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53B02)

作品数:28 被引量:338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式功尚可政杨德保李耀辉李江萍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西北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降水
  • 7篇水汽
  • 7篇强降水
  • 4篇气候
  • 4篇夏季
  • 3篇数值预报产品
  • 3篇水汽通量
  • 3篇T213
  • 3篇冰雹
  • 2篇云量
  • 2篇云状
  • 2篇植被
  • 2篇沙尘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气候特征
  • 2篇资源分析
  • 2篇网络
  • 2篇夏季强降水
  • 2篇雷暴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
  • 14篇中国气象局兰...
  • 5篇邯郸市气象局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西北区域气候...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王式功
  • 12篇尚可政
  • 8篇杨德保
  • 8篇杜亮亮
  • 7篇李江萍
  • 4篇李耀辉
  • 3篇周甘霖
  • 3篇张之贤
  • 3篇张宇
  • 2篇韩涛
  • 2篇曾淑玲
  • 2篇程一帆
  • 2篇张立阳
  • 2篇赵中军
  • 2篇郭铌
  • 2篇孙旭映
  • 2篇李艳
  • 2篇秦春明
  • 2篇邓祖琴
  • 2篇陈亿

传媒

  • 6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干旱气象
  • 3篇气象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4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葫芦岛1~10d雷暴天气预报方法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葫芦岛附近4个站点(兴城、绥中、建昌和锦州)2000~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合雷暴发生时的高空图,对雷暴发生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划分;在天气分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计算了与雷暴相关的物理量,作为雷暴预报的进一步判别指标,得到了葫芦岛1~10 d雷暴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发现雷暴主要出现在5~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1.3%;2)雷暴发生的天气形势划分为4种类型:高空槽型、高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和副高边缘型;3)运用天气分型和物理量指标叠加,可起到双重消空作用,提高预报准确率,降低空报率;4)预报结果检验显示,24~72 h预报,TS评分在50.00%~88.89%之间,空报率在37.50%以下,漏报率在28.57%以下;96~168 h预报,TS评分在43.48%~83.33%之间,空报率在52.38%以下,漏报率在33.33%以下;192~240 h预报,TS评分在39.13%~82.61%之间,空报率在52.38%以下,漏报率在37.50%以下。
秦春明尚可政王式功李艳杨德保陈亿
关键词:雷暴T213天气分型
玛曲地区5—10月水汽通量及强降水水汽来源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玛曲常规站1967-2008年24 h(20:00-20:00)降水资料、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NOAA HYSPLIT_4(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水汽轨迹模型,统计分析了玛曲地区5-10月的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强降水水汽主要来源轨迹.结果表明玛曲地区5-10月水汽主要存在于400 hPa以下,各层中以700 hPa层中水汽最多,其次为500 hPa层.玛曲地区强降水水汽来源主要有两条路径,分别为西南水汽输送带与东南水汽输送带,同时玛曲地区5-10月逐月水汽追踪路径的变化间接反映了青藏高原逐月水汽变化的过程.
杜亮亮杨德保王式功李江萍张宇董安祥
关键词:水汽通量
环渤海地区4~10天风速预报中相似预报法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依据逐步相似过滤法和最小相似离度原理,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环渤海72站1958—2008年地面观测站风速资料,建立不同因子组合的相似过滤方案,制作环渤海72站4~10天每日4次、日最大风速预报。通过多个相似过滤方案预报准确率检验,确定"最佳"逐步相似过滤方案。经过2007—2008年预报检验表明:每日4次风速预报中,0~2级风速的预报效果最好,4~10天平均TS评分达到67%;日最大风速预报中,3~4级4~10天平均TS评分为54.1%,5级及以上的TS评分为17.1%。在风力不太强的情况下,该方法对于中期风速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录元尚可政周海王式功杨德保
关键词:NCEP再分析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相似离度
近30年京津冀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和突变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基于1979—2008年京津冀地区175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应用气候趋势系数、倾向率、集中度和集中期,以及连续功率谱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及4个划分关键区冰雹发生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并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检验了气候趋势系数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近30年该地区的冰雹有明显减少趋势,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减少幅度要大,山地区域比平原地区减少幅度大;基本上都存在2.0~2.5年的变化周期,该地区冰雹的发生具有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特征;南部平原冰雹发生的集中度最大,该区冰雹在年内发生时间最为集中;南部平原集中期较早,出现在6月初,其他几个关键区冰雹主要发生在6月底到7月初。应用气候要素累计距平曲线、Yamamoto方法进行了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冰雹在1993年发生了减少的突变,山地区域尤为显著。
闵晶晶曹晓钟段宇辉刘还珠王式功
关键词:气候特征突变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倾向率集中期
