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07-03)

作品数:13 被引量:246H指数:11
相关作者:叶延琼陈国阶樊宏何云玲张一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岷江上游
  • 4篇生态
  • 3篇气候
  • 3篇耕地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坡耕地
  • 2篇小气候
  • 1篇电业
  • 1篇循环经济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趋势
  • 1篇幼林
  • 1篇雨季
  • 1篇整治
  • 1篇整治对策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森林面积
  • 1篇山地森林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云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陈国阶
  • 6篇叶延琼
  • 4篇樊宏
  • 3篇张一平
  • 3篇何云玲
  • 2篇刘玉洪
  • 2篇窦军霞
  • 1篇唐勇
  • 1篇郭萍
  • 1篇钟水新
  • 1篇张信宝
  • 1篇何景明
  • 1篇冯明义
  • 1篇刘文胜
  • 1篇张昭辉
  • 1篇杨定国
  • 1篇樊宏
  • 1篇葛在伟
  • 1篇张建平
  • 1篇曹敏

传媒

  • 5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经济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上游退耕还林的思考被引量:4
2002年
岷江上游不仅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该区拥有丰富的水、生物、旅游等可再生资源,但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中表现出退耕面积扩大化、国家补贴政策一刀切、经济林比重过大等问题。文章提出,应在克服上述问题基础上,通过调整农村产业内部结构、加大坡耕地改造、发展旅游业,水电业以及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叶延琼陈国阶樊宏
关键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水电业退耕还林(草)坡耕地岷江上游经济林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社会进步被引量:24
2003年
在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与社会进步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国家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主要体现为水土资源的增值和生态效益货币化。以期使我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叶延琼张信宝冯明义何景明
关键词:水土保持社会进步计算方法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生态气候效应被引量:15
2005年
为探讨岷江上游地区山地气候特征及森林生态气候效应,利用岷江上游南、北坡林内外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南、北坡向山地的太阳辐射、气温(1.5m)、地表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特征及森林生态气候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其分布规律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不同季节,各山地气候要素分布存在区别;而山地森林具有较显著的生态气候效应,可以降低气温和地表温,增加湿度,减小风速,其生态效应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坡向存在差异;通过林内、外气象要素的回归分析,得知:林内外的气象要素除4月风速之外,大多数气象要素存在显著的林内外相关关系;其中,以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
张一平何云玲钟水新刘玉洪窦军霞
关键词:岷江上游小气候气候效应
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刍论被引量:40
2002年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成都平原的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 ,该区域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失调问题 ,被列为南方山地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在分析岷江上游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地貌状况和地面组成物质的脆弱性以及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人为因素 :土地的过度垦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草场的过度放牧等 ,提出了改善该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对策。结果表明 ,科学利用与发展林草植被 ,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 ,合理利用土地、重视干旱河谷的治理、聚落的重建与迁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既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又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最终使该区甚至整个川西地区的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叶延琼陈国阶樊宏
关键词: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坡耕地生态评价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对策被引量:20
2002年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地位重要 ,但生态背景脆弱 ,已出现了诸如森林退缩、生态功能脆弱、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给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科学开发与利用草地、坡耕地的坡改梯。
叶延琼陈国阶杨定国
关键词:岷江上游生态环境整治对策生态脆弱
两种不同生态区划方法在岷江上游地区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3
2006年
收集了岷江上游5县92个乡(镇)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建立传统生态区划(自上而下)和景观生态区划(自下而上)的指标体系,借助GIS工具和多元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要素指标空间分异的特性分析,进行了岷江上游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的生态区划研究。根据岷江上游乡(镇)域尺度上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状况,传统生态区划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而景观生态区划则为4个大区,但二者间的基本轮廓大体相似。为识别两种区划方法间的异同,比较与分析了自然环境复杂区域的小区级划分结果。分析表明,两种区划方法在划分依据、信息识别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小区划分中,景观生态区划对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区域的区划优势明显。
叶延琼陈国阶
关键词:生态区划指标体系景观结构岷江上游
岷江上游近50a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被引量:30
2002年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典型区的研究 ,揭示我国西南山地系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规律。本文通过对岷江上游大量历史材料和数据的分析确定 :耕地的大幅度增加和林地内部结构的剧变是 5 0a来岷江上游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点。本文在对二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岷江上游山地系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规律 ,有以下结论 :①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受山地自然条件控制 ,将继续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体 ;②通达性的改善往往是山区土地利用 /覆被大规模变化的开端 ;③土地覆被变化存在一个演替序列 ;④土地利用效益增长潜力较大的土地覆被类型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樊宏
关键词:岷江上游演替趋势通达性
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被引量:19
2004年
生态市是指市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服务体系与其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较协调与统一状态的城市。生态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理论与思维 ,要以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的“五大统筹”新思维来指导 ,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 ,使国民经济体系由链条经济向循环经济、自然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
陈国阶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循环经济
岷江上游毛榛、辽东栎灌丛及3种人工幼林土壤种子库的比较被引量:15
2003年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岷江上游地区自然恢复的灌丛以及 3种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为 192 5 0~ 3 13 60粒 /(m2 × 10cm)之间 ,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量都大于自然恢复的灌丛 ,其顺序为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混交林 >连香树林 >油松林 >毛榛Corylusmandshurica、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灌丛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均为上层 >中层 >下层。在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生活型组成中 ,乔木种类所占比例极少 ,而草本种类的数量较多。在灌丛的土壤种子库中 ,灌木的物种数量及其在种子库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人工林。大序醉鱼草Buddlejamacrostachya、喜阴悬钩子Rubusmesogaeus。
刘文胜曹敏唐勇
关键词:岷江上游土壤种子库灌丛毛榛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被引量:72
2002年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结构受山地系统特征影响 ,以林地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垂直带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激发 ,导致耕地面积扩大 ,流域森林面积下降 ,可采资源消耗贻尽。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长是引起干旱河谷干旱面积范围扩大的重要因素。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优化应以长江流域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突出大流域生态屏障功能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以保证生态重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工作的长期稳定性 ;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的科技含量 ;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 ,先易后难 ,逐步实现生态建设与半干旱河谷的治理。
樊宏张建平
关键词:岷江上游林地耕地面积森林面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