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10202)
- 作品数:4 被引量:491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学勇董玉琛王兰芬贾继增庞斌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被引量:186
- 2003年
-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鄂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 董玉琛曹永生张学勇刘三才王兰芬游光霞庞斌双李立会贾继增
- 关键词:普通小麦核心种质种质资源选育
- 我国西北春麦区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对我国西北春麦区的56份小麦育成品种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cs,简称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用24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每对引...
- 郝晨阳王兰芬董玉琛尚勋武张学勇
- 关键词:普通小麦AFLP
- 文献传递
- SSR荧光标记和银染技术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45
- 2005年
- 应用多重PCR简单重复序列 (SSR)荧光标记分析技术和常规的SSR银染技术 ,对北方冬麦区 4 5 1份材料 (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一部分 )进行分析 ,用相同材料和引物 ,对这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用 2 4对引物扩增 ,银染法共检测出 2 35个等位变异 ,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为 3~ 2 0 ,平均为 9 8个 ,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 0 2 2~ 0 93,平均 0 74 ;而荧光标记可检测到 312个等位变异 ,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为 4~ 2 4 ,平均为 13 0个 ,PIC为 0 32~0 97,平均 0 75。荧光技术较银染方法在每个位点上多检测到 3个等位变异 ,检测效果更为理想 ,更适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研究 ;对两种方法的费用和工作效率做了初步分析 ,表明完成 5 0 0 0× 78个反应在费用基本持平的情况下 ,微卫星荧光标记技术的检测效率显著高于银染法 (7 8倍 )。同时对微卫星荧光标记技术中低成本、高通量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Genescan 3 7、Genotyper 3 7软件数据分析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 郝晨阳王兰芬贾继增董玉琛张学勇
- 关键词:小麦微卫星荧光PCR基因组扫描
-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8
- 2002年
- 分析了 5 12 9份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样品HMW GS的组成情况 ,其中地方品种 345 9份、育成品种(系 ) 16 70份。这些材料作为初级核心种质基本代表了保存在国家长期库中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覆盖了中国小麦栽培的 10大生态区。总体来看 ,在Glu A1、Glu B1和Glu D13个位点上的主要等位变异分别为null、7+8和 2 +12。育成品种中 1、7+9、14 +15、5 +10和 5 +12亚基 (对 )的频率比地方品种有很大的提高。在Glu 1位点上 ,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丰富度差异甚微 ,但育成品种的遗传离散度指数却显著高于地方品种。在 3个位点中 ,Glu B1位点的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为Glu D1位点 ,Glu A1位点的多样性最差。从生态区来讲 ,地方品种变异类型最丰富的 3个大区是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选育品种最丰富的 4个大区是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由于广泛的引种、杂交、选择以及亲本选配中的偏爱 ,造成许多生态区遗传离散度指数高低与遗传丰富度出现相矛盾的现象 ,这点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材料中表现尤为突出。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析表明 ,现代引种和杂交育种使我国小麦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 张学勇庞斌双游光霞王兰芬贾继增董玉琛
- 关键词: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核心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我国西北春麦区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48
- 2003年
- 对我国西北春麦区 5 6份小麦育成品种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cs,简称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用 2 4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 ,每对引物组合的平均多态性条带为 14 7,多态性百分率为 2 4 4 ,而多态性信息指数PIC范围为 0 11~ 0 4 4 ,平均 0 2 2。结合品种的系谱亲缘关系分析 ,得知依据AFLP数据的类群划分结果与品种的亲缘系谱关系基本一致 ,表明AFLP技术用于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有效的、可取的 ;同时 ,对如何合理应用AFLP数据中的多态性带和共有带进行聚类分析 ,及如何正确对待小麦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与分子数据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仅用多态性谱带产生的相似系数矩阵与用所有扩增谱带产生的相似系数矩阵之间的相关系数r=0 86 ,表明在利用AFLP进行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时 ,利用所有扩增产物的信息是必要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鉴别品种或压缩样品 ,完全可以只考虑多态性扩增产物。利用AFLP分子数据和田间数据对 5 6份材料进行主成分分析 (PCO) ,发现用田间数据产生的PCO图 ,材料之间分散 ,遗传关系不很明了 ,进一步压缩样品难度较大 ;而分子数据产生的PCO图 ,可将材料分成明显的五类 ,聚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相吻合 。
- 郝晨阳王兰芬董玉琛尚勋武张学勇
- 关键词:小麦A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