近50年夏季西北暴雨特征和水汽轨迹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中国西北地区19602009年68月常规气象观测站24 h(20:0020:00)降水资料和NCEP/NCAR(2.5×2.5)19602009年再分析逐日4次的850,700,600,500 hPa位势高度、比湿q和U,V风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地区降水概况的基础上,通过NOAA HYSPLIT_4水汽轨迹模型和常规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12日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暴雨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频率低,降水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降水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降水持续时间短,且降水时间持续2天(包括2天)以上的过程性降水次数有明显的年代分布特征.西北地区降水的环流形势主要以西低东高型和偏南气流型为主.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2005年7月12日降水过程向前360 h追踪水汽输送轨迹,发现水汽主要来自偏南气流;但是,不同等压面上水汽轨迹并不总是一致的,降水量越大,不同等压面上的水汽输送轨迹越趋于一致.通过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表示水汽来源的水汽通量分布与后向轨迹模型给出的水汽来源一致.因此在本个例中,后向轨迹模型可以作为判断降水过程中水汽来源的方法之一,并且此次降水过程伴随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对流层中下层的强辐合及高层的辐散气流.
李江萍李俭峰杜亮亮张宇王式功
关键词:暴雨
三套NDVI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的对比——以玛曲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NDVI/MODIS、NDVI/GIMMS和NDVI/NSMC是时间长度不同、空间分辨率相差甚远的3套ND—VI数据集,如何集成应用这些不同时间长度、不同分辨率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数据集间的比较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文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为例,用直方图、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这3套NDVI产品数据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NDVI/NSMC与NDVI/MODIS的直方图具有类似的图像分布特征,但是NDVI/MODIS数据分布范围更大;2)3套NDVI在数值上表现为NDVI/MODIS〉NDVI/GIMMS〉NDVI/NSMC;3)3套数据集空间图像特征一致,两两间均具有十分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1月份相对最弱,5、10月份最强,三者相比NDVIfNSMC与NDVI/MODIS的空间相关性更强;4)1—3月、5—8月及年均的NDVI/GIMMS与NDVI/NSMC值存在显著的时间相关性,但两者逐年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别,两者气候倾向率相差最大的高达5倍之多。NDVIfNSMC数据集在处理过程中可能未进行大气订正及交叉定标,这是造成共同源的NDVIfGIMMS与NDVI/NSMC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
沙莎郭铌李耀辉韩涛
关键词:NDVIMODISNDVINDVI
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北边坡玛曲地区1967—2008年1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环流分型的基础上,应用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的不同环流型的水汽输送轨迹。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的环流型以高原低槽型为主,大雨的发生以切变型为主。(2)暴雨的不同环流型的水汽输送轨迹差异较大,同一型暴雨不同等压面水汽轨迹较一致;大雨的不同环流型之间水汽轨迹无明显差异,同一型大雨不同等压面的水汽轨迹差异很大。(3)通过追踪不同时间长度的水汽输送的后向轨迹发现,可以用向前追踪360h的水汽输送轨迹代表玛曲地区的水汽输送,水汽轨迹以偏南气流为主。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等级、不同环流型强降水之间的水汽轨迹存在差异,但是玛曲地区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孟加拉湾的偏南气流。
李江萍杜亮亮张宇王嘉媛王劲松王式功
关键词:环流分型
西北地区一次人工消雨试验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利用人工消雨作业目标区和对比区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作业前后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开展作业后作业区出现了显著的降水低值区,作业影响区出现了延迟降水。说明集中过量播撒作业对抑制云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雨作业实施后1~3 h内有一定的作业效果。消雨作业实施后,目标区(影响区)的降水量要明显小于对比区的降水量。
尹宪志付双喜李宝梓张丰伟丁瑞津陈祺
关键词:人工消雨涡度
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云中液态水含量的演变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2011年7月3日甘南玛曲一次层云降水过程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分析了玛曲强降水发生前后云中温度、湿度以及液态水含量在不同高度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在降水开始前2小时左右,空中大气温度及相对湿度均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云液态水含量为1.0g/m3出现急剧的增加累积;降水影响时,0℃层高度逐渐降低,空中大气冷却降温较快,温度随高度的增加出现了10~20℃/2km的递减,相对湿度随高度的升高而虽然也呈现递减规律,但8km高度以下的范围内,相对湿度比降水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在4km高度处最为明显;而液态水含量的急剧减小过程,预示着降水即将出现消亡。指出了地面产生降水明显滞后于液态水含量的增加累积约40min,空中云液态水含量特别是低层液态水含量的累积厚度、持续时间和累积区顶层与底层有无明显的波动可判识层云地面产生降水的强弱。
孙旭映李耀辉邓祖琴
关键词:层状云降水液态水含量
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9~2008年甘肃河东地区分布较为均匀的15个站点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分析了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及大范围连续性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起,甘肃河东地区平均终霜冻日期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开始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期提早时间明显比初霜冻日期推迟时间长;平均无霜冻期也明显延长。极早初霜冻日与极晚终霜冻日多发生于70、80年代,而极晚初霜冻日与极早终霜冻日则多发生于90年代中期以后;极长无霜冻期则逐渐变为频繁出现。40年来,连续性霜冻在逐渐减少,且强度也在降低。[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甘肃河东地区霜冻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对提高该地区异常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有效防御霜冻灾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杜亮亮陈晓燕杨德保尚可政王式功
关键词:霜冻无霜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