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09-9)

作品数:3 被引量:8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增嘉宁堂原田慎重韩惠芳王瑜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宁阳县农业局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耕作
  • 3篇耕作措施
  • 2篇麦田
  • 2篇不同耕作
  • 2篇不同耕作措施
  • 1篇冬小麦田
  • 1篇冬小麦田杂草
  • 1篇杂草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农田杂草
  • 1篇气体排放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小麦
  • 1篇小麦产量
  • 1篇小麦田
  • 1篇小麦田杂草
  • 1篇麦田杂草

机构

  • 2篇山东省作物生...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宁阳县农业局

作者

  • 3篇田慎重
  • 3篇宁堂原
  • 3篇李增嘉
  • 2篇韩惠芳
  • 2篇王瑜
  • 1篇仲惟磊
  • 1篇李丽
  • 1篇王丙文
  • 1篇薄存瑶
  • 1篇徐东东
  • 1篇李成庆
  • 1篇迟淑筠
  • 1篇李洪杰
  • 1篇田欣欣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_4吸收通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4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耕作处理都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整个生育期,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耙耕≈旋耕>深松耕>免耕。CH4吸收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吸收通量白天高夜晚低。处理间比较,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论: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CH4的吸收通量较高,但此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耕层的保护,而耙耕、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保墒保肥能力,对土壤扰动小,且只比常规无秸秆还田的CH4吸收值低5.35%和6.31%,较有利于农业减排,所以从环境效益和土壤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看,耙耕和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较为理想。
田慎重宁堂原李增嘉王瑜李洪杰仲惟磊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华北平原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对冬小麦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在连续5a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设置了除草和不除草处理,研究了其对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杂草与小麦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麦田杂草主要有7种,分别是麦蒿(Descum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k)、燕麦(Avena sativaL.)、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L.)、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Bieb.)、繁缕(Stellaria media(L.)Vill.)、麦家公(LithospermumarvenseL.)。在未除草条件下,免耕、深松的杂草总密度显著提高;而在除草条件下,杂草密度显著下降。免耕、深松、常规耕作在未除草条件下,优势杂草种类为麦蒿、荠菜,旋耕、耙耕条件下的优势杂草为麦蒿;而除草后各处理的优势杂草均只有麦蒿。耙耕、常规耕作措施在未除草条件下杂草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无论哪种耕作措施,除草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中以深松耕作结合除草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在小麦抽穗期,未除草处理杂草株高接近或高于小麦株高,会造成杂草与小麦间的光竞争,对小麦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
田欣欣薄存瑶李丽徐东东宁堂原韩惠芳田慎重李增嘉
关键词:耕作措施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小麦产量
不同耕作措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及最佳观测时间被引量:34
2012年
在连续6 a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日变化进行了连续48 h观测,并确定1 d中最佳的观测时间。结果表明,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常规耕作处理和免耕处理土壤表现为CH4的吸收汇、CO2、N2O的排放源。CH4日均吸收通量: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免耕(PZ);CO2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N2O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相关性分析表明,常规耕作及免耕条件下CO2、CH4、N2O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5 cm地温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温室气体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矫正系数和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生育后期(4—6月),CO2的最佳观测时间段在8:00—10:00,CH4为8:00—10:00,N2O为8:00—12:00。
田慎重宁堂原迟淑筠王瑜王丙文韩惠芳李成庆李增嘉
关键词:耕作措施温室气体日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