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2161)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鲍卫仁廖俊杰常丽萍刘洋鲍磊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噻吩
  • 2篇吸附脱硫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 1篇导电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氧化法
  • 1篇油品
  • 1篇酸改性
  • 1篇酸性
  • 1篇脱除
  • 1篇烷基化
  • 1篇烷基化反应
  • 1篇吸附脱除
  • 1篇连接方式
  • 1篇聚合度
  • 1篇聚噻吩
  • 1篇孔结构
  • 1篇化学氧化

机构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廖俊杰
  • 4篇鲍卫仁
  • 3篇常丽萍
  • 1篇曹青
  • 1篇陈艳珍
  • 1篇马琳
  • 1篇鲍磊
  • 1篇刘洋
  • 1篇吕龙飞
  • 1篇马利
  • 1篇王亚杉

传媒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BA-15分子筛改性及其对噻吩的吸附脱除被引量:2
2014年
汽油中硫化物的深度脱除是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前提。选取硅、铝摩尔比n(Si)/n(Al)分别为8,16,34,60的SBA-15分子筛为研究对象进行H+改性,制得HSBA-15类型的吸附剂。考察不同n(Si)/n(Al)的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及其N2吸附、XRD、NH3-TPD结构特性,结果表明,硅、铝摩尔比与吸附剂的孔结构密切相关,H+改性通过调节吸附剂的总酸量影响其脱硫活性;硅、铝摩尔比为16的吸附剂总酸量最大,脱硫活性最佳。Cu、Ce、La离子改性制得的吸附剂脱硫活性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均能明显提高吸附剂的脱硫活性;LaSBA-15-16吸附剂的脱硫效率最高,在70℃的温度条件下,可将模拟油品中的噻吩脱除至3.0mg/L,对应的脱硫效率和硫容分别为99.22%和3.78mg/g.
鲍磊廖俊杰陈艳珍曹青鲍卫仁
关键词:油品吸附脱硫SBA-15分子筛酸改性
AlCl_3/硅胶催化剂的载体修饰及其噻吩烷基化反应行为被引量:1
2016年
分别用H2SO4、盐酸和NaOH溶液对催化剂载体硅胶在不同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时间等操作条件下进行处理,修饰其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孔结构特性;以无水AlCl3为活性组分前驱体,采用密闭加压负载法制备了AlCl3/硅胶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的酸碱修饰对焦化苯中噻吩与烯烃烷基化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羟基是影响烷基化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的主要因素;3种溶液的修饰改性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羟基活性位点、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有利于反应产物的扩散,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活性。其中,在0.05mol/L的盐酸溶液中处理12h后制得的AlCl3/硅胶催化剂的活性最佳,此条件下的噻吩转化率高达98%。
马利廖俊杰马琳吕龙飞常丽萍鲍卫仁
关键词:硅胶烷基化反应焦化苯噻吩
孔结构和表面酸性对多种分子筛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环己烷、苯、噻吩和四氢噻吩在MCM-41、SBA-15和NaY吸附剂上的吸附,探讨了分子筛孔结构与表面酸性位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M-41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均大于SBA-15吸附剂,使其对4种吸附质的吸附量均比SBA-15分子筛的大;NaY分子筛的孔径与环己烷、苯、噻吩和四氢噻吩的分子动力学直径相差不大,且其表面有L酸位和B酸位的存在,使得其对4种吸附质的吸附量远大于纯硅MCM-41和SBA-15分子筛;4种吸附质在NaY吸附剂上的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为噻吩、四氢噻吩、苯、环己烷,主要通过大π键与L酸作用的方式吸附;4种吸附质在MCM-41和SBA-15吸附剂上的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分别为四氢噻吩,噻吩,苯,环己烷,主要是通过硫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B酸位作用的方式吸附。
薛鸿霏廖俊杰刘洋常丽萍鲍卫仁
关键词:分子筛表面酸性吸附脱硫
化学氧化法制备条件对聚噻吩导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氯仿为溶剂、无水氯化铁为氧化剂,制得了聚噻吩样品,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和高阻计对样品结构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测试,考察了噻吩浓度(0.05~0.20mol/L)、反应时间(1~12h)、反应温度(-32~0℃)、氧化剂与噻吩摩尔比(2~5)、后处理方式对聚噻吩样品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上述条件均会影响聚噻吩的聚合程度和连接方式,进而影响其电导率。当噻吩浓度由0.05mol/L增至0.20mol/L时,样品电导率从10^(-13) S/m降至10^(-8) S/m;反应时间为3h所得样品的电导率最大,为10^(-10) S/m;当反应温度在0^-32℃时,其电导率均在10^(-13) S/m数量级;氧化剂与噻吩摩尔比n(FeCl_3)/n(Th)的增大会使其电导率增加(10^(-13)~10^(-10) S/m);反应结束后直接对反应物进行过滤洗涤得到的样品比室温挥发完溶剂再洗涤得到样品的电导率高五个数量级。综合聚噻吩的电导率和原料成本,选定噻吩浓度为0.10mol/L、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0℃、n(FeCl_3)/n(Th)=2,对反应物直接过滤洗涤为最佳制备条件,该条件下所得聚噻吩样品的电导率高达2.49×10^(-8) S/m。
王亚杉廖俊杰韩鹏月常丽萍鲍卫仁
关键词:聚噻吩电导率聚合度连接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