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67)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立波王冬冬杨炼由法平杨永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3篇肝细胞
  • 2篇肝癌
  • 1篇蛋白聚糖
  • 1篇蛋白类
  • 1篇遗传学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肉瘤
  • 1篇上调
  • 1篇轻链
  • 1篇肿瘤
  • 1篇转移性淋巴结
  • 1篇自噬
  • 1篇微管
  • 1篇微管相关蛋白
  • 1篇微小RNA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5篇陈立波
  • 2篇王冬冬
  • 2篇杨炼
  • 1篇何军
  • 1篇杨玲
  • 1篇鄢国平
  • 1篇窦东伟
  • 1篇宋孟绮
  • 1篇叶进
  • 1篇赵文月
  • 1篇徐海波
  • 1篇任俭
  • 1篇孙运秀
  • 1篇冯敢生
  • 1篇杨永飞
  • 1篇孔祥泉
  • 1篇由法平
  • 1篇程平
  • 1篇宋孟镝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淋巴靶向性MR造影剂Dextran—Gd—DTPA对兔腘窝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新型淋巴靶向造影剂Dextran-Gd-DTPA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24个腘窝淋巴结)分成2组:正常组及VX2肉瘤腘窝淋巴结肿瘤转移组各6只。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Dextran—Gd-DTPA后行MR增强扫描,计算标准化信号强度(sI)和增强率(En%)。同时在体外检测Dextran-Gd-DTPA溶液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并计算R1值。结果Dextran-Gd-DTPA的T1值为0.03556s,R1值为33.37·L(mmol·s)^-1。正常组淋巴结明显强化,增强率约100%;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强化不明显,增强率为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xtran-Gd-DTPA经组织间隙给药明显增强正常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强化效应不明显,这种新型MR造影剂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有重要价值。
杨炼徐海波孔祥泉冯敢生鄢国平陈立波
关键词:肉瘤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上调HepG2细胞中SMYD3的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HBV是否通过调控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的表达参与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向肝癌细胞HepG2转染HBx筛选出表达HBx蛋白的细胞株HepG2HBx。用激光共聚焦定位细胞内HBx蛋白和SMYD3蛋白的表达;实时逆转录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H/3x前后HepG2细胞中SMYD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HBx前后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Bx转染后HepG2细胞中SMYD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MYD3 mRNA:0.18±0.05与0.98±0.15,F=37.240,P〈0.05;SMYD3蛋白:0.28±0.03与0.58±0.06,F=21.042,P〈0.05)。转染HBx后HepG2细胞凋亡率下降(7.90%±0.42%与2.23%±0.14%,P〈0.0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28.46%±4.33%与36.46%±0.17%,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能够上调HepG2细胞中SMYD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HBx可能通过SMYD3-组蛋白甲基化途径抑制HepG2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杨炼任俭何军陈立波
关键词:肝细胞遗传学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微小RNA-223及其标靶基因c-myc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23(miR-223)对原癌基因c-myc的调控及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正常肝脏组织、癌旁组织、肝癌组织及肝癌HepG2细胞、胎肝L02细胞中miR-223和c-myc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构建miR-223模拟物(mimics)上调肝癌细胞HepG2中miR-223表达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HepG2细胞中c-myc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及多组数据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iR-223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5±0.015、0.030±0.008和0.020±0.016,肝癌组织低于正常肝组织(t=-0.031,P〈0.05)。miR-223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较L02细胞下调(0.005±0.003比0.011±0.006,t=12.74,P〈0.01)。c-mycmR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29±0.023、0.136±0.071和0.425±0.026,肝癌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t=-0.317,P〈0.05);c-myc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7±0.015、0.299±0.033和0.439±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35,P〈0.01)。miR-223mimics转染HepG2细胞后,c-myc蛋白在空白组、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3±0.041、0.116±0.015和0.432±0.034,转染组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F=94.93,P〈0.05)。结论miR-22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丧失其对c-myc表达的抑制而导致c-myc异常高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赵文月王冬冬宋孟镝杨玲叶进陈立波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MYC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AFP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GPC3水平分别为(212.6±137.5)、(60.9±27.8)、(39.5±18.7)ng/ml;肝癌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4.503,P<0.05;t=6.045,P<0.05);血清GPC3、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2%和95.7%,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t=4.132,P<0.05;t=6.514,P<0.05);(2)GPC3在肝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t=3.724,P<0.05;t=15.799,P<0.05);GPC3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3)AFP阳性肝癌血清GPC3阳性率为91.4%,而在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59.1%。结论 GPC3联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检测GPC3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
宋孟锜杨永飞王冬冬由法平陈立波
关键词:肝肿瘤甲胎蛋白类
自噬相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mTOR、LC3—Ⅱ的表达,并分析其存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TOR在HCC中的表达阳性率(54.1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20.00%,P〈0.05),且与分化程度、包膜侵犯明显相关(P〈0.05);LC3-Ⅱ存HCC中的表达阳性率(47.92%)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83.33%,P〈0.05),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mTOR与LC3-Ⅱ在H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的自噬活性或自噬潜能降低,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自噬相关mTOR、LC3-Ⅱ可明显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
宋孟绮薛寅凯孙运秀窦东伟程平陈立波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自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