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683)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福生雷周云金磊徐东平李跃旗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解放军302医院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基因
  • 5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艾滋病
  • 4篇HIV-1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突变
  • 3篇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基因突变
  • 3篇CCR5
  • 3篇HIV-1感...
  • 3篇病毒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中国汉族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三○...
  • 3篇解放军302...
  • 2篇纽约大学西奈...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王福生
  • 6篇雷周云
  • 5篇金磊
  • 3篇徐东平
  • 2篇李跃旗
  • 2篇刘明旭
  • 2篇施红
  • 2篇张冰
  • 2篇张冰
  • 2篇洪卫国
  • 2篇施红
  • 1篇蒋建东
  • 1篇蒋建东
  • 1篇王业东
  • 1篇鞠连才
  • 1篇刘德培
  • 1篇施明
  • 1篇陈菊梅
  • 1篇王冶
  • 1篇周先志

传媒

  • 4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协同受体CCR5Δ32基因突变的初步检测被引量:10
2000年
王福生蒋建东雷周云金磊徐东平汪悦施红张冰李跃旗
关键词:艾滋病毒感染协同受体CCR5△32基因突变
三例艾滋病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易感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金磊王福生洪卫国施红鞠连才王业东雷周云周先志王冶赵敏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国人群中艾滋病抗性的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等8个民族人群中HIV-1抗性的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中国健康人群(2 415例)、性病患者(259例)和 HIV-1感染(217例)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 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彝族、普米族和佤族健康人群中,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在28.13%~29.86%之间,瑶族和汉族人群分别为26.8%和27.81%;维吾尔族、蒙古族和藏族人群介于19.10%~20.41%之间。性病和HIV-1感染者中,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是 27.4%和 24.65%。和美国白人相比(约20%),我国汉族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群的SDF1-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结论 本项研究报道中国人群中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王福生金磊洪卫国刘明旭张冰雷周云侯静
关键词:HIV-1艾滋病基因突变多态性
HIV-1感染、致病机理和人体CCR5、CCR2等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0年
1 概述 HIV-1感染人体后引起进行性的AIDS病变,通常经历三个典型的时期,第一为急性感染期,表现为广泛的病毒血症;接着是无症状期,此时在淋巴器官中大多可检测出病毒的复制;最后是免疫系统破坏,并伴随病毒血症的再次出现,并产生继发性感染等而死亡。引起AIDS的病毒株有以下几种:(1)嗜巨噬细胞HIV-1株:它主要通过性传播,从初期感染者体内分离到的原代病毒,它感染细胞后不诱生合胞体(syncytia);(2)嗜T细胞HIV-1病毒株:是从发病的AIDS病人身上来源的或实验室培养的毒株。它的毒性很强,感染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3)双嗜性HIV-1病毒株,即感染巨嗜细胞,又感染T细胞。
王福生陈菊梅
关键词:HIV-1CCR5CCR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被引量:32
2000年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32等位基因突变 (均为杂合子基因型 ) ,突变频率为 0 .0 0 119,和西欧及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中CCR5△ 32基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 0 .2 0 0 2 3和 0 .2 872 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CCR5△ 32突变率低 ,中国汉族人群对性接触传播的HIV 1病毒 (R5 )
王福生金磊雷周云施红洪卫国徐东平施明蒋建东汪悦张冰刘明旭李跃旗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HIV-1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HIV-1辅助受体等相关基因CCR5、CCR2b、CXCR4和SDF1编码区SNP位点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5、CCR2b、CXCR4及SDF1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特点,为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CCR5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用PCR产物做模板直接测序。CCR2b编码区经PCR扩增后,用测序引物逐段分别测序。CXCR4(cDNA编号AF147204)编码区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测序。SDF1编码区用4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分别测序。样本总数为45例,测序结果用DNAstar综合分析,寻找和鉴定SNP位点。