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309)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咏梅曾春吕发金欧阳羽侯焕新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成像
  • 10篇多发
  • 10篇多发性
  • 10篇多发性硬化
  • 9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视神经
  • 4篇视神经脊髓炎
  • 4篇铁沉积
  • 4篇灰质
  • 4篇脊髓炎
  • 3篇脑深部
  • 3篇复发
  • 3篇复发-缓解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张量成像
  • 2篇静息态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张量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3篇李咏梅
  • 10篇曾春
  • 8篇欧阳羽
  • 8篇吕发金
  • 7篇侯焕新
  • 5篇王忠平
  • 5篇王静杰
  • 5篇罗天友
  • 4篇黄富洪
  • 4篇陈璇
  • 3篇杜思霖
  • 2篇孟奔
  • 2篇熊华
  • 2篇韩永良
  • 2篇罗琦
  • 1篇徐霖
  • 1篇张志伟
  • 1篇张小辉
  • 1篇梦奔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散张量成像对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脑深部核团的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运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脑深部核团的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该指标与临床残疾评分(EDSS)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3.0 T MR分别对RRMS患者(MS组)、RNMO患者(NMO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30名进行脑部DTI扫描,分别测量脑深部核团的平均扩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并分析所得结果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结果 (1)MS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丘脑(t=0.239,P=0.002)和黑质(t=0.667,P=0.016)的MD值升高,苍白球(t=-0.057,P=0.002)和齿状核(t=-0.052,P=0.012)的FA值降低;NMO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红核的MD值升高(t=-0.034,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组与NMO组比较,两者壳核的FA值差异显著(t=-0.339,P=0.034)。(2)分析各指标同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EDSS评分与丘脑(r=0.26,P=0.045)和黑质(r=0.329,P=0.01)MD值呈正相关,与FA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S和NMO患者灰质均有受累,壳核对鉴别MS与NMO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其FA值可作为监测MS及NMO临床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侯焕新李咏梅曾春王静杰吕发金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定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运用3.0TMR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及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颈髓结构的改变,以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3.0TMR对30例RrtMS(MS组)、28例RNMO患者(NMO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颈髓DTI,分别测量(22~6颈髓中央灰质、右侧索、左侧索和后索等部位的平均扩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各测量值和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结果(1)3组间MD值在c3水平后索和左侧索、c4水平中央灰质和后索、C5~6水平各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006~36.814,P值均〈0.05),3组间FA值在各层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561~98.128,P值均〈0.05)。(2)MS组、NMO组和对照组丽两比较:MS组、NMO组较对照组MD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320~3.138,P值均〈0.05);MS组和NMO组比较,M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183~0.069,P值均〉0.05);NMO组在C4水平中央灰质、后索、右侧索、左侧索FA值分别为0.57±0.09、0.56±0.11、0.54±0.10、0.57±0.09,C5水平分别为0.55±0.11、0.52±0.13、0.55±0.11、0.54±0.13,c6水平分别为0.54±0.10、0.54±0.11、0.53±0.13、0.52±0.11;相对应MS组C4水平FA值为0.67±0.10、0.68±0.10、0.68±0.10、0.70±0.12,C5水平为0.68±0.11、0.69±0.10、0.68±0.11、0.69±0.12,C6水平为0.67±0.14、0.68±0.15、0.69±0.14、0.69±0.16,两组间C4—6水平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011-0.169,P值均〈0.05)。(3)除c2及C4水平侧索外,其余各层面MD值同EDSS评分呈正相关(r值为0.324-0.541,P值均〈0.05),FA值同ED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
侯焕新李咏梅吕发金罗天友欧阳羽曾春张志伟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常规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多发性硬化(MS)病灶的形态学变化,而fMRI能够显示MS病程演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为MS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近年来fMRI在MS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孟奔李咏梅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
