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217)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6H指数:9
- 相关作者:吴小芹郑玲孙民琴叶建仁高悦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外生菌根形态及根毛生长状态与黑松生长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为探讨外生菌根的形态及根毛生长状况对宿主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黑松接种3种不同外生菌根菌进行研究,观察菌根形态,并对菌根根段进行透明染色后观察根毛的生长发育程度及菌套、哈氏网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松与不同外生菌根菌形成的菌根形态各异,黄色须腹菌(Rl)和彩色豆马勃(Pt2)的菌根以多头状分支、二叉分支、多级二叉分支为主,美味牛肝菌(Be)的菌根多见二叉分支和顶端明显膨大的棒状。菌根的形态与黑松生长状态似无明显相关性。黑松不同外生菌根根段上均可观察到根毛,且根毛的生长发育状态与菌根菌对黑松的促生作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生长较好的Rl和Pt2菌根化松苗中具根毛的菌根段所占比例较高,且在根毛生长区可同时观察到较多哈氏网菌丝;而在Be菌根苗和对照菌根中,具根毛的菌根段相对较少,在根毛生长区很难观察到根内哈氏网,且杂菌较多。
- 郑玲吴小芹
- 关键词:黑松外生菌根根毛
- 植物菌根共生体结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8年
- 对菌根共生体结构的研究近年受到重视,并从外部形态、组织解剖结构逐渐深入到超微结构方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菌根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菌根的形态和类型多样,因真菌、植物种类及生长环境而有所差异;菌套、哈氏网的类型及外延菌丝的形态多样,在菌根共生体营养吸收和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超微结构方面,菌根的形成对寄主质膜及细胞骨架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共生体中真菌液泡系统形态结构变化也与营养储存和运输能力密切相关。对菌根共生体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与根功能的适应及深入探讨菌根的作用机理,为菌根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郑玲吴小芹
- 关键词:菌根超微结构
-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被引量:41
- 2007年
- 菌根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群之一,深入研究和揭示它与植物根际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对进一步利用和调控根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菌根真菌与某些根际有益微生物(如MHB、PGPR)具有协同促生关系。这些有益微生物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根系对菌根真菌侵染的感受性等为菌根菌在根部的定殖创造有利条件;而菌根真菌则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pH值、根际营养等方面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菌根真菌与土壤微生物通过相互促进或抑制,对宿主植物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中二者相互识别、协同作用的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研究菌根围微生态区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研究菌根围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
- 盛江梅吴小芹
- 关键词:菌根根际微生物MHBPGPR互作关系
- 6种外生菌根菌对3种松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0年
- 为探讨菌根菌对宿主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6种经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Amanita pantherina))处理的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和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外生菌根菌能明显提高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ФPSⅡ、ETR)。各外生菌根菌处理中,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彩色豆马勃3种处理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菌根苗的针叶实际光化学效率也较高。马尾松各菌根苗中紫金蜡蘑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湿地松各菌根苗中彩色豆马勃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黑松各菌根苗中则以紫金蜡蘑、华美牛肝菌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各松种菌根苗叶绿素含量与菌根苗实际光化学速率(ФPSⅡ)呈显著正相关。
- 高悦吴小芹
- 关键词:外生菌根菌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松苗
- 黑松三种菌根苗根系构型差异及其与生长的关系被引量:9
- 2009年
- 为探讨林木不同菌根根系亚宏观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黑松(Pinus thunbergii)分别接种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简称Pt2)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3种外生菌根菌,研究了不同菌根苗根系构型的差异及其与黑松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松3种菌根苗的根系参数(主根长、侧根总级数、一级侧根数量及直径、吸收根分布的范围、吸收根的数量及比表面积等)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与黑松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黑松不同处理菌根苗的根系整体构型差异显著:在生长最好的Rl菌根苗根系中,主根与侧根间具不同夹角的一级侧根分布均衡,且横向生长(80~90°)的侧根较多,其它角度(60~80°和<60°)的一级侧根依次递减,使整个根系呈""型,有效扩大了根系吸收的空间范围;生长相对较差的Be菌根苗其根系不同角度的一级侧根分布不均或80~90°的侧根较少;Pt2菌根苗生长较好,其根系构型界于前二者之间;而生长差的对照苗根最少,几乎没有80~90°的一级侧根。由此可见,不同菌根菌可通过影响根系的结构发育而影响黑松苗木的生长。
