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2900)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0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守军吴自银尚继宏周洁琼李家彪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声速剖面精简运算的改进D-P算法及其评估被引量:20
- 2014年
- 声速剖面(SVP)在多波束测深中不可或缺。为解决原始测量的声速剖面数据量大而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声速剖面的精简与优化研究。提出一种适用声速剖面数据精简运算的改进DP算法(MOV方法),通过射线追踪法和误差百分比分析法评估精简前后的声速剖面对测深精度的影响,并利用实测声速剖面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选算法阈值,声速剖面数据的简化率在90%以上,可控制水深标准差百分比在0.1%以内,优化后的声速剖面可大幅提升多波束勘测与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 赵荻能吴自银周洁琼李家彪李守军尚继宏
- 关键词:声速剖面
-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基于4 530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Ⅰ型层序界面,并以此划分出4个地层单元:晚全新世浅海-滨海沉积A,中全新世浅海沉积B,早全新世海侵沉积C,晚更新世陆相河流沉积D。在海平面变化的作用下,海峡地区先后发育低水位沉积D(低位体系域),海侵沉积C(海侵体系域)、高水位沉积B和A(高位体系域)。研究了台湾海峡的典型地震相,提出了关于台中浅滩(云彰隆起)处的楔状沉积体的新观点,认为该楔状体为全新世中期以来形成的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潮流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潮流沙脊,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台湾。识别出了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古河道沉积,海平面变化和地势高低是其形成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 周勐佳吴自银马胜中尚继宏梁裕杨周洁琼李守军赵荻能
- 关键词:晚更新世台湾海峡
-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PSO-BP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方法被引量:13
- 2017年
- 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较强的鲁棒性和全局搜索能力等优点,将PSO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优化了BP神经网络分类时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基于珠江河口三角洲的侧扫声呐图像数据,提取了海底声呐图像中砂、礁石、泥3类典型底质的6种主要特征向量,利用PSO-BP方法对海底底质进行分类识别。实验表明,3类底质分类精度均大于90%,高于BP神经网络70%左右的分类精度,表明PSO-BP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海底底质的分类识别。
- 陈佳兵吴自银赵荻能周洁琼李守军尚继宏
-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底质分类
- 海洋重力校正标准修订建议被引量:3
- 2015年
- 北美及澳大利亚先后于2005年、2007年修订重力归算标准并重新改算国家重力数据库数据,以提高重力数据精确度与准确度,扩大数据应用领域和用途范围.本文参考北美及澳大利亚的重力归算新标准,对比我国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 0082-2006)中的陆地重力校正方法,审视海洋区域重力调查执行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规范(GB/T 12763.8-2007)中的海洋重力校正方法,从重力校正理论基础入手,对海洋常规重力校正的传统近似方法及精确计算公式作了回顾和总结,并就GB/T 12763.8-2007中的船载重力校正有关条文,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以加速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供商榷.
- 戴勤奋杨金玉魏合龙
- 关键词:海洋重力布格校正
- 台湾浅滩多尺度沙波地貌的地形傅里叶分解被引量:2
- 2019年
- 海底沙波在全球广泛分布、成因复杂,但往往多种尺度的沙波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沙波地貌体系,导致难以进行量化研究。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傅里叶分析方法,设计了巴特沃斯滤波器,将水深数据变换到频率域,进而将复杂沙波地貌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单一类型沙波。并以台湾浅滩复杂的沙波地貌体系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分解量化出3种空间尺度的沙波:巨型沙波(波长>100 m,波高>5 m)、中型沙波(波长5~100 m,波高0.4~5 m)和沙波纹(波长<5 m,波高<0.4 m)。本文提出的海底沙波地貌量化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不同尺度海底沙波的成因与机理,对沙波区海洋工程的安全评估也具有实用价值。
- 朱超朱超周洁琼吴自银赵荻能周洁琼阳凡林
- 关键词:海底沙波傅里叶分析多尺度分解台湾浅滩多波束测深
- 应用多种来源重力异常编制中国海陆及邻区空间重力异常图及重力场解读被引量:14
- 2014年