3D-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一三维时间分辨力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对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纳入研究对象43例进行3D-Tricks序列扫描,其均无颈部和脑部明显血管性疾病,利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图像在线分析,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类型及形态,并测量颈外动脉分支起始点至颈总动脉分叉距离。结果:43例研究对象共显示了45侧甲状腺上动脉,86侧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及枕动脉;其中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27侧,舌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共干1侧。颈外动脉向后方发出的动脉分支显示较差,仅有9侧枕动脉起始段显示清晰。结论:3D-Tricks技术能较好地评价颈外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为临床医师提供解剖学资料,对口腔、颌面部某些肿瘤的外科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忠平徐霖李咏梅欧阳羽罗天友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外动脉
脑深部静脉和颈内静脉改变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内深部髓质静脉(deep medullary veins,DMVs)特征表现和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s,IJVs)改变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关系。方法对3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MS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3-dimensional enhanced T2*-weighted angiography,3-D ESWAN)和3-D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力成像(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TRICKs)扫描。观察患者和对照组侧脑室体旁DMVs在3-D ESWAN改变并评分;比较患者与对照组DMVs评分和IJVs狭窄发生率的差异,并评价DMVs和IJVs改变分别与EDSS评分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①MS患者DMVs评分(1.67±0.25)较对照组(3.00±0.00)显著降低(P<0.01);16例病程>2.0年者为1分,8例病程0.5~2.0年者为2分,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病程<0.5年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9个慢性病灶"穿通静脉"扩张和延长。②5例(16.7%)MS患者和2例(6.7%)对照组患者IJVs狭窄,2组IJVs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JVs狭窄与DMVs减少无显著相关性(P>0.05)。④DMVs减少、变短与患者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1),与ED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05,P>0.05);IJVs狭窄与EDSS评分和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Z=0.20,P>0.05;Z=3.46,P<0.05)。结论 MS患者DMVs改变与IJVs狭窄无显著相关性。
曾春李咏梅欧阳羽罗天友吕发金陈璇王忠平侯焕新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颈内静脉
磁敏感加权成像纵向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利用3.0T MR 3D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技术纵向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RMS患者30例,间隔2年进行2次ESWAN及常规MR检查。结合轴位及矢状位T2FLAIR图像,观察病灶的变化,并将其分为病灶增加组(n=15)、无变化组(n=9)和病灶减少组(n=6)。测量脑深部灰质核团的平均相位值(MPVs),比较ROI内铁含量的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与第1次相比,第2次检查结果中,除丘脑的相位值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核团的相位值均降低,以黑质的变化最为显著(t=2.92,P=0.007)。病灶增加组及无变化组各核团的相位值均减低,病灶增加组各核团相位值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其中以黑质的相位值降低最明显(t=5.40,P=0.001)。在病灶减少组,除齿状核的相位值降低外,其余核团的相位值均增加。在复发次数<2次的患者中,各核团的相位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次数≥2次的患者中,除丘脑(P=0.212)、苍白球(P=0.891)外,其余各核团的相位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2次EDSS评分之差与各核团相位值的变化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除丘脑(r=0.332,P=0.073)外,病灶负荷与其余各核团相位值的变化间均明显相关(P<0.05)。结论 RRMS患者丘脑的铁含量相对稳定,其余深部灰质核团的铁含量变化与病灶的负荷相关。
黄富洪李咏梅吕发金欧阳羽侯焕新曾春王静杰
关键词:铁沉积
MRI纵向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三维(3D)增强型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技术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中央前回体积和临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RMS患者30例,间隔1年进行两次常规MR、轴位3DT1W及ESWAN扫描,测量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以平均相位值(MPVs)表示;比较两次中央前回灰质MPVs值和中央前回体积的变化,分析中央前回MPVs值与中央前回体积、临床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两次检查中,中央前回灰质MPVs值分别为(2033.13±14.39)和(2022.65±1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回体积分别为(2307.82±109.24)和(2216.82±118.7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回灰质MPVs与中央前回体积均呈正相关(rs=0.764、0.592,P均<0.05);中央前回灰质MPVs差值与中央前回体积差值呈正相关(rs=0.582,P<0.05)。两次EDSS评分差值与中央前回体积差值呈负相关(rs=-0.587,P<0.05),与两次中央前回灰质MPVs差值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中央前回灰质MPVs值呈负相关(rs=-0.399,P<0.05);复发次数与两次MPVs差值呈负相关(rs=-0.367,P<0.05)。结论 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铁异常沉积随病程进展而增加。