- 吴小芹郑玲叶建仁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黑松根系构型根系参数
- 马尾松不同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被引量:29
- 2009年
-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等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养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马尾松外生菌根苗的生长及各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菌根菌对马尾松苗高、地径均有显著促生效果;马尾松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增强;各菌根菌对松苗的促生效果与氮、磷、钾的利用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各马尾松菌根苗根系酸性磷酸酶含量均比对照提高100%以上。
- 高悦吴小芹孙民琴
- 关键词:马尾松外生菌根菌钾酸性磷酸酶
-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7年
- 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3种松苗中,菌根菌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黑松,再次为湿地松。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504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EG;Pt2对马尾松和黑松的促生效果较好;Pt1和ZJ对3种松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505和HX仅对马尾松的促生效果较明显。菌根菌对松苗促生作用的大小与菌根形成状况有一定关系。
- 孙民琴吴小芹叶建仁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松苗出苗率促生作用
- 黑松菌根共生体中真菌液泡形态构架及其活力被引量:9
- 2008年
- 为探讨菌根共生体中菌根菌液泡结构及其活力变化对宿主生长的影响,对3种外生菌根菌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简称Pt2)、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离体菌丝及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形成菌根共生体的冰冻切片进行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6-CFDA)染色,观察了真菌液泡形态构架及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t2与Rl离体菌丝中既可见单个分散的大液泡,又可见相邻液泡间由细管状连接而成的管状液泡系统,Be离体菌丝的液泡则呈细小颗粒状,密集分布于菌丝体的各个部分;Be离体菌丝的活性强于Pt2和Rl。上述3种菌根菌与黑松形成菌根共生体后,Pt2与Rl对黑松的促生效果好于Be,菌根共生体中菌套和哈氏网菌丝的活性明显强于Be,且仍可见数个液泡连接成管状系统;而在Be菌根中菌丝液泡系统不形成管状,活性较低。结果暗示,菌根共生体中真菌的管状液泡系统及其活力与对黑松的促生作用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菌根的促生作用机理及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 郑玲吴小芹
- 关键词:黑松外生菌根
- 12种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培养条件被引量:20
- 2007年
- 对12种林木外生菌根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碳源、氮源以及pH。结果表明:12种菌根菌多数为高温型菌根真菌,其中9种在30℃下长势良好,3种更适合在25℃下生长;多数菌根真菌适合偏酸的环境,在pH为5~6时长势良好;对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其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也不同。
- 宋微吴小芹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学特性
- 七株外生菌根真菌与三种松苗菌根的形成能力被引量:24
- 2006年
- 松树外生菌根菌资源丰富,但实际应用的种类不多。为筛选出与松苗形成菌根能力较强的菌种,采用播种接菌和芽苗截根移栽接菌两种方法,对7株外生菌根真菌与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3种松苗的菌根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菌根以二叉分枝状为主,棒状菌根相对较少,多叉状菌根以马尾松较多。Pt2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厚且紧密,504、EG、Pt1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紧密程度中等,而505、ZJ和HX形成的菌根其表面菌丝则比较稀疏;Pt1、Pt2、EG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较长,而505、HX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极短。截根接菌时的感染率和感染指数要高于播种接菌。504形成菌根的能力最强,在3种松苗上的菌根感染率都达100%,感染指数最高可达90,最低也达70;Pt2和EG与马尾松和黑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而505和HX仅与马尾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Pt1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差,在3种松苗上菌根感染率和感染指数都较低。在3种松苗中,马尾松的菌根化状况最好,其次为黑松,湿地松的菌根化状况较差。
- 吴小芹孙民琴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松苗菌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