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65)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伍晓汀张明鸣贾贵清杨平陆燕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骨髓
  • 3篇胃癌
  • 3篇大鼠骨髓
  • 2篇肿瘤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髓间质
  • 2篇骨髓间质干细...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大鼠骨髓间充...
  • 1篇代谢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易感性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7篇伍晓汀
  • 6篇张明鸣
  • 4篇杨平
  • 4篇贾贵清
  • 2篇程惊秋
  • 2篇陆燕蓉
  • 2篇罗婷
  • 1篇陈增蓉
  • 1篇杨婕
  • 1篇夏霖
  • 1篇李卡
  • 1篇郝朗松
  • 1篇张忠民

传媒

  • 3篇华西医学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相关资料,就近年来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能量代谢特点,缺氧的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需要稳定的能量来维持代谢。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处于增高状态是其生物学特征,葡萄糖转运和代谢对肿瘤细胞至关重要,且导致不良的预后。结论研究缺氧诱导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关系将有助于破解能量代谢的机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新的思路和途径,改善既往的治疗策略,给肿瘤患者更合理和个性化的治疗。
郝朗松张忠民伍晓汀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葡萄糖转运体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两种分离方法和培养条件下生物学特点的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建立并探讨一种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和鉴定骨髓间质干细胞。结果:大鼠骨髓干细胞呈均一的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成集落样生长,显微结构表现出干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CD14、CD45阴性,CD44、CD90阳性。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贴壁法获得的骨髓干细胞活性高,增殖力强,克隆形成早,传代时间短。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骨髓干细胞,其中全骨髓贴壁法方法简单易行,骨髓干细胞增殖快,活性好,传代力持久,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骨髓干细胞培养方法。
张明鸣贾贵清罗婷杨平伍晓汀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干细胞
胃癌肿瘤干细胞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肿瘤干细胞学说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和备受关注的一个理论,根据该学说,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无限生长和很强成瘤能力的癌干细胞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复发转移的根源。当前,已有多种类型的癌干细胞被证实或探讨,然而胃癌干细胞的研究尚存在困难,相关报道很少。现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癌干细胞和胃癌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胃癌干细胞的培养、分离、确认鉴定及其复杂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中尚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明鸣夏霖杨平伍晓汀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胃癌胃癌干细胞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BrdU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技术。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体外培养被标记的BMSCs,观察其连续传代后的BrdU可标记时间和标记效率;建立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分离纯化的BrdU标记BMSCs移植到损伤的胃黏膜下,体内观察BrdU对活体移植BMSCs的示踪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体外培养大鼠BMSCs的CD44、CD90表达阳性,CD14、CD45表达阴性,显微结构表现出干细胞特征。进行BrdU标记后,标记阳性率随标记时间延长而增高,48h达高峰,72h仍维持高阳性率。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孵育48h、72h阳性标记率高于5μmol/L BrdU组(P<0.05),但与15μmol/L BrdU组阳性标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连续传代培养21d后也可检测到。BrdU可示踪BMSCs在损伤的胃黏膜下局部定植。结论 BrdU在浓度为10μmol/L、标记时间48h至72h标记效率较高;BrdU标记可用于一定时间段内BMSCs移植入体内后定植和生长的动态示踪观察方法。
张明鸣贾贵清程惊秋杨平陆燕蓉伍晓汀
关键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骨髓间质干细胞
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基因(IL-1β)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的基因多态性在胃癌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分析其各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40例胃癌患者和165名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或癌旁组织标本,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比较各位点基因型。结果 IL-1β基因-31、-511和+3954位点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RN基因发现2R/2R、2R/4R、3R/4R和4R/4R四种基因型,其频率在胃癌患者中分别是0.7%、15.7%、2.9%和80.7%,而在对照组中分别是0、5.5%、0和94.5%,携带2R/4R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是4R/4R基因型的3.37倍,但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557,χ2=2.076)。携带IL-1RN2R等位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出现频率是8.6%,高于正常人的频率2.7%,表明携带IL-1RN2R等位基因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3.4倍,但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781,χ2=0.494)。结论尚无直接证据证明IL-1β和IL-1RN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但携带IL-1RN2R等位基因可能提高胃癌患病风险,其潜在作用尚需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李卡杨婕陈增蓉
关键词:胃癌基因多态性白细胞介素-1Β
慢性炎症环境下骨髓干细胞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下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修复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慢性炎症、BMSC和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结果:过去胃癌发生学理论认为,慢性持久的炎症环境下原位组织干细胞的过度增殖修复导致畸变并最终进展成胃癌。目前的研究对胃癌细胞的来源提出了质疑。可能的机制是,胃癌来源于BMSC。结论:研究慢性炎症感染状况下BMSC在组织修复中扮演的角色,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癌症的起源和发展。
张明鸣罗婷伍晓汀
关键词:胃癌骨髓干细胞幽门螺旋杆菌
BMSCs对消化道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BMSCs对消化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BMSCs对消化道损伤修复作用的文献,并进行回顾和综合分析。结果BMSCs具有自我复制、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消化道损伤修复中作用重大。其可能作用机制为BMSCs能迁移至消化道损伤组织,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去分化和再分化;直接分化为消化道上皮干细胞或消化道上皮细胞;与消化道上皮干细胞或成熟上皮细胞融合;参与损伤后微环境的重建。结论BMSCs参与消化道损伤修复,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贾贵清张明鸣伍晓汀
关键词:BMSCS消化道损伤
不同分离及培养方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有效途径。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在无血清、含小牛或胎牛血清以及不同体积分数的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传代扩增,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测定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表面抗原,电镜观察细胞显微结构。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较纯的原代细胞,但细胞增殖缓慢,容易老化;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生长增殖迅速,经传代换液,第4代细胞基本纯化;小牛和胎牛血清均能促进BMSCs生长增殖,但在体积分数为0.12的胎牛血清中集落形成率最高(46.50%);细胞表达CD44、CD90,而CD14、CD45阴性;电镜下BMSCs符合干细胞的一般特性。结论经多次换液、严格控制传代消化时间(2~3min)和酶浓度(2.5g/L),采用贴壁纯化法在含体积分数为0.12的胎牛血清L-DMEM培养液中培养可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BMSCs。
贾贵清张明鸣杨平程惊秋陆燕蓉伍晓汀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细胞分离骨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