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12031)

作品数:33 被引量:194H指数:9
相关作者:魏文斌霍妍佼杨丽红屠颖田蓓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海德堡大学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视网膜
  • 19篇网膜
  • 8篇黄斑
  • 8篇病变
  • 7篇血管
  • 7篇激光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脉络膜
  • 6篇光学相干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检眼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相干
  • 4篇光学
  • 3篇眼部
  • 3篇视网膜疾病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32篇魏文斌
  • 7篇霍妍佼
  • 6篇杨丽红
  • 4篇屠颖
  • 3篇周金琼
  • 3篇张茉莉
  • 3篇田蓓
  • 2篇游启生
  • 1篇刘月明
  • 1篇王亚星
  • 1篇崔蕊
  • 1篇徐亮
  • 1篇王子杨
  • 1篇郭彦
  • 1篇陈长喜
  • 1篇邵蕾
  • 1篇杨琼
  • 1篇李冬梅
  • 1篇李栋军
  • 1篇杨文利

传媒

  • 15篇国际眼科纵览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与系统性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defect,RNFLD)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长期以来,RNFLD一直被认为是青光眼的特征性表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也常见于因系统性或眼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疾病以及其他中枢性神经系统异常所致的疾病中.病因不同,RNFLD的部位、表现也不尽一致,观察RNFLD的特征有可能为系统性或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周金琼魏文斌
关键词:神经纤维层相干光断层成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黄斑前膜患者激光视网膜成像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探讨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在黄斑前膜(ERM)患者中的诊断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至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门诊,确诊为ERM的患者共26例(32只眼).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进一步明确诊断.应用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视网膜成像技术和传统彩色眼底照相对患者进行视网膜成像的比较,根据SD-OCT扫描结果对每个ERM视网膜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结果 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视网膜成像技术对ERM的评分中,蓝绿加强炫彩成像(3.44±0.80)、标准炫彩成像(2.84±0.85)、绿光反射(2.16±0.77)、蓝光反射(2.09±0.78)均明显高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1.28±0.81)(P值均<0.001).而cSLO视网膜成像中的红外反射评分(1.13±0.71),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无明显差别(P=0.282).结论 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技术对于ERM患者所获得的视网膜图像的成像质量明显好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技术,结合SD-OCT断层扫描图像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诊断并监测ERM.
霍妍佼杨丽红魏文斌
关键词:检眼镜检查显微镜检查共焦光学相干
眼内及眼附属器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被引量:2
2015年
眼内及眼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腺、泪囊)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眼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它们多属于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亚型为高度恶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低度恶性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多数眼内及眼附属器淋巴瘤以B细胞来源为主,免疫组化常可发现B细胞标志物(CD79a、CD20、PAX5)阳性.Ki-67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借以评价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刘忆南魏文斌
关键词: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是一种高分化淋巴瘤,属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一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和组织学诊断常较困难,确诊往往需要进行细胞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因子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细胞免疫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主要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是目前PVRL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但由于神经系统受累而预后不佳.随着诊疗方法的改进PVRL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已提高到4.5年以上.
周楠魏文斌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利妥昔单抗
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及糖尿病和青光眼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人群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FCT )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相关疾病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眼病研究2011”。包括3468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4.6±9.8)岁。对参与者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并采用谱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扫描( EDI SD-OCT)测量脉络膜厚度。分析纳入糖尿病患者246例,青光眼患者128例。计算人群平均SFCT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SFCT的眼部及全身危险因素。结果人群平均SFCT为(253.8±107.4)μm。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SFCT相关的因素包括:低龄(b=-4.12, P<0.001)、眼轴长度短(b=-44.7, P<0.001)、男性(b=-28.5, P<0.001)、前房深度(b=39.3, P<0.001)、晶状体厚度(b=26.8, P<0.001)、角膜曲率(b=46.0, P<0.001)及BCVA(b=-48.4, P=0.001)。糖尿病组平均SFCT 为(266±108)μm。多因素分析示SFCT与确诊糖尿病显著相关(b=21.2, P=0.001),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0.61)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级别( P=0.14)均无显著相关性。青光眼组平均 SFCT 为(201.4±102.4.1)μm,其中开角型青光眼为(210.1±104.7)μm, PACG为(184.2±93.6)μm。多因素分析SFCT与闭角型青光眼显著相关( b=-32.3, P=0.04);而与开角型青光眼无显著相关( P=0.44)。结论本研究人群平均SFCT为(253.8±107.4)μm。 SFCT随年龄和近视屈光度数的增加而下降,并且与男性、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BCVA相关。糖尿病人群的SFCT较健康人稍厚,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并不能加重脉络膜的改变。闭角型青光眼的SFCT较健康人薄,而开角型青光眼的SFCT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中华眼科杂志,2014,50:414-420)
邵蕾王亚星徐捷陈长喜游启生周金琼徐亮Jost B.Jonas魏文斌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脉络膜
