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AE201029)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景文袁莉弟丁继华代坤谢吉民更多>>
相关机构:盐城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取代基
  • 1篇衍生物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识别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水泥
  • 1篇水泥净浆
  • 1篇水泥净浆流动...
  • 1篇水杨醛
  • 1篇铜离子
  • 1篇凝胶渗透
  • 1篇凝胶渗透色谱
  • 1篇凝胶渗透色谱...
  • 1篇配合物
  • 1篇取代基效应
  • 1篇镓配合物
  • 1篇硝基

机构

  • 4篇常州大学
  • 4篇盐城工学院
  • 2篇江苏大学

作者

  • 4篇陈景文
  • 2篇代坤
  • 2篇丁继华
  • 2篇袁莉弟
  • 1篇谢吉民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混凝土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侧链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采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及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侧链的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不同侧链结构减水剂的分子质量,进而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的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对水泥的分散性能和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颗粒对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在相同条件下,水泥颗粒会优先吸附单一侧链结构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中分子质量较高的减水剂分子;分子质量适中的复合侧链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比单一侧链和分子质量过大或过小的复合侧链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更容易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发生吸附,对水泥颗粒具有显著的分散性能,同时能够显著地延缓水泥早期水化。
袁莉弟谢吉民丁继华陈景文
关键词:分子质量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探索聚醚减水剂的合成条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及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了一系列聚醚接枝的聚羧酸系减水剂。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引发剂用量等合成条件对减水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数均(Mn)和重均分子量(Mw)以及多分散系数(P.I.,即Mw/Mn)的影响,进而考察了掺加相应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与各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聚醚类减水剂的合成条件。
袁莉弟丁继华陈景文
关键词:凝胶渗透色谱水泥净浆流动度
一种罗丹明衍生物在不同介质中识别Cu^(2+)的性能
2014年
采用电子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罗丹明B-5-硝基水杨醛(RhB-NSal)在无水乙腈和醋酸缓冲溶液中对Cu2+离子的识别性能。在两种介质中,RhB-NSal对Cu2+均具有很高的识别性能,仅Fe3+和Bi3+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RhB-NSal与Cu2+可逆性结合,形成摩尔比为1∶1的配合物,结合常数分别为6.72×104和4.23×104L/mol,对Cu2+的检测限分别为0.49和14.98μmol/L。在含水介质中,RhB-NSal识别Cu2+的灵敏度比在无水乙腈中稍低,但吸收光谱响应依然显著。硝基有助于提高RhB-NSal识别Cu2+的灵敏度,RhB-NSal有望成为Cu2+的荧光增强及可视型识别试剂。
代坤徐保莲陈景文
关键词:荧光识别取代基效应
含不同芳香取代基的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Ga^(3+)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被引量:1
2014年
设计合成了4种含不同芳香取代基团的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配体(2-乙酰基吡啶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1-H)、2-甲酰基吡啶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2-H)、2-甲酰基噻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3-H)、2-甲酰基水杨醛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4-H))的镓配合物,对它们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并讨论了配体分子中不同芳香取代基对配合物抑菌活性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L-H与Ga3+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配合物[Ga(L1)2]NO3(1)、[Ga(L2)2]NO3(2)、[Ga(L3)2]NO3(3)、[Ga(L4)2]NO3(4),各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比Ga(NO3)3·9H2O强的抑制活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高于大肠杆菌,其中,1和2的活性比相应配体高,其余2个配合物与其配体之间无明显活性差异。L1-H和L2-H分子中吡啶基的较强吸电子效应可能是1和2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主要原因。4种配合物抑制黑曲霉生长的活性同样高于Ga(NO3)3·9H2O,其中3最强,并显著高于L3-H,其余配合物与相应配体间无活性差异。
徐保莲代坤陈景文
关键词:镓配合物抗菌活性构效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