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269)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朱弼珺陈凤娥邹海东许迅顾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切除
  • 2篇取出术
  • 2篇细胞
  • 2篇硅油
  • 2篇硅油取出
  • 2篇硅油取出术
  • 2篇玻璃体
  • 2篇玻璃体切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异源
  • 1篇异源二聚体
  • 1篇植入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朱弼珺
  • 2篇陈凤娥
  • 2篇邹海东
  • 2篇顾青
  • 2篇许迅
  • 1篇许琳
  • 1篇宋正宇
  • 1篇胡道德
  • 1篇苏莉
  • 1篇刘晓静
  • 1篇刘海芸
  • 1篇仇亚婷
  • 1篇孙涛
  • 1篇刘堃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研究聚焦于药物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减少DR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但具有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潜在危险.氨甲酰EPO(CEPO)具有相同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但其神经保护作用尚未在眼部疾病,尤其是DR中得到证实.目的 比较CEPO与EPO在抗DR的神经成分和血管成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化学合成法制备EPO衍生物CEPO.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 EPO组和DM+CEPO组,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DM模型,而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每周监测大鼠血糖.造模后4周,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分别腹腔内注射50 μg/kg EPO和CEPO,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均采用等量双蒸水腹腔内注射.干预后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然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标本,分别进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异源二聚体受体(CD131)、EPO受体(EPO-R)、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合成产物为纯度较高的CEPO.造模后至药物干预后2周,DM组、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39、455.91,均P=0.00);DM组大鼠ERG OPs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DM+ EPO组与DM+CEPO组OPs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49);4个组间大鼠ERG a波、b波振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0、1.12,P>0.05).与正常�
刘晓静朱弼珺邹海东胡道德仇亚婷顾青刘堃许迅
关键词:神经保护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分为对照组,10 ng/mL VEGF干预组,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B-Raf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活性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RF/6A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与Caspase 3活性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D405值显著降低(均P<0.05);与10 ng/mL VEGF干预组比较,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D405值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FBP-rP1通过干预B-Raf蛋白表达,上调细胞Caspase 3活性,对抗VEGF的促视网膜血管新生效应,发挥抑血管新生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
孙涛朱弼珺许迅苏莉顾青许琳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RAFCASPASE3
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免缝合切口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免缝合切口硅油取出术与传统20G缝合切口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纯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连续病例(硅油填充术前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共174例(174眼),分为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免缝合切口(主动式)硅油取出术组(简称23G组,79眼)和经睫状体平坦部常规20G缝合切口(主动式)硅油取出术组(简称20G组,95眼)。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5±5.5)个月(6~18个月)。23G组平均取油时间为(16.5±4.2)min,20G组为(35.2±7.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23G组的眼压均显著低于20G组(P<0.05)。随访期间,23G组结膜炎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20G组(P<0.05)。两组术后脉络膜脱离、网膜脱离复发、玻璃体腔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免缝合切口硅油取出术与常规20G缝合切口硅油取出术比较,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宋正宇陈凤娥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硅油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朱弼珺刘海芸邹海东陈凤娥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硅油取出玻璃体切除手术
拜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控制血糖,同时口服以羟苯磺酸钙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好。
滕荣建毛细花朱弼珺
关键词:拜阿司匹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