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810007)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魏姝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中国城市社区
  • 1篇社区矫正
  • 1篇社区治理结构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类型化
  • 1篇类型化研究
  • 1篇活质量
  • 1篇公共
  • 1篇公共生活
  • 1篇N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魏姝

传媒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目标的理论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关于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目标大致可以整合为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社区建设、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结构。与上述三种目标模式相比,"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从"社区"概念的本义出发,从社区内部共同生活发育和发展的视角来定义社区发展目标,以期改变"社区建设"模式中的"国家中心"痕迹和"社区自治"模式中对"免于他者控制"的过分强调,同时由于它把重点放在"生活"上,因此能够避免"治理结构"模式中由于过分关注结构和制度创新而使发展陷入"内卷化"的可能性,也更具赢得社区居民认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的可能性。
魏姝
关键词:公共生活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类型化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近20年来,城市社区正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领域,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描述也被引入社区研究。实现社区治理结构的类型化是运用这一概念展开解释性研究的第一步。运用概念性构型方法,从"治理网络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协作的形式"两个维度可以构型出社区治理结构比较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使用社区研究领域已经存在的实证资料以及在有关城市的调查对这一比较框架进行检验和修正,可以建构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型社区、协作型社区和行政化社区。
魏姝
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政策——以N市社区矫正政策为例被引量:10
2008年
社区矫正政策的出现推动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他们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中心形成了网络化的结构。治理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诸国家权威机关,他们掌控着关键性的资源,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主体——志愿者仅仅起着辅助性作用。国家权威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政策执行的关键变量。国家权威机关之间主要采用等级式协调方法,治理所主张的基于理性沟通和对话、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平台和机制还没有建立。
魏姝
关键词:社区矫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