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HM029)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侯代伦王传庆张强赵耀渠慧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胸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核
  • 3篇脊柱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
  • 2篇植骨
  • 2篇前路
  • 2篇前路病灶清除
  • 2篇WILTSE
  • 2篇病灶清除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椎结核
  • 1篇腰段
  • 1篇腰段脊柱
  • 1篇腰椎结核
  • 1篇医护
  • 1篇医护管理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机构

  • 6篇山东省胸科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6篇侯代伦
  • 4篇王传庆
  • 3篇张强
  • 3篇赵耀
  • 2篇王勍
  • 1篇魏传付
  • 1篇刘国利
  • 1篇战云飞
  • 1篇柳澄
  • 1篇霍勇军
  • 1篇张旭
  • 1篇渠慧芳
  • 1篇战英

传媒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中国防痨杂...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 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 年3 月至2013 年2 月共有128 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 间隙椎弓根螺钉...
王传庆李敬朝侯代伦张强王勍赵耀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病灶清除术内固定
结核性脑膜炎相关诊断指标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血T-SPOT.TB与颅脑MRI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山东省胸科医院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n=40)作为观察组,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osis meningitis,CM)患者(n=40)作为对照组,检测血T-SPOT.TB、脑脊液腺苷酸脱氨酶(cerebrospinal fluid adenosine deaminase,CSFADA)和脑脊液结核抗体(cerebrospinal fluid tuberculosis antibody,CSFTBAb),收集临床数据,采用Empower Stats2.14.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间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T-SPOT.TB、CSFADA和CSFTBA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00,0.950,0.923,0.704;0.500,0.950,0.909,0.655和0.200,0.975,0.889,0.549。血T-SPOT.TB和CSFAD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SFABAb(P<0.001)。血T-SPOT.TB、CSFADA和CSFABAb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结核菌PCR和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5.0%,2/40;2.5%,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观察组颅脑MRI示脑膜强化占62.5%(25/40),脑膜未强化37.5%(15/40);其中脑积水占15.0%(6/40),脑结核占17.5%(7/40)。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指标中血T-SPOT.TB、CSFADA较CSFABAb具有更高的诊断意义,颅脑影像学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霍勇军战云飞刘国利杨效光侯代伦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T-SPOT.TB脑脊液影像学
肺结核并胸腰椎及骶髂结核误诊为肺癌骨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不典型肺结核合并不典型脊柱结核临床较为少见,有时容易与肺癌骨转移相混淆,诊断较为困难,本院收治1例肺结核并胸腰椎及骶髂结核患者,患者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实验摩及影像学检查基本不支持结核的诊断,术后病灶病理学检查符合结核。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赵耀李敬朝王传庆战英侯代伦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肺癌骨转移胸腰椎骶髂误诊结核中毒症状
脊柱结核非手术治疗临床管理路径研究(附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管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山东省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02例脊柱结核患者,全部纳入非手术治疗临床管理路径的研究。分时段观察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影像学评估骨融合及骨桥形成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时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一对一的心理疏导,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给予营养支持疗法。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并进行严格随访。结果4例非手术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98例(96.1%)至疗程结束评估结果符合临床停药标准,其中3例遗留小的脓肿。37例(36.3%)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经保护胃黏膜等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23例(22.5%)化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伤,其中6例需停药,5例视物模糊,停用乙胺丁醇后逐渐恢复。完成治疗的98例患者入院时VAS、ESR、CRP分别为(6±2)分、(43±20)mm/1h、(21±10)mg/L,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时降为(4±2)分、(32±11)mm/1h、(12±8)mg/L,3个月时降为(2±1)分、(15±7)mm/1h、(6±2)mg/L,其中CRP下降的速率高于ESR。治疗后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复查,显示骨融合及骨桥形成者分别为37例(37.8%)、72例(73.5%)、89例(90.8%)。入院时心理状态评估焦虑、抑郁、愤怒、孤独总分高达(104.1±10.8)分,1个月时降为(69.0±10.5)分,3个月时降为(52.6±8.1)分,至6个月时降为(32.8±6.9)分,接近正常人。入院时营养状态评估总分≥3分者53例,治疗后1、3、6、12、18个月分别为38例、19例、10例、3例、1例。这些数据提示患者心理状态与营养状态的改善需要较长的时间。结论在全方面评估、个体化抗结
郝蓉美王传庆侯代伦魏传付张强李敬朝
关键词:综合疗法病人医护管理
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男73例,女55例,结核病变位于T5-11者35例、T12~L2者45例、L3-5者48例.术前抗结核治疗4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监测围手术期体温并术后第1、3、7天及第2、4周行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查,术后第2、4周及出院后每隔3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植骨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等.结果 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出现并发症11例(8.6%).总手术平均持续时间(270±110)min,其中后路(70±25)min;出血(360±210)ml,其中后路(100±65)ml.术后1~3 d内体温较高、疼痛较重,白细胞、ESR、CRP明显增高.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18.6°,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9°,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1.1°.植骨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89.8%(115/128),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3%(102/107),总治愈率为97.7%(125/128).结论 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王传庆李敬朝侯代伦张强王勍赵耀
关键词:腰椎骨钉脊柱融合术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并将虚拟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至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细菌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10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肺部CT扫描,将所得图像经图像后处理,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虚拟支气管镜(VE)检测,观察各段支气管的形态、走行,通过后处理图像观察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壁的不规则增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及VE分别观察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表现。以患者原始轴面图像为对照组,以原始轴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作为实验组,计算各项目百分比,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PR后处理图像发现支气管管腔狭窄及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分别为98.0%(98/100)、90.0%(90/100),轴面图像分别为69.0%(69/100)、56.0%(56/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病理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0%(77/100)、75.0%(75/100),VE检查发现管腔狭窄及管腔内壁欠光整(坏死、增生)等表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62.0%(62/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高于原始轴面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出率接近,能为发现相关病变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张旭侯代伦渠慧芳柳澄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