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3)

作品数:15 被引量:344H指数:9
相关作者:李少昆王丹英符冠富章秀福陶龙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玉米
  • 5篇水稻
  • 4篇保护性耕作
  • 3篇籽粒
  • 2篇增产
  • 2篇增产因素
  • 2篇中国玉米
  • 2篇土壤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喷雾
  • 2篇喷雾机
  • 2篇酶活性
  • 1篇挡板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稻田
  • 1篇性能试验
  • 1篇叶片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重庆市垫江县...
  • 1篇北京市农业广...

作者

  • 6篇李少昆
  • 5篇陶龙兴
  • 5篇章秀福
  • 5篇符冠富
  • 5篇王丹英
  • 3篇金亚征
  • 3篇彭建
  • 3篇谢瑞芝
  • 3篇徐春梅
  • 3篇韩博
  • 2篇何雄奎
  • 2篇刘朝巍
  • 2篇王崇桃
  • 2篇高世菊
  • 2篇李华
  • 1篇柏军华
  • 1篇冯聚凯
  • 1篇刘武仁
  • 1篇宋坚利
  • 1篇张恩和

传媒

  • 3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农药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年份

  • 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被引量:66
2008年
对1949~2006年玉米产量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70.5kg/hm2,增幅为380.1%,年均增加101.85kg/hm2;总产由1175万t提高到14548.5万t,增加了12.4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82.1%,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17.9%,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总结分析不同年代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李少昆王崇桃
关键词:玉米增产因素
保护性耕作农户认知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对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西北绿洲区4个典型生态类型区的666户农户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情况调查。表明我国保护性耕作模式比较多,产量效应及推广应用情况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华北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率较高,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与之相对应,各区域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别。
汤秋香李少昆谢瑞芝章建新高世菊林涛柏军华刘国庆谭海珍金亚征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户调查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被引量:137
2009年
为探索今后玉米增产的途径,本文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205.1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kg·hm-2;总产由1241.8万吨提高到15230.0万吨,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1)玉米品种选育由筛选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4个阶段,在杂种优势得到广泛利用后,抗病基因选择、株型改良、保绿与晚熟成为玉米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育种技术方向,今后将向着耐密、抗逆、广适、高产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选育方向发展;(2)栽培技术表现出由单项适用技术推广、农田条件改善到技术集成与模式化栽培,今后将向以耐密、抗逆、高产品种与机械化为载体的简化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向发展;3)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由提高单株生产力,到改善株型增大群体和保绿、晚熟延长光合与灌浆时间来增大群体生产量,向提高群体整齐度、花后物质高效生产与转移方向发展,同时对群体的抗倒、抗病和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中国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需求与对策。
李少昆王崇桃
关键词:玉米增产因素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金亚征王莉刘朝巍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根系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通过根钻法研究了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根系干重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宽窄行深松处理根系干重高于宽窄行未深松处理,且在吐丝期和乳熟期达到显著水平。
刘朝巍谢瑞芝张恩和刘武仁李少昆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深松根系分布
挡板导流式喷雾机的防飘性能试验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测试新研制的挡板导流式喷雾机的防飘性能,本文对其与常规喷雾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挡板导流式喷雾机改变了喷头周围的流场,使气流的水平速度减小,并产生了垂直向下的气流,减少了雾滴飘失的潜能并胁迫雾滴向靶标沉积。药液在小麦中、下冠层的沉积量分别增加了119.2%和112.3%,在冠层上总的沉积量增加了20.3%。上、中、下冠层叶面药液沉积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5%、6.37%和8.71%,都小于常规喷雾。
张京李伟宋坚利曾爱军何雄奎
关键词:田间试验
灌浆期遮光对水稻籽粒生长和Q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以"协优9308"和"秀水110"为材料,设计了不遮光、全程遮光和阶段遮光等处理,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处理的籽粒灌浆动态进行分析,研究了弱光胁迫对籽粒生长的影响及其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程遮光和阶段遮光处理的最终粒质量和最大灌浆速率(GRmax)均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降低,处理间的差异几乎都达显著水平(P<0.05);全程遮光处理对平均灌浆速率、相对起始势以及实灌时间无规律性影响,而阶段遮光处理的平均速率随着遮光强度增加而降低,相对起始势和实际灌浆时间则随之增强,除个别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全程遮光处理的Q酶活性、结实率、千粒质量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均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少,垩白度则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在多数处理间达显著水平(P<0.05),但阶段遮光处理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无规律性;品种间比较,阶段遮光对"协优9308"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对"秀水110"影响较大,总体上看"协优9308"的耐阴性强于"秀水110"。
符冠富李华陶龙兴章秀福王丹英
关键词:水稻遮光籽粒灌浆
弧形罩盖喷雾技术改进后应用效果研究
通过采用导流法在双圆弧罩盖上开口,改变喷头周围的流场和雾滴运动轨迹,并对改进前、后的罩盖和无罩盖常规喷雾进行了风洞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罩盖喷雾减少雾滴飘失的效果好于双圆弧未开口罩盖喷雾,常规无罩盖喷雾的雾滴飘失量...
张京何雄奎陶雷宋坚利
关键词:风洞
文献传递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土壤酶活性与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6
2009年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的影响,设计了5种种植模式:免耕直播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T2)、免耕直播油菜(T3)、免耕直播燕麦草(T4)和空闲(CK),供试品种为杂交组合国稻6号。与对照(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T4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T1、T2和T3处理均可有效延缓水稻成熟期剑叶的衰老,主要表现为成熟期剑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上升的幅度较小,相对于对照(CK),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酶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叶片衰老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中后期。
符冠富王丹英徐春梅彭建韩博陶龙兴章秀福
关键词:水稻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叶片衰老
水稻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籽粒充实和米质的影响被引量:25
2009年
水稻分期播种是研究水稻品种温光特性比较便捷的途径,在水稻生产上已经被广泛应用。本试验以协优9308和秀水110为材料,利用分期播种试验分析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光条件与籽粒充实和稻米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生育期天数在播种-齐穗期和全生育期均随着播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这些指标在齐穗-成熟期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此外,日平均温度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播种-齐穗期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上升,全生育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齐穗-收获期则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对协优9308而言,在本试验条件下播种-齐穗期的温光条件对籽粒灌浆、产量及米质的影响均大于齐穗-成熟期,而秀水110的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及米质对不同生育阶段温光条件的响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此外协优9308的产量和恶白度均随着播期的延迟而逐渐减少,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则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由此看出协优9308比较难同时兼顾高产和优质;秀水110则不同,秀水110的D5处理产量较高,仅次于D3处理,与其相对应的蛋白质含量和整精米率则最高,而恶白度最低。由此笔者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的播期,秀水110是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目的的。
符冠富王丹英李华陶龙兴章秀福
关键词:水稻协优9308籽粒充实米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