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2005105)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琪佳王志强白俊清孙瑞军王垚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基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干细...
  • 2篇骨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血管密度
  • 1篇异体
  • 1篇异体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作用

机构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5篇李琪佳
  • 4篇王志强
  • 3篇白俊清
  • 2篇孙瑞军
  • 1篇庞海涛
  • 1篇王垚
  • 1篇贾鹂
  • 1篇陈超
  • 1篇于东升
  • 1篇许超

传媒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异体冻干颗粒骨的黏附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异体冻干颗粒骨的黏附性,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4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00~110g,分离培养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行成骨诱导培养及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并鉴定。将诱导7d的两种细胞按1∶1比例混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生长状态良好未诱导的第2代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后1~8d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取诱导14d的两种细胞分别按0.25×106、0.50×106、1.00×106、2.00×106、4.00×106个/mL接种于20%ColⅠ修饰前后的异体冻干颗粒骨(修饰组与未修饰组),接种后24h计算细胞黏附率。将诱导14d的两种细胞按1∶1比例混合,以总细胞密度2×106个/mL接种于修饰后异体冻干颗粒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BMSCs成骨诱导7d,ALP染色示胞浆内可见蓝染颗粒,胞核呈红色;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14d,CD31、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缓慢,培养3~8d两组细胞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接种密度为(0.25~1.00)×106个/mL时,两组黏附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上升;接种密度为1.00×106个/mL时,黏附率达最高;当接种密度>2.00×106个/mL,黏附率明显降低。两组各细胞接种密度间的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体外诱导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于支架上仍可分化增殖,细胞胞体见丝状伪足。结论大鼠BMSCs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20%ColⅠ修饰的异体冻干颗粒骨上生长状态良好,可用于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
陈超李琪佳孙瑞军白俊清王志强
关键词:BMSCS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与材料黏附的有关蛋白及影响因素
2007年
庞海涛李琪佳王志强
关键词:种子细胞
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骨组织工程的三大关键问题是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和生长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被诱导为成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骨组织工程的发展至关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骨形成蛋白等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作用及机制在文中进行了逐一讨论.
许超李琪佳
关键词:骨髓细胞成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Angiogenin1,Angiogenin2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探讨为组织工程血管化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SD大鼠后肢获取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体外诱导培养14d.细胞分诱导组(含内皮诱导因子VEGF和bFGF的完全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对照组(含M199普通培养基).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31,CD34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genin2,Ang2)mRNA的表达.结果:MTT法检测发现,诱导组与对照组在1,2,3,4,5d5个时间点内,其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1d=0.855,P2d=0.053,P3d=0.249,P4d=0.059,P5d=0.174).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CD34,CD31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成熟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Ang1,Ang2.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可作为组织工程血管化理想的种子细胞.
于东升李琪佳贾鹂白俊清王志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PCR
VEGF及微血管密度在同种异体骨及自体骨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兔桡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及自体骨移植修复后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其中12只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另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取受体实验动物,制备双侧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缺损修复组织内VEGF、CD34蛋白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术后12周,对不脱钙组织切片行von Kossa染色,行骨形态计量学参数[骨小梁相对体积(percent trabecular area,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检测,并对VEGF蛋白表达与骨形态计量学参数、MVD计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VEGF蛋白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软骨细胞、部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优于实验组(P<0.05);而术后12周,两组VEGF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周,两组VE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均成正相关(P<0.01)。术后12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BV/TV、Tb.N、Tb.Th、Tb.S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蛋白与BV/TV、Tb.N、Tb.Th成正相关,与Tb.Sp成负相关(P<0.01)。结论VEGF在骨缺损愈合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达各异,可协调软骨及骨形成并与其血运重建关系密切;VEGF可能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起促进作用。
王垚李琪佳孙瑞军王志强白俊清
关键词:骨移植同种异体骨自体骨VEGF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