结果 CCR5基因编码区共发现6个SNP位点,4个引起氨基酸改变,1个单碱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184A→G、503G→T、668G→A、999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21.1%、8.9%和10.0%。CCR2b编码区共发现8个SNP位点,6个错义突变,即43位G→C、190位G→A、260位C→A、302位C→A、315位G→C、433位G→A,突变频率分别为:30.0%、27.8%、32.2%、5.6%、10.0%和3.3%。CXCR4编码区共发现7个SNP位点,3个错义突变即38位C→T、90位A→T、712位A→C,1个终止突变:106位G→T,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4.4%、4.4%、10.0%和3.3%。在SDF1编码区发现1个错义SNP位点:192位G→T,突变频率为8.9%;1例单碱基缺失:100位T缺失(100△T),引起34位氨基酸移码突变。结论中国汉族人HIV-1相关基因编码区有自己的多态性特点。4个HIV-1相关基因编码区共找到22个SNP位点,17个为首次报道;2个单碱基缺失均导致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1个已经报道。它们对HIV-1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明旭洪卫国王福生王波金磊雷周云侯静
关键词:辅助受体相关基因CCR5CXCR4SDF1编码区
中国人HIV-1感染相关的基因CCR5多态性检测和不同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的比较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检测中国人基因组中HIV-1感染相关的特异性协同受体(CCR5)的基因多态性和比较提取人基因组DNA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我们分别用常规法和柱层析法从1219名中国人外周血PBMC中提取基因组DNA样品,对纯化后的DNA样品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基因组DNA中CCR5基因进行了PCR、Southern杂交和直接DNA测序等分析。结果 在中国人基因组中,检测的CCR5基因多态性是wt/wt 1 210例、wt/△32 3例,未检测到CCR5△32/△32纯合子突变,CCR5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125%。常规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所需的外周静脉血多(5ml);DNA的量较少且不稳定;操作步骤复杂。相反,QIAamp Boold Kit柱层析法提取DNA仅需要外周血200μl,可稳定地获得一定量的DNA,操作简便。结论 首次报道了中国人CCR5等位基因突变率是0.125%,提示我国绝大多数人群对嗜巨细胞HIV-1病毒的遗传易感性较高;同时证实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更适合于CCR5基因多态性分析。
王福生蒋建东金磊汪悦雷周云徐东平施红张冰
关键词:CCR5基因HIV-1
人类基因组中与HIV-1感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被引量:22
2000年
为探讨 CCR5、CCR2和 SDF1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评估不同人群对 HIV- 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收集近年来国际上报道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 1)感染基因相关文献资料 ,其中包括作者检测的中国人基因组的 CCR5、CCR2和 SDF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世界上不同人群的 HIV- 1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有一定的差异 ;并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发病过程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与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对M- tropic的 HIV- 1株易感性较大 ,这一结果为我国对 AIDS的预防和未来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初步依据。
王福生刘德培
关键词: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性HIV基因治疗
中国汉族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的CCR2-64I和CCR5-C927T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的CCR2-64I和CCR5-C927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方法 用试剂盒提取中国889例汉族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组DNA,随之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检测的889例个体中,野生型CCR2-64I等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64V/64V)有570例,杂合子(64V/64I)298例,突变纯合子(64I/64I)21例,所占百分比分别是64.1%、33.5%和2.36%,CCR2-64I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0.1913。在889份基因样品中,有93例经过CCR5-C927T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CCR5-C927T纯合子(基因型C/C)为63例,占67.7%;杂合子(C/T)为26例,占28.0%;突变纯合子基因型(T/T)为4例,占4.3%;CCR5-C927T等位基因频率为0.183。统计分析表明在我国汉族人群中,上述两种等位基因多态性呈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结论 本研究首次阐明了土生土长的中国汉族人群中CCR2-64I和CCR5-C927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这一结果将有助于综合评估中国人群对HIV-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同时为深入研究HIV-1抗性基因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王福生施红金磊雷周云洪卫国张冰徐东平宋晓元李跃旗
关键词:CCR2-64I等位基因艾滋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