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42)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强姜春明宇万太赵颖徐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棕壤
  • 1篇深松
  • 1篇施肥
  • 1篇速效
  • 1篇速效磷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生...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物量
  • 1篇下辽河平原
  • 1篇辽河平原
  • 1篇淋溶
  • 1篇淋溶试验
  • 1篇厩肥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宇万太
  • 3篇姜春明
  • 3篇马强
  • 2篇周桦
  • 2篇徐永刚
  • 2篇赵颖
  • 1篇王月立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潮棕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和淋溶临界值的计算被引量:6
2014年
确定合理磷肥用量对取得高产、提高经济收益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而明确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与淋溶临界值是界定施肥量适宜与否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下辽河平原长期定位试验,使用直线-平台、双直线和米氏模型计算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确定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分别为12.0 mg·kg -1和10.8 mg·kg -1;三个模型中以米氏模型计算的值最高,以直线-平台模型计算的值最低;通过6次淋溶试验,计算的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在74.6 mg·kg -1到82.0 mg·kg -1之间,均值为80.2 mg·kg -1。在农业生产中应将土壤速效磷控制在12.0~80.2 mg·kg -1之间,可据此指导施肥,达到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的目标。
王月立马强姜春明宇万太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淋溶试验下辽河平原
施肥和耕作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辽宁省昌图县主要粮食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肥(化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旋耕、深松和隔行深松)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N)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化肥处理SMB-C、-N分别下降14.3%和13.3%,秸秆回田处理下降12.3%和12.2%,而施用有机肥则显著提高SMB-C、-N,幅度分别为31.7%和38.6%。说明施用化肥明显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配施秸秆在短时期内无法缓解化肥施用对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肥却能迅速缓解抑制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深松(行行)和隔行深松作为保护性土壤耕作方式,与常规耕作(NP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SMB-C、-N,其中深松提高幅度为56.8%和77.0%,隔行深松则为27.7%和36.1%。试验伊始,有机肥处理SMB-C/SOC(土壤有机碳)最高,达到1.57,至实验结束,深松处理最高,为2.15,其次为隔行深松处理。有机肥处理SMB-N/TN(土壤全氮)受年际影响上下波动,深松和隔行深松处理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深松和隔行深松能有效保存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活性碳、氮库,是土壤肥力贫瘠地区推荐的土壤耕作方式,从人力和机械消耗角度而言,隔行深松更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赵颖周桦马强徐永刚姜春明宇万太
关键词:施肥深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利用AAS研究农田土壤Cu,Zn和Cd含量及收支平衡被引量:2
2015年
以沈阳生态实验站一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长期施用厩肥对农田土壤Cu,Zn和Cd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试验处理分别为CK(不施有机肥),M1(施10t·ha-1有机肥)、M2(施用量25t·ha^(-1))和M3(施用量50t·ha^(-1))。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厩肥会造成土壤中Cu,Zn和Cd的逐步积累,且积累量随着施肥量的提高而增加,三种重金属在各处理中(CK,M1,M2,M3)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3%,6.56%,7.54%,8.96%;0.03%,3.44%,4.53%,6.64%和1.51%,8.01%,10.27%,16.08%。从试验开始6年后,M3处理土壤Cd含量已非常接近国家三级土壤质量标准的限制阈值(1mg·kg-1,GB15618—1995);至试验第12年,所有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Cu含量均降为国家三级土壤质量标准(≤400mg·kg-1),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土壤中重金属呈逐年积累态势,但籽实中Cu,Zn和Cd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污染标准(GB2762—2005;GB13106—91;GB15199—94),表明重金属超标农田生产的农产品未必超标。Cu,Zn和Cd在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远大于籽实中含量,不同处理作物重金属平均移出量表现为M3>M2>M1>CK。CK,M1,M2,M3处理Cu,Zn和Cd的年均移出量分别为35.68,47.80,63.65,69.64;249.14,375.22,375.16,444.44和0.83,1.39,1.64,1.66g·ha-1。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也随年份而改变,表现为Cu和Zn含量逐年增加,Cd含量呈减少态势。M1,M2和M3处理土壤年平均残留Cu,Zn和Cd量为2283.0,5 763.7,11 585.4;2 483.3,6 771.4,13 849.2和4.8,13.9,29.5g·ha-1,但是由于有机肥中重金属量年际变化范围较大,年平均残留量只能反映多年的平均趋势,准确推断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量还要根据当年施入的有机肥的情况而定。
赵颖姜春明马强周桦徐永刚宇万太
关键词:厩肥重金属残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