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256)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郭锡熔张敏邱洁周晓玉程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肥胖
  • 7篇基因
  • 5篇新基因
  • 5篇肥胖相关
  • 2篇细胞
  • 2篇克隆
  • 2篇基因过表达
  • 2篇过表达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原核表达
  • 1篇脂肪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市妇幼保...

作者

  • 8篇郭锡熔
  • 7篇邱洁
  • 7篇张敏
  • 6篇程锐
  • 6篇周晓玉
  • 5篇王玢
  • 2篇季晨博
  • 2篇张春梅
  • 1篇池霞
  • 1篇陈福坤
  • 1篇曹克将
  • 1篇曹新国
  • 1篇秦大妮
  • 1篇童梅玲
  • 1篇钱玲梅
  • 1篇戴家振
  • 1篇洪琴
  • 1篇高春林
  • 1篇寇春兆
  • 1篇胡德亮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LYRM1基因过表达对P19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LYRM1基因过表达对P1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LYR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3.1/myc-HisB-LYRM1)和空载体pcDNATM3.1/myc-HisB,分别转染P19细胞,通过G418筛选2周,建立稳定过表达人LYRM1基因的P19细胞系。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稳定表达细胞株。将稳定转染pcDNATM3.1/myc-HisB-LYRM1载体质粒和空载质粒的P19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37℃孵育24h以诱导细胞凋亡,收获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LYRM1的P19细胞系,成功地表达了目的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过表达LYRM1基因的P19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LYRM1基因具有抑制P19细胞凋亡的作用。
陈福坤胡德亮刘垚秋钱玲梅曹克将
关键词:P19细胞细胞凋亡
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3T3-L1细胞系的建立
2009年
目的:构建人LYR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人LYRM1基因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系。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人网膜脂肪组织中分离LYRM1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3.1/myc-His B,脂质体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系,并利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其表达。结果:PCR、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建立了稳定转染LYRM1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LYRM1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稳定转染3T3-L1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邱洁张敏周晓玉程锐曹兴国王玢郭锡熔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转染
早期喂养方式对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影响的纵向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肥胖发生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预防提供策略。【方法】回顾调查522名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2岁儿童,按其0-4个月喂养方式不同分成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儿童在不同月龄(3、6、9、12、18及24个月)时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并纵向观察3月龄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月龄增长超重及肥胖的转归情况。【结果】人工喂养组儿童各月龄肥胖发生率、超重加肥胖发生率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母乳喂养组则呈现随月龄增加递减趋势。其中18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12、24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超重加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两组中3月龄发生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在后期各月龄肥胖发生率逐渐下降,以母乳喂养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母乳喂养对2岁以内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母乳喂养对早期超重及肥胖儿童后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亦有保护作用。
戴家振洪琴张春梅张敏池霞童梅玲郭锡熔
关键词:肥胖超重婴幼儿
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构建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取LYRM1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网膜脂肪组织中扩增出LYRM1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板乳糖苷(IPTG)诱导LYRM1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鉴定其表达。结果PCR、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LYRM1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经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扩增和克隆了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并通过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邱洁郭锡熔周晓玉程锐曹兴国王玢张敏
关键词:肥胖原核表达
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制备兔抗人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预测LYRM1蛋白的抗原表位,设计并合成出一段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将合成肽与载体蛋白钥孔戚血蓝素(KLH)偶联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Westernblot鉴定其效价及特异性,并将该抗体用于人脂肪组织LYRM1的表达检测。结果:制备了兔抗人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证实此抗体效价较高、特异性较强。结论:采用人工合成多肽作为半抗原成功制备了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的多克隆抗体。
邱洁张敏周晓玉程锐曹兴国王玢郭锡熔
关键词:肥胖合成肽多克隆抗体
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克隆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人网膜脂肪组织为模板,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人网膜脂肪组织中分离LYRM1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并将其克隆到TA克隆载体,RT-PCR法鉴定并测序。利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软件或数据库初步分析预测LYRM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质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可溶性、结构域及亚细胞定位等。结果扩增出包含LYRM1基因开放阅读框的cDNA片段,采用RT-PCR及测序方法证实成功克隆出目的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YRM1基因cDNA全长1589bp,开放阅读框长369bp,编码12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13270;定位于染色体16p11.2区域,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蛋白序列分析显示LYRM1基因编码蛋白无跨膜螺旋结构,为一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提示其定位于胞核的可能性较大,蛋白结构域分析提示N端存在一LYR结构域,可能参与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蛋白序列比对提示LYRM1基因编码蛋白相对保守。结论LYRM1基因的成功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邱洁郭锡熔周晓玉程锐张春梅季晨博高春林张敏
关键词:肥胖克隆生物信息学
LYRM1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09年
【目的】构建LYRM1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而观察LYRM1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人网膜脂肪组织中分离LYRM1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将其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2,脂质体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CR、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pEGFP-N2转染的细胞中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而pEGFP-LYRM1转染的细胞中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区域。【结论】成功构建了LYRM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LYRM1编码蛋白在细胞中定位于胞核中。
邱洁郭锡熔周晓玉程锐曹兴国王玢张敏
关键词:肥胖绿色荧光蛋白亚细胞定位
LYRM1基因过表达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LYRM1基因过表达对成熟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株(L6),分别将pcDNA3.1及LYRM1-pcDNA3.1转染L6,通过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应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其转染情况。诱导L6分化成熟后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经Mitotracker red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技术证实LYRM1表达质粒转染成功;LYRM1-pcDNA3.1组细胞线粒体凝集、形态扭曲变形及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嵴排列不规则,甚至断裂、溶解、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YRM1-pcDNA3.1组荧光值为3.7667±0.1007,pcDNA3.1组荧光值为8.7633±0.228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YRM1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过表达能明显改变线粒体形态,降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提示LYRM1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过表达影响了线粒体的功能。
寇春兆张敏曹新国秦大妮季晨博邱洁郭锡熔
关键词:肥胖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在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LYRM1基因在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人前体脂肪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LYRM1基因在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不同阶段(前体脂肪细胞;0、2、6、12 d)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LYRM1基因在分化第2 d(Day2)时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揭示了LYRM1基因在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趋势。
邱洁郭锡熔周晓玉程锐曹兴国王玢张敏
关键词:肥胖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