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12040)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米树华李斌张晓霞戴一凡李敏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Ω-3多不饱...
  • 2篇代谢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小鼠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病患
  • 1篇代谢特点
  • 1篇代谢影响
  • 1篇胆固醇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6篇米树华
  • 4篇李斌
  • 4篇张晓霞
  • 3篇戴一凡
  • 2篇苏工
  • 2篇赵子建
  • 2篇李敏
  • 1篇陈青
  • 1篇周芸
  • 1篇戴文龙
  • 1篇贾淑杰
  • 1篇赵子健
  • 1篇潘晓东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fat-1小鼠胆固醇代谢特点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mfat-1小鼠高脂饮食后血清胆固醇水平、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效率的改变及相关机制。方法mfat-1小鼠及C57BL/6小鼠各12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心脏取血并取肝脏组织,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肝脏膜脂质内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α-亚麻酸(ALA)、亚油酸(LA)、花生四烯酸(AA)的含量及血浆中总胆固醇、胆固醇合成标志物(角鲨烯、2,4-脱氢胆甾烷醇)及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β-谷固醇、豆固醇)水平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肝脏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肝脏膜脂质内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70比6.04,P<0.01),血浆中胆固醇合成标志物角鲨烯、2,4-脱氢胆甾烷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3±0.17比1.24±0.36,3.89±0.54比6.57±1.06,P<0.05),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79.76±22.37比443.98±27.99,P<0.01);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β-谷固醇和豆固醇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10±2.28比21.24±2.96、1.07±0.18比1.76±0.43、28.78±5.60比42.30±5.81,P<0.01);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0.91±0.07比1.16±0.85,P<0.01)。结论mfat-1小鼠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及吸收两种途径降低体内总胆固醇水平。
李斌赵子建张晓霞戴一凡米树华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代谢影响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1
2013年
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多项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胆同醇血症尤其是LDL—C的升高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高脂血症也是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李斌米树华
关键词:血脂代谢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血浆脑钠肽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104例患者。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1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组比较血浆BNP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④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单支(49例)、双支(30例)、三支(25例)病变,血浆BNP水平分别为(80±13)、(110±13)、(140±18)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ini评分≥20分组(48例)及评分〈20分组(56例),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49±13)、(107±13)ng/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左心室射血分数不同分组,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组(15例)患者血浆BNP水平均≥100ng/L。⑧根据患者随访1年内是否有心血管事件发生分组,未发生组(54例)与发生组(50例)血浆BNP水平分别为(89±12)ng/L、(153±13)ng/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用作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李敏米树华苏工戴文龙贾淑杰
关键词:冠心病脑钠肽GENSINI积分
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胸痛住院并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44岁)248例(其中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60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240例(其中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57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130例(52.4%),糖尿病42例(16.9%),高胆固醇血症64例(25.8%),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P<0.05)。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相比,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见,三支病变少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冠心病家族史(P<0.05)。结论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少,冠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以单支病变为主。青年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没有降低,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
李敏米树华周芸陈青张晓霞苏工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女性
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小鼠心肌脂质成分及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对心脏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比值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炎症状态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及植物油脂组(n=40)。喂养1个月后,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气相色谱法检测心脏ω-3及ω-6 PUFAs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区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心肌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蛋白含量。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植物油脂组小鼠心脏ω-6/ω-3 PUFAs比值显著减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缺血区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显著改善(P<0.05),TNF-αmRNA表达、TNF-α及IL-1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小鼠心肌脂质成分及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
张晓霞赵子健戴一凡李斌米树华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
植物油降低心脏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并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适当增加饮食中植物油摄入,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比例,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时,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cytochrome P450-enzyem)CYP2J表达及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及植物油组。分别以相应饮食喂养1个月后,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CYP2J表达。气象色谱法检测细胞膜ω-3 PUFAs、ω-6 PUFAs及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EET)含量。结果:植物油组小鼠心脏ω-6/ω-3比值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其缺血区心肌CYP2J表达及EET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改善。结论:适当增加饮食中植物油摄入降低心脏ω-6/ω-3比值,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YP2J表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晓霞米树华李斌潘晓东赵子建戴一凡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