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105)

作品数:20 被引量:444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文新纪林芹王美萍陈亮曹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抑郁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 4篇易感
  • 4篇易感性
  • 4篇中介
  • 4篇COMT基因
  • 3篇性别差异
  • 3篇中介作用
  • 3篇同伴拒绝
  • 3篇儿童
  • 2篇信念
  • 2篇同伴接纳
  • 2篇同伴侵害
  • 2篇亲子
  • 2篇青少年抑郁
  • 2篇教养

机构

  • 20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20篇张文新
  • 11篇纪林芹
  • 9篇王美萍
  • 6篇陈亮
  • 6篇曹丛
  • 6篇曹衍淼
  • 4篇陈光辉
  • 3篇魏星
  • 2篇赵景欣
  • 2篇于凤杰
  • 1篇张良
  • 1篇刘萌萌
  • 1篇刘霞
  • 1篇田录梅
  • 1篇陈欣银
  • 1篇杨逸群
  • 1篇吕娜
  • 1篇李腾飞
  • 1篇潘斌
  • 1篇郭菲

传媒

  • 10篇心理学报
  • 4篇心理科学进展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被引量:23
2015年
对2097名六年级儿童(平均年龄12.27岁,男生1093名)的亲社会行为以及多种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测量,主要运用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亲社会行为与孤独感、攻击等不良适应呈中等程度负相关,与同伴接纳、社交自我概念等积极适应呈中等程度正相关;(2)童年晚期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与正常发展4种模式;(3)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越可能属于正常发展组,越不可能属于不良适应组;在各种不良适应组中,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更可能属于内化问题组,而非外化问题和同伴拒绝组;(4)高亲社会组的儿童有6.8%存在内化问题;低亲社会组的儿童有50.2%适应良好;与普通儿童相比,低亲社会组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
魏星吕娜纪林芹陈亮张文新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发展级联:解释个体纵向发展的新视角被引量:3
2017年
发展级联(developmental cascades)近年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追踪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诸多发展特征不断产生级联效应的过程,某个时间点上个体特征的发展状况会对该特征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并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整个发展进程。在发展级联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形成的相关方法学模型,为探究发展系统中多个因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提供了方法学依据与指导。本文介绍了发展级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方法学问题,并对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李腾飞陈光辉纪林芹张文新
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不同易感性模型的验证被引量:15
2015年
以"不同易感性模型"为理论基础,1323名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11.31岁;SD=0.49),考察了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当父母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携带CC基因型的女青少年抑郁水平显著低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当父母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携带不同基因型的女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但rs6295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男青少年的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此外,rs6295多态性对男女青少年早期抑郁均无显著主效应。研究结果提示,rs6295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部分支持不同易感性模型观点,且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于女青少年群体中。本研究发现能够为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设计研究提供一定启示,同时亦能推进有关抑郁发生机制的研究。
王美萍张文新陈欣银
关键词:抑郁
MAOA基因与抑郁的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抑郁的发生具有遗传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对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既有研究表明,MAOA基因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OA基因与抑郁间存在紧密的直接关联,而且MAOA基因与环境及其他基因亦交互作用于抑郁,然而,既有相关研究结论尚存分歧。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MAOA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及其它基因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考察MAOA基因的年龄效应,揭示MAOA基因作用于抑郁的脑机制。
曹丛陈光辉王美萍曹衍淼张文新
关键词:抑郁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基因-环境设计,以208名初中生为被试,系统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以及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rs6267多态性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主效应,但其与亲子亲合、母子情绪冲突的关联模式在男女青少年群体中相反;rs6267多态性与父母积极教养行为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交互作用,但其与母亲消极教养行为对母子冲突具有交互作用趋势。
王美萍张文新
关键词:亲子冲突COMT基因多态性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男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效应被引量:8
2017年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曹丛王美萍曹衍淼纪林芹张文新
关键词:COMT基因同伴侵害抑郁
抑郁的多基因遗传基础被引量:15
2016年
抑郁具有复杂的、非孟德尔式的多基因遗传模式,但是目前多数抑郁的遗传研究集中于考察单个候选基因,不能全面揭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多基因遗传得分研究和基因-基因交互研究分别为抑郁的多基因累加效应和交互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多基因不仅直接影响抑郁,还通过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并且这一复杂交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抑郁的内表型研究发现多基因可能通过认知因素、人格、压力荷尔蒙等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抑郁,探索多基因遗传机制的性别差异,考察多基因对抑郁影响随年龄的发展动态变化。
曹衍淼王美萍曹丛张文新
关键词:抑郁多基因遗传内表型性别差异
延迟折扣及其与青少年物质滥用与成瘾、外化问题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延迟折扣指由于发生时间上的延迟,未来结果的当前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或控制当前行为效力下降的心理现象。本文在介绍了延迟折扣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与指标的基础上,综述了延迟折扣与青少年物质滥用与成瘾、外化问题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酗酒者、烟瘾者及网络成瘾者的延迟折扣率高于非成瘾者,而延迟折扣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性结论,最后指出了延迟折扣及其与青少年物质滥用与成瘾、外化问题间关系的未来研究方向。
刘萌萌张良纪林芹张文新张粤萍
关键词:青少年
早中期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的关系:行为自主的中介效应被引量:33
2013年
采用追踪设计,以948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被试,在考察早中期青少年对教育和职业领域的未来规划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预测作用以及青少年行为自主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在两次测量中,中期青少年的教育探索水平增长,早期青少年的教育探索变化不显著;早期青少年的职业探索和投入水平均高于中期青少年。(2)父母的接纳/参与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当时及以后对教育和职业的探索和投入;父母的严厉/监督仅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当时的教育探索和投入。(3)行为自主在父母的接纳/参与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于凤杰赵景欣张文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被引量:22
2014年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曹丛王美萍张文新纪林芹陈亮陈欣银
关键词:COMT基因教养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