杜思霖李咏梅曾春侯焕新黄富洪孟奔熊华王静杰欧阳羽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中央前回铁沉积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默认网络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数据,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及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功能连接的异常以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例NMO患者(NMO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 MRI扫描,所得数据利用DPARSFA软件预处理,然后利用GIFT软件行ICA分析,并用SPM8比较两组默认网络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同时分析有差异脑区的时间序列信号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MO组DMN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舌回,延伸到右侧顶上小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中回及右侧枕中回;NMO组FPN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双侧楔叶,无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右侧舌回与病程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NMO患者静息态DMN、FPN均存在功能连接异常,提示患者的脊髓及视神经病变不仅引起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局部结构损伤所致的功能改变也不仅仅局限于病变对应的区域,脑功能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互相关联的网络,存在损伤与代偿的复杂过程。
韩永良李咏梅罗琦曾春王静杰杜思霖张小辉郭油油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功能连接密度变化的静息态fMRI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FCD)图方法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网络水平各脑区重要程度的异常改变,并评价其与临床评分、病程等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例NMO患者及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 MRI)数据,所得数据利用基于Matlab平台的DPARSFA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利用其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选项计算出FCD值,用SPM8软件进行平滑处理,得到二值化的平均FCD值,组间进行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FCD有差异的脑区,分析有差异的脑区FCD值与临床扩展残疾评分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MO患者FCD增加的脑区以左侧小脑半球(下半月小叶)为主;FCD减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额叶(BA11)、左侧舌回、双侧小脑半球(方形小叶后部)(P<0.001,未校正,体素>30)。NMO患者的病程与左侧小脑半球(下半月小叶)FCD呈正相关(r=0.6,P=0.005)。结论 NMO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存在异常,表现为多个脑功能区FCD增高或减低,可能与NMO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神经病理机制有关。
韩永良李咏梅罗琦付佳亮孔丽娜向雅芸陈晓娅顾瑶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对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铁沉积的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3D-ESWAN)在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铁沉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2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和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3D-ESWAN检查,患者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为0~8.5分,病程为0.5 ~15.0年.ESWAN数据经后处理获得幅度图和相位图,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肓法评定MS病灶在常规MRI和ESWAN的表现,并在相位图分别测量患者半卵圆中心和正中侧脑室体旁之间层面的病灶和健康志愿者相应ROI的相位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MS患者病灶和对照组相应ROI相位值的差异,相位值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表示,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S病灶相位值与EDSS评分、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ESWAN后处理的幅度图和相位图分别观察MS病灶:共观察到650个病灶,其中213个(32.8%)病灶在幅度图和相位图同时显示,164个(25.2%)病灶单独在幅度图显示,273个(42.0%)病灶单独在相位图显示,较常规MRI(608个病灶)多观察到42个病灶.在相位图显示的486(273 +213)个病灶中,205个(31.5%)病灶表现为均匀低信号,45个(6.9%)病灶表现为环形低信号,236个(36.4%)病灶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2)424个(65.2%)侧脑室体旁病灶显示有“穿通静脉”,其中,198个(30.5%)急性病灶内“穿通静脉”扩张、延长,208个(32.9%)慢性病灶内“穿通静脉”变细、变短,但在5例稳定期MS患者中,12个(1.8%)慢性病灶显示“穿通静脉”扩张、延长.(3)MS病灶和对照组相应ROI相位值分别为- 0.05±0.08、0.06±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30,P<0.01).(4)MS病灶相位值与MS患者EDSS评分和病程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8、0.99,P值均<0.01).结论 ESWAN所测的相位值能量化MS病灶内铁含量,为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曾春李咏梅欧阳羽吕发金陈璇王忠平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