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12-02)

作品数:3 被引量:87H指数:3
相关作者:毛志刚谷孝鸿任丽娟王国祥刘金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盐沼
  • 2篇盐沼植被
  • 2篇植被
  • 2篇湿地
  • 2篇土壤
  • 2篇海滨湿地
  • 1篇盐沼湿地
  • 1篇营养盐
  • 1篇生长繁殖
  • 1篇水体
  • 1篇水体营养
  • 1篇水体营养盐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因子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质量
  • 1篇土壤质量评价
  • 1篇农田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谷孝鸿
  • 3篇毛志刚
  • 2篇刘金娥
  • 2篇王国祥
  • 2篇任丽娟
  • 1篇曾庆飞
  • 1篇高华梅
  • 1篇周露洪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被引量:39
2010年
在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4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了盐沼植被、农作物及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形成的各类农田其土壤酶活性较高,且均高于湿地盐沼植被;湿地盐沼植被下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无植被生长的光滩,且不同类型植被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4种酶的活性大小总体表现为大豆(Glycine max)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地>玉米(Zea mays)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滩>碱蓬(Suaeda salsa)滩>光滩。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盐分、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海滨湿地盐沼植被的发育扩展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提高了土壤酶活性。
毛志刚谷孝鸿刘金娥任丽娟王国祥
关键词:土壤酶盐沼植被农田土壤理化因子海滨湿地
不同基质下菹草的生长及其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被引量:17
2010年
设置两组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基质对菹草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湖泥、混合基质及黄土三种基质对菹草的生物量变化及石芽的形成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氮磷养分含量高的湖泥更有利于菹草植株的生长,其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混合基质次之,氮磷含量最低的黄土最差;黄土基质下菹草石芽产生的时间最早;混合基质下产生石芽数量最多.3、4月份菹草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均低于空白组,最大净化效率达74%,构成水体营养盐氮的汇;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中氮的净化效率表现为:湖泥>混合底泥>黄土;菹草对水体磷的控制吸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加快磷转换释放的作用;6月份处于腐败分解阶段的水草组水体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对照组,构成水体营养增加的源.
高华梅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周露洪
关键词:菹草基质生长繁殖营养盐
盐城海滨盐沼湿地及围垦农田的土壤质量演变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对盐城海滨盐沼湿地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各样点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探讨盐沼植被演替过程中和围垦成农田后的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沼植被的发育演替,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机碳含量增加,氮、磷等养分得到积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不同植被类型及发育时间导致土壤性状间的差异.与盐沼湿地相比,围垦农田土壤含盐量下降到0.01%~0.04%,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均得到提高,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由低到高依次为光滩(0.194)<碱蓬滩(0.233)<白茅滩(0.278)<互花米草滩(0.446)<玉米地(0.532)<棉花地(0.674)<大豆地(0.826).自然植被的正向演替是提高盐沼湿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毛志刚谷孝鸿刘金娥任丽娟王国祥
关键词:盐沼植被土壤质量评价海滨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