眼部瘤外综合征被引量:1
2011年
10%-15%的肿瘤患者发生瘤外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s),而伴随视力下降的瘤外综合征较少见,且常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眼部瘤外综合征根据易感的眼组织分为四类: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双侧弥漫性色素性葡萄膜增生和瘤外视神经病变。很多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前可表现出视觉症状异常。熟悉眼部瘤外综合征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屠颖魏文斌
关键词:眼表现视网膜病变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与眼底彩色照相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对比观察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眼底彩色照相对常见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眼底病患者67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5例51只眼,女性32例39只眼;平均年龄51.32岁。均行眼底彩色照相、cSLO、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对比观察眼底彩色照相和cSLO眼底成像对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前膜、黄斑裂孔等常见视网膜病变的检出数;脉络膜病变检出与SD-OCT病变检出的符合率。结果 cSLO眼底成像对微血管瘤(χ2=4.157)和视网膜前膜(χ2=5.428)的检出数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棉绒斑(χ2=0.523)、视网膜出血(χ2=0.117)、硬性渗出(χ2=0.325)、黄斑裂孔(χ2=0.070)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LO眼底成像脉络膜病变检出与SD-OCT病变检出符合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07)。结论 与cSLO眼底彩色照相比较,cSLO眼底成像对视网膜病变和脉络膜病变检出更高。
霍妍佼杨丽红崔蕊魏文斌
关键词:光学相干
分频辐去相干影像OCT技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传统的CNV检测和评价方法主要依靠眼底血管造影术,但为有创检查方法。分频辐去相干影像(SSADA)OCT可快速获得清晰的血管信号,但SSADA—OCT对CNV的检测价值尚不清楚。目的利用SSADA—OCT检测并定量分析CNV的血流信息,评价其在眼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6—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单眼CNV患者13例,应用高速频域OCT系统扫描黄斑中心6mm×6mm区域,最终得到SSADA—OCT血流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分别在视网膜和脉络膜层面上测量CNV面积并计算平均灰度值。结果SSADA—OCT可显示视网膜内界膜层、内丛状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及脉络膜层面血流情况。不同病因CNV患者的SSADA—OCT表现均呈黄斑区边界清楚的团状高反射信号。13例CNV患者患眼平均CNV面积为(0.15±0.09)mm^2,平均灰度值为75.40±32.35,对侧眼选择黄斑中心300μm的区域进行测量,平均灰度值为26.99±22.87,患眼CNV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6,P〈0.001)。结论OCT血管影像技术是一种快速、非侵人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观察技术,可对CNV的面积和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
霍妍佼杨丽红魏文斌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相对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8
2016年
背景抗VEGF药物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相关研究均以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绝对改变(ACRT)进行分析,而对治疗后CRT相对于治疗前CRT(RCRT)或治疗前增厚的CRT减少程度(RCRTing)即相对变化量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DME患者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RCRT、RCRTing在视力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眼科确诊的30例30眼临床显著糖尿病黄斑水肿(CSDME)患者,所有患眼均用30 G注射针头于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处进入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注射液0.05 m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利用ETDRs改良视力表测定2.5 m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计算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BCVA绝对变化值(ABCVA);采用SD-OCT检测系统测量CRT黄斑中心直径1.0 mm处的CRT,计算治疗后6个月患眼的RCRT、RCRTing值,分析RCRT、RCRTing与ABCVA间的关系。 结果CSDME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BCVA分别为(0.66±0.20)、(0.40±0.25)、(0.37±0.25)LogMAR,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9,P〈0.05),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的ABCVA为(0.30±0.21)LogMAR。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CRT值分别为(508.63±130.44)、(331.07±71.84)和(311.77±64.47)μm,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CR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8,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的CR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ACRT值为(196.87±140.59)μm。RCRT〈35%组和RCRT≥35%组患者的ABCVA分别为(0.13±0.13)、(0.44±0.14)LogMAR;RCRTing〈69%组和RCRTing≥69%组患者ABCVA分别为(0.07±0.09)、(0.41±0.1
韩月圣魏文斌
关键词:视力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造影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 脉络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跟部良性肿瘤,典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病例易误诊为眼部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近年来用于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但在眼科的应用较少. 目的 研究脉络膜血管瘤CEUS的表现特点. 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综合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血管瘤的58例58眼进行CEUS检查,并分析其CEUS特点.应用时间-强度分析分别对脉络膜血管瘤及正常眼眶组织的显影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MI)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测量和定量比较,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CEUS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完全显影,并呈高信号影像,显影的消退时间迟于正常眶内组织.脉络膜血管瘤病灶MI、RT、TTP和mTT分别为294.20%(217.35%,373.25%)、21.30(17.35,23.35)s、25.00(21.68,27.48)s和59.30(51.08,78.35)s,其中位数明显大于正常眶内组织的100.00%(100.00%,100.00%)、17.75(15.00,20.30)s、22.40(18.35,24.63)s和47.25(40.90,57.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08,-4.998,-4.650,-4.332,均P<0.001).结论 脉络膜血管瘤的CEUS表现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脉络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佘海澄李栋军杨文利陈伟王子杨魏文斌
关键词:脉络膜对比增强超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