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02092413)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曙光宁杰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橄榄石
  • 4篇俯冲
  • 4篇俯冲带
  • 3篇深源
  • 3篇深源地震
  • 3篇相变
  • 1篇地幔
  • 1篇动力学方程
  • 1篇震源
  • 1篇震源谱
  • 1篇首都圈
  • 1篇首都圈地区
  • 1篇水含量
  • 1篇相变动力学
  • 1篇镁橄榄石
  • 1篇加载
  • 1篇非均匀
  • 1篇成核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王曙光
  • 4篇宁杰远
  • 1篇陈棋福
  • 1篇孙安辉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镁橄榄石相变长大率与水含量的关系及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深度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分析镁橄榄石相变长大率方程的指前系数和亥姆霍兹活化能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实验拟合值,本文研究了橄榄石相变长大率与水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镁橄榄石在相变过程中对应较低的亥姆霍兹活化能,而长大率方程中的指前系数几乎是一个与含水量无关的常数.这个常数的数值在晶界控制长大的晶体相变动力学经典理论中相应于晶界是一层或几层分子的厚度.亥姆霍兹活化能随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结果既和利用淬火实验得到的结论相一致,也和流变学实验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应用以上结果,我们估算了含水量对亚稳态橄榄石存在深度的影响.镁橄榄石的亚稳性受到水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是橄榄石到其高压相瓦士利石的动力学相变界面从下压了几十公里到一直下压到660 km间断面附近.地幔橄榄石与镁橄榄石的亚稳性存在差异.名义上干的地幔橄榄石实验结果显示出地幔橄榄石具有更小的亚稳性,相变完成10%的深度比镁橄榄石浅了20 km左右.以上结果仍然支持在冷的俯冲带中存在可探测的亚稳态橄榄石楔但很难达到660 km间断面深度的结论.
王曙光刘雅静宁杰远
关键词:橄榄石相变深源地震俯冲带
加载、加热路径上橄榄石的相变及其对相变动力学参数计算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研究了橄榄石原位相变实验中加载、加热路径上的相变及其对确定相变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利用文献[1]所给出的退火后先加温后加压,且相对低温条件下实验结果确定出的Ni_2SiO_4橄榄石相变动力学参数,计算了加载、加热路径上所发生的相变对确定成核率、长大率及相变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先加压后加温,且相对高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受到加热路径上成核的影响.根据这样的实验数据得到的成核率会明显高于实际温压条件下的成核率.尤其是当多数实验都是高温实验时,根据这些成核率数据所确定的成核率参数会严重偏离其真值,从而严重影响对俯冲带颗粒粒度及俯冲带流变结构的计算.尽管目前有很多关于Mg_2SiO_4橄榄石长大率的实验数据,也有通过对挤碰物理图像的分析对(M g_(0.89)Fe_(0.11))_2SiO_4橄榄石成核率的估算,但只有文献[2]通过退火后先加压后加温的原位实验得到了Mg_2SiO_4橄榄石的相变成核率,且属于高温实验.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亟需补充退火后先加温后加压或相对低温的实验数据以得到正确的地幔橄榄石成核率参数.
王曙光宁杰远
关键词:橄榄石相变深源地震俯冲带
橄榄石成核动力学方程的修正及其对动力学数据的约束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从成核动力学理论出发,考虑新相晶核的表面能对其形状的影响,修正了晶面成核情形的成核动力学方程.新的成核率方程还原了传统成核率方程中通常简化为常数的指前系数.结合修正的相变体积分数计算公式,新的成核率方程可以确定出成核过程中的两个物理参量:新相晶粒与反应相晶粒的接触角度及新相物质与反应相物质之间的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Ni_2SiO_4的接触角度和表面能分别为0.57°,32.33 J·m^(-2),而Mg_2SiO_4和(Mg,Fe)_2SiO_4的数据质量不足以确定表面能与形状因子.结合对加温加载路径在高温高压试验中影响的研究,我们认为亟需补充高质量的成核率数据来确定橄榄石的成核率参数.
王曙光宁杰远
关键词:俯冲带深源地震橄榄石相变
地幔橄榄石非均匀成核率方程的修正及其对俯冲带流变结构的影响
对橄榄石相变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是确定俯冲带的物质结构和流变结构的基础,是研究俯冲带与周围地幔的相互作用以及深源地震的形成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对橄榄石及其相似矿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对于与地幔条件相对应的剪应力水平不是...
王曙光宁杰远
首都圈地区地震的震源谱分离及其应变降特征
首都圈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整体上,首都圈主要分四个区域:北面的燕山隆起区,西南面的太行山隆起区,南面的华北盆地,以及东南面的渤海湾。首都圈分布着很多的断裂带,大体上由NE或NNE...
王曙光陈棋福孙安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