- 本文通过分析陆地实测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海洋船载测量空间重力异常数据、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等多种来源数据的性质和精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编制1∶500万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图的数据使用方案和技术方法.在地形较为平坦、实测数据分布均匀的陆区,使用实测数据,在地形复杂,实测数据稀少以及没有实测数据的陆区或岛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反推空间异常的方法合成平均空间重力数据,西藏地区的数据对比实验证明合成平均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补充.利用三观测列方差分解法在南海地区对船载测量空间重力数据和美国SS系列及丹麦DNSC08GRA卫星重力数据进行了方差分解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卫星测高重力数据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数据精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海区空间重力数据使用原则是在船载重力测量数据校准下,全面使用卫星测高重力数据进行编图.海陆过渡区的异常处理应以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重力场为基准参考场,实现海陆异常平缓过渡,无缝连接.对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小波变换处理,对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解读,勾画出三横四竖的一级重力梯级带及其所围限的8个一级重力异常区,并划分了二级重力异常区和梯级带,为块体构造学体系中大地构造格架的建立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 杨金玉张训华张菲菲韩波田振兴
- 印支运动以来中国海陆地势演化及阶梯地貌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地势是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是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地壳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发展在地表的反映.空间重力异常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反映地壳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均衡原理认为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即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了大地构造格架图和大地构造格架演化图等专题图件,对中国海陆各主要块体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研究了中国海陆地势的"跷跷板"演化过程.本文根据中国海陆1∶500万空间重力异常图和莫霍面深度图分析了海陆地貌特征,按照构造地貌的分类原则,将中国海域和陆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地貌分类,在中国大陆地势呈三个地貌阶梯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海陆地貌总体特征为西高东低,呈五级阶梯分布.
- 张训华王忠蕾侯方辉杨金玉郭兴伟
- 关键词:地势地貌特征
- 国内外重力异常编图进展及重力异常计算方法改进被引量:3
- 2015年
- 论述了国内外重力异常图,特别是海陆联编重力异常图的编制方法、图面表达以及重力异常计算.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的几个层次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中的重力异常图.对我国重力调查规范提出了改进建议.国际上逐渐采用GRS80椭球体作为重力测量和计算的水平及垂直基准,有利于重力数据库的管理和不同来源重力数据间的换算及融合使用.北美重力数据库新标准规定了海区布格改正具体参数和计算方法.我国区域重力调查规范的改进应跟进国际发展动态,研究使用全球通用的参考椭球体作为水平和垂直基准.现行的海洋重力调查规范过于简单,除需增补重要技术规定外,还应对海区布格重力异常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特别应对海陆联编重力图的编制方法进行规范.
- 杨金玉田振兴韩波张菲菲
- 南海海盆三维重力约束反演莫霍面深度及其特征被引量:17
- 2017年
- 利用南海海盆及周边最新的重力,经过海底地形、沉积层的重力效应改正,并采用岩石圈减薄模型的温度场公式,校正了从张裂边缘到扩张海盆的热扰动重力效应.通过研究区的地震剖面和少量声呐数据得到的莫霍面深度点作为约束,采用基于"起伏界面初始模型"的深度修正量反演迭代公式,反演、计算了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及地壳厚度.结果表明,海盆区莫霍面深度在8~14 km之间,地壳厚度在3~9 km之间;东部海盆和西南海盆残留扩张中心沿NNE向展布向西南延伸至112°E,莫霍面深度超过12 km,地壳厚度在6 km以上,而西北海盆没有明显的增厚扩张中心;在西南海盆北缘的中沙地块南侧,存在一个近EW向地壳减薄带,地壳厚度在9~10 km;莫霍面深度14 km的等深线和地壳厚度9 km的等值线可指示洋陆边界位置.
- 吴招才高金耀丁巍伟沈中延张涛杨春国
- 关键词:莫霍面深度
- 南海北部陆缘地热状态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对收集、整理的462组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具有普遍偏高的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大地热流总体表现为由陆架向洋盆方向递增的趋势。海底热流资料经稳态温度场计算南海北部随深度变化的热流和温度分布,获取热居里面深度,与地磁资料反演的居里面深度进行对比,发现南海北部中、下陆坡磁居里面深度浅于热居里面深度,处于地热不平衡状态。通过对地壳结构、拉张因子、莫霍面埋深、断裂带及火山活动的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地热状态受控于地壳拉张减薄和莫霍面抬升的构造格局,裂后晚期局部岩浆活动对地热状态亦有影响。
- 李守军
-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莫霍面深度岩浆底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