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30)

作品数:6 被引量:140H指数:6
相关作者:宋立荣潘红玺金章东刘恩峰夏威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蓝藻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衣藻
  • 1篇异味
  • 1篇营养盐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理响应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湿地
  • 1篇湿地资源
  • 1篇食品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3篇宋立荣
  • 1篇万能
  • 1篇沈吉
  • 1篇江桂斌
  • 1篇朱育新
  • 1篇谭香
  • 1篇李林
  • 1篇夏威岚
  • 1篇彭锦峰
  • 1篇刘景富
  • 1篇赵其国
  • 1篇高俊峰
  • 1篇刘恩峰
  • 1篇沈宏
  • 1篇金章东
  • 1篇潘红玺
  • 1篇甘南琴
  • 1篇邰超
  • 1篇吕爱华
  • 1篇徐涛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株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无机碳利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本文研究了三株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条件下光合放氧对外源溶解无机碳的响应。当温度从20℃上升到30℃时,三株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显著增加。随着反应介质pH值从7.0上升到9.0,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放氧逐渐增强,其最大光合放氧速率显著增大。胞外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Z)对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放氧无显著影响,而碳酸酐酶抑制剂乙氧苯丙噻唑磺胺(ethoxyzolamide,EZ)则抑制其光合放氧。通过酶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出这三株铜绿微囊藻的表观无机碳亲和力常数K0.5(DIC)均低于50μmol/L,显示出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无机碳的亲和力较高。在20—30℃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对微囊藻无机碳亲和力无显著影响,表明环境温度不影响其对外源无机碳利用的能力。当反应介质pH值升高,铜绿微囊藻FACHB905和PCC7806的K0.5(DIC)增大,而铜绿微囊藻FACHB469的K0.5(DIC)值却减小。在加入AZ和EZ后铜绿微囊藻的K0.5(DIC)值均无显著变化。本文还比较了铜绿微囊藻与莱氏衣藻在介质pH值变化和加入碳酸酐酶抑制剂条件下光合放氧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莱氏衣藻的光合放氧随反应介质pH值的升高而减弱,而AZ和EZ均抑制莱氏衣藻的光合放氧。当反应介质pH值升高以及加入AZ或EZ后,莱氏衣藻的K0.5(DIC)值均减小。
徐涛宋立荣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光合放氧溶解无机碳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通过太湖MS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对太湖沉积物污染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化学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变化趋势 ,并与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进程对比 ,认为太湖沉积物铅、锌、锰、镍污染开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 ,砷、汞污染分别开始于 30年代和 4 0年代 ,随着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 ,沉积物表层磁化率明显升高 ;总磷自 4 0年代以来含量不断增加 ,总氮、总有机碳含量增加开始于 70年代末期 ,表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历史与该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刘恩峰沈吉朱育新夏威岚潘红玺金章东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沉积岩芯
三种水华蓝藻对不同磷浓度生理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本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469)、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FACHB245)和浮游颤藻(Oscillatoria planctonicaFACHB708)对磷浓度变化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A. flos-aquae对低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O. planctonica其次,M. aeruginosa最差;在磷充足条件,微囊藻对磷过量吸收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蓝藻。三种蓝藻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与培养基中磷浓度呈负相关性,其产生碱性磷酸酶(AP)的能力由高至低为:A. flos-aquae>O. planctonica>M. aeruginosa。磷缺陷时A. flos-aquae产生的胞外APA约是M. aeruginosa的10倍,是O. planctonica的5倍。
谭香沈宏宋立荣
关键词:水华蓝藻缺磷胁迫磷吸收
武汉大莲花湖异味化合物日变化及其相关因子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大莲花湖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莲花湖公园内,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景观水体,面积约为64000m2。近年来,该湖不断出现蓝藻水华,每到夏季湖区臭不可闻,损害了莲花湖旅游度假景区的景观生态价值和经济收入。本文对大莲花湖藻类及其异味化合物与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大莲花湖藻类以微囊藻占优势。据GC-MS鉴定,该湖水中存在着2-MIB、-βCyclocitral和-βIonone等3种异味化合物。水中溶解性2-MIB、-βCyclocitral和-βIonone日最高浓度分别可达69.1ng/L3、2.6 ng/L和453.9ng/L,与各自的嗅觉异味阈值浓度比较可知,2-MIB和β-Ionone对该湖异味的类型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分别产生强烈土霉味和腐臭味,而-βCyclocitral对该湖异味的贡献则较小。水中日平均颗粒态的2-MIB、-βCyclocitral和-βIonone分别占各自总含量的70.9%、74.4%和81.4%,说明这3种异味化合物在水中均主要以颗粒态存在。这3种异味化合物的日变化与总藻、微囊藻、鱼腥藻及水面光强日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溶解性、颗粒态、总-βCyclocitral均与总藻、微囊藻日变化显著相关,颗粒态-βCyclocitral和颗粒态-βIonone与总藻及水面光强显著相关,大莲花湖水中颗粒态2-MIB的浓度与鱼腥藻数量有显著相关性。
李林万能甘南琴宋立荣
关键词:蓝藻异味日变化
HPLC法测定食用香菇中的甲醛被引量:38
2005年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用香菇中甲醛的方法。将食用香菇用水提取 ,提取液经 2 ,4 二硝基苯肼 (DNPH)衍生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甲醛。外标法定量测定时 ,甲醛标准溶液的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在 1 0 .7~ 85 6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系数 (r2 )为 0 .9998,方法的检出限为8.2 μg/L。所测定的 6种香菇样品中甲醛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72 %~ 93%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 8%。除了一种野生香菇样品未检出外 ,其它 5种市售香菇样品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34~ 2 92mg/kg。
彭锦峰刘景富吕爱华邰超江桂斌
关键词:甲醛香菇高效液相色谱法2,4-二硝基苯肼食品分析
湿地资源生态功能的调控被引量:13
2006年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教育休闲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本文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各种湿地资源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技术措施和非技术措施,以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功能,以实现湿地生态功能的调控。
赵其国高俊峰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