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4)

作品数:7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郑洪兵罗洋郑金玉李伟堂刘武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玉米
  • 5篇保护性耕作
  • 4篇土壤
  • 3篇耕作
  • 2篇性状
  • 2篇玉米产量
  • 2篇窄行
  • 2篇留高茬
  • 2篇宽窄行
  • 2篇耕作方式
  • 2篇不同耕作
  • 2篇不同耕作方式
  • 1篇氮肥
  • 1篇氮肥水平
  • 1篇东北平原
  • 1篇玉米子粒
  • 1篇栽培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多样性研...

机构

  • 9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宁夏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吉林省种子管...

作者

  • 9篇刘武仁
  • 9篇李伟堂
  • 9篇郑金玉
  • 9篇罗洋
  • 9篇郑洪兵
  • 2篇吴宏亮
  • 2篇许强
  • 2篇康建宏
  • 2篇李瑞平
  • 1篇宋秋来
  • 1篇龚振平
  • 1篇强力
  • 1篇冯艳春
  • 1篇马春梅
  • 1篇张星杰
  • 1篇邸伟
  • 1篇赵泽松
  • 1篇陈砚
  • 1篇刁晓林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概述氮肥水平对玉米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氮素水平影响玉米的产量和生理特性,合理施用氮素与获得较高产量和改善生理性状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从玉米植株形态、干物质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叶片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阐述氮素水平对玉米产量生理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玉米氮肥生理性状
弃耕砂田植物多样性研究
在大样地、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群落多样性分析对弃耕砂田和荒漠草原的植物多样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各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显著;弃耕砂田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变化度指数随弃耕年限增加而增大,而群落优势度随弃耕年...
吴宏亮康建宏许强
关键词: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深松作业,结合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的试验研究,明确了玉米宽窄交替休闲种植土壤水分变化的量化指标及在不同深松深度与宽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进行深松作业,建立了土壤水库,可有效蓄积夏秋降雨。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种植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机制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探讨不同耕作方式间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百粒重在耕法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宽窄行种植玉米冠层的光合特性好于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明显高于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免耕条件下玉米叶片丙二醛的含量较高。不同的耕作措施影响产量与叶片某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刘武仁陈砚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玉米生理特性
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在四种耕作方式(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翻耕起垄)下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土壤温度较低,但并未低于出苗的最低界限温度,并且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出苗效果良好,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留茬覆盖
文献传递
影响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因素及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被引量:12
2009年
从玉米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分析了内、外因素对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影响及玉米需水规律,提出了降低玉米含水量的配套实用技术。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关键词:玉米含水量
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
2009年
本文对吉林省应用的27个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综合筛选,优选出中晚熟、晚熟两个熟期组的优良玉米种群,并对其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玉米品种各种性状级别的划分标准。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关键词:玉米性状
东北平原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1996-2005年,针对东北平原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重点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和灭高茬整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保护黑土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冯艳春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文献传递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土壤微团聚体数量:留低茬、留低茬覆盖、留高茬覆盖、留高茬耕层土壤的微团聚体(<0.01mm)数量分别较传统耕作增加了82.2...
张星杰刘景辉李立军段宇坤Qin chenSurya N.Acharya苏顺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
文献传递
西北传统保护性耕作法——砂田生态机制研究
2007年对宁夏中卫香山地区的砂田进行了有关生态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砂田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减蒸、减尘效应,在4-6月期间,砂田0~4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比裸田提高32.5%,砂层下地表蒸发量减少28.7%,0~20...
许强强力吴宏亮康建宏
关键词:砂田保护性耕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