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9Z408)

作品数:14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天凌田蕴苏建强原雅纬安新丽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莆田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放线菌
  • 3篇蛋白
  • 3篇亚历山大藻
  • 3篇塔玛亚历山大...
  • 3篇细菌多样性
  • 3篇活性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微生物
  • 2篇化感
  • 2篇化感作用
  • 2篇基因
  • 2篇海洋细菌
  • 2篇PCR-DG...
  • 2篇沉积物
  • 2篇赤潮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单因子试验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6篇厦门大学
  • 2篇莆田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郑天凌
  • 4篇田蕴
  • 2篇苏建强
  • 2篇郑伟
  • 2篇原雅纬
  • 2篇周艳艳
  • 2篇傅丽君
  • 2篇吕静琳
  • 2篇安新丽
  • 1篇吕意华
  • 1篇柏仕杰
  • 1篇王桂忠
  • 1篇蔡莹
  • 1篇李少菁
  • 1篇杨彩云
  • 1篇王新
  • 1篇蒋云霞
  • 1篇李志江
  • 1篇傅莲英
  • 1篇蔡亚萍

传媒

  • 6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Chines...

年份

  • 7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感作用在赤潮调控中的意义及前景被引量:34
2008年
简要概述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描述了化感物质在赤潮控制中的作用;集中综述了水生植物、微藻和细菌所产生的化感物质对赤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强调了化感作用在赤潮调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对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将可能开发出新型的赤潮控制技术.
杨小茹苏建强郑天凌
关键词:化感作用
海水养殖沉积环境细菌多样性PCR-DGGE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PCR结合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泉州东海海水养殖池基地新建虾池与一15年池龄虾池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13条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虾池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γ-变形杆菌亚群(γ-proteobacteria,30.77%)、厚壁菌群(Firmicutes,15.38%)、δ-变形杆菌亚群(δ-proteobacteria,7.6%)、拟杆菌群(Bacteroidetes,7.6%)、绿弯菌群(Chloroflexi,7.6%),放线菌群(Actinobacteria,7.6%),未知菌群(Unknown environmental samples)占23.08%.
原雅纬傅莲英刘国生郑天凌
关键词:沉积物PCR-DGGE细菌多样性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Pseudoalteromona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Canada Basin and the Southern Ocean using a polyphasic approach
2011年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nd taxonomic position of two marine planktonic bacterial strains BSw20211 and BSw10014,isolated from the Canada Basin and from the Southern Ocean,respectively,were determined using a polyphasic taxonomic approach.There was a clos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and most phenotypic properties were shared.Nonetheless,they were found to belong to different species of the genus Pseudoalteromonas on the basis of genotypic analyses.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gyrB gene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DNA-DNA relatedness might better defin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bacteria at the species level.However,a cut-off value of 90% gyrB gene sequence similarity was not reliab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 Pseudoalteromonas.
Zeng YinXinZheng TianLing
关键词:物种分化浮游细菌基因型分析
一株海洋杀藻放线菌及其活性物质研究
<正>受水体富营养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近海海域频繁地暴发赤潮。赤潮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其毒素的累积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与赤潮发生、发展以及治理的相关研究成为了全球海洋研究的一大新热点。在化学、...
张帮周郑小伟张金龙郑天凌
文献传递
不同提取缓冲液对红树林土壤DNA提取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1种典型的酸性、高有机质含量类型土壤——红树林土壤,从DNA产量、DNA纯度、土壤腐殖酸类物质的提取量以及DNA提取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反应的敏感度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提取缓冲液对土壤DNA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及纯度均较低;PVP(polyvinylpyrrolidone)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较高,但土壤腐殖酸类物质的提取量亦远高于其他提取缓冲液;酸性SDS提取缓冲液及PV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提取物即使稀释到10?3量级亦不能获得目的基因PCR扩增条带。PVPP(polyvinylpolypyrrolidone)提取缓冲液及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PVP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较PVP提取缓冲液低,但其纯度较高,并且其纯度随提取缓冲液中PVPP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2%PVPP提取缓冲液及CTAB+PVP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提取物分别稀释到10?2及10?1量级时,均能获得PCR扩增条带。综上所述,酸性提取缓冲液及PVP提取缓冲液不适用于酸性、高有机质含量类型土壤DNA的提取,而2%PVPP提取缓冲液及CTAB+PVPP提取缓冲液均能提高此类土壤DNA的提取品质。
蒋云霞郑天凌
关键词:DNA提取腐殖酸
高效溶藻放线菌BS01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从漳江口红树林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菌株BS01 Brevibacterium sp.,其胞外活性产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具有明显的溶藻作用。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BS01产溶藻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装液量为40%、起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150r.min?1、振荡培养时间为48h的条件时,BS01发酵产物的杀藻活性最强。通过均匀设计进行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结果为:可溶性淀粉为20g.L?1,硝酸钠为0.5g.L?1,pH为7.7,温度为27.2℃。研究结果为杀藻活性物质高效提取及杀藻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傅丽君安新丽李东许丽霞田蕴郑天凌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培养基优化单因子试验均匀设计
海洋细菌活性蛋白、活性肽研究的若干新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活性资源,近年来海洋细菌活性蛋白及活性肽的研究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中很受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细菌来源的各种活性蛋白及活性肽在不同层面上的生物学活性特征,其次对海洋活性蛋白及活性肽的获得方式及其在医药学、工业、水产养殖业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潜力作简要介绍,最后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吕静琳王宾香郑天凌
关键词:海洋细菌活性蛋白活性肽
化感作用对水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或微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环境区域,从而抑制或促进该区域内其它植物或微生物生长的现象。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生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特点和机理;讨论了水...
李欣毅郑天凌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水生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南海海域几丁质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从南海海域水样和沉积物中分离并筛选到两株几丁质降解菌,分别为SCSS04和SCSWE13.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CSS04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CSWE13属于弧菌属.两株菌几丁质酶的产生均需要几丁质的诱导,并在富营养培养基中产酶量较高.菌株SCSS04在培养第9天产酶量达到最高,所产生的几丁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50℃.菌株SCSWE13属于低温酶,在培养第7天产酶量达到最高,所产生的几丁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0-28℃.
蔡亚萍苏建强谢忠郑天凌
关键词:几丁质酶
虾池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和若干可培养技术的优化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研究虾池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改进培养技术,采用8种培养基培养虾池沉积物细菌,并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平板获得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与原位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多数细菌在2周内长出,第3周至12周,在VL55、DNB、HM2和DR2A平板上可分离出新的细菌,其他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增长不明显.分别使用琼脂和结冷胶作为凝胶剂,结果发现,结冷胶平板和琼脂平板相比,表现出高保湿性、高菌落数和高细菌多样性的特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约60种,经过不同培养基培养后,得到的细菌多样性为50种左右,约为原来总数的83%,但是细菌群落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优势菌群发生转化.测序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虾池沉积物中有着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培养基的改进、结冷胶的使用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提高了虾池沉积物中细菌的可培养性.
蔡莹李志江田蕴郑天凌
关键词:虾池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冷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