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40178)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梁瑞清王爱华钱冠连刘利民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语言哲学
  • 5篇哲学
  • 3篇西方语言
  • 3篇西方语言哲学
  • 1篇英文
  • 1篇营养钵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 1篇中国学者
  • 1篇三分说
  • 1篇思维
  • 1篇句子
  • 1篇句子意义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梁瑞清
  • 2篇钱冠连
  • 1篇王爱华
  • 1篇刘利民

传媒

  • 3篇外语学刊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国外语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思维的语言操作三层次被引量:6
2006年
人的思维是人的活动结构及其行为逻辑的内化。运用概念的思维本质上是语言性的操作过程,这在全人类是共同的。人思维的语言操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物指性语言操作,其问题形态是“这是什么”,其语义的真假具有验证刚性;2)抽象概念性语言操作,其问题形态是“这个概念是什么”,其语义的真假具有验证弹性;3)纯语言反思性操作,其问题形态是“什么‘在(是)’”,其语义没有可验证性,但其价值就在于追问。
刘利民
关键词:思维
“说不出”及其现象意义——西方语言哲学新问题研究系列之二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从语言哲学和心理语言学(特别是语言产出)的双重角度考察了感觉经验的“说不出”这一语言事实,亦即传统哲学中“不可言说”的问题。作者认为,“说不出”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说不出”指语言无法产出,弱式“说不出”则指,即便说话者产出了语言,也无法让听话者通过语言把握感觉经验的现象意义。现象意义不可还原为语言,但可以被人理解,不可还原性是由私人经验和公共语言的不对称性决定的,可理解性则立足于本文提出的经验网络假说。现象意义的存在,说明语言在表达感觉经验时是贫乏的,但是语言的指引性弥补了语言的贫乏性。
梁瑞清
语言不完备性:明达语言与语言自救——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二)被引量:14
2007年
本文探讨语言的不完备性,批判性地回顾部分哲学家对语言不完备性的拯救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提出语言自救的观点认为语言的不完备性因由语言自身的明达语言维度得以拯救。语言的不完备性和明达语言维度是一对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辩证发展促使语言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使语言成为如其所是的语言。由此,我们认为,语言的不完备性是语言自身不可分割的本质属性。如果像分析哲学家们那样将之用理想语言取代和其他分析方法治疗,就会抽掉语言的本真特质,语言也就不存在了。
王爱华
(西)语言哲学是语言研究的营养钵
<正>1.引言本文将重申和展开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语言哲学对语言研究的关系,就像营养钵对钵中的小苗的关系,也像摇篮对摇篮中的婴儿的关系[The tie of the PL to linguistic research...
钱冠连
文献传递
中国学者如何学习西方语言哲学:对话(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全文采取对话形式。第一节:西方哲学的“语言性转向”的孕育过程。语言哲学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Being与ontology的关系,ontology汉译的巨大困难(“本体论”或“存在论”、“是论”?),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主要区别,西方哲学里的内在的潜势是如何经历了3个阶段发展为分析哲学的:第一阶段,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阶段提出的典型问题是“什么东西存在着?”,或“那是什么?”,或“这是什么?”。第二阶段,即“认识论”阶段提出的典型问题是“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究竟是怎样才能知道一些事物的?”,“当我们宣称知道什么时,凭什么检验它的正当性?”。第三阶段,20世纪之初,哲学的语言性转向发生了,analyticphilosoph(y分析哲学)这个名称缘何而来,在语言性转向阶段并没提出新的问题,“只是以语言为手段重铸千年的哲学老题”,语言性转向的3个原因。第二节:对“以语言为手段”的误解。澄清了相关误解,指出“以语言为手段”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像弗雷格那样地对“晨星就是暮星”,像罗素那样地对“现任法国国王是秃头”那样的句子,在句法上反复分析出种种问题来(如全等问题、空名问题、存在问题,等等)。这便是搞分析哲学的原型。严格意义上的、并在分析哲学传统上操作的语言哲学,是与语言相关的,并首先是在哲学句法层次上展开的。第三节:学习西方语言哲学(西语哲)的中国学者的困难。3个难点:一个人的百科知识与西语哲之间存在着的差距,进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关注点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任何一个哲学命题,当它的概念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尚未明白时,它就是一座要征服的山;一个人的知识局限性也往往阻碍他接受语言哲学。第四节: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从时间上看,“分析哲学”标签在前,“语言哲学”标签在后;分析
钱冠连
关键词:语言哲学
西语哲:如何被语言研究利用被引量:10
2009年
语言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西方语言哲学。从西语哲中析出了也将继续析出语言学学科;在破解哲学经典难题过程中发现了更为深刻的新的语言性质;西语哲因为强调新逻辑工具也给语言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洞见;从语言涉入哲学使哲学与语言学都深刻起来;西语哲为英汉语对比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哲学对比视角;语言学者顺手可得各种附加营养即工具性理论。以上的利用使语言研究空前地深刻起来。
钱冠连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语言学研究
感觉句子的意义三分说与翻译的限度被引量:7
2008年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翻译主要是意义的转换,翻译观和意义观之间一般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感觉句子具有句子意义、说话人意义和现象意义:句子意义是可以充分翻译的,说话人意义通常也是可以传达的,但可能因为原作者双重的说话人意义而给译者带来麻烦,现象意义可能导致弱式不可译,但并非所有感觉句子因此而不可译。
梁瑞清
关键词:句子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