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008003)

作品数:17 被引量:568H指数:11
相关作者:郑文俊雷启云张培震王银杜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5篇断层
  • 4篇隐伏
  • 4篇剖面
  • 4篇滑动速率
  • 3篇第四纪
  • 3篇断裂带
  • 3篇隐伏断层
  • 3篇钻孔联合剖面
  • 3篇晚第四纪
  • 3篇裂带
  • 3篇发震
  • 2篇银川盆地
  • 2篇隐伏活断层
  • 2篇盆地
  • 2篇汶川地震
  • 2篇活断层
  • 2篇发震构造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破裂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7篇宁夏回族自治...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7篇郑文俊
  • 6篇雷启云
  • 5篇张培震
  • 5篇孟广魁
  • 5篇柴炽章
  • 5篇杜鹏
  • 5篇王银
  • 4篇任治坤
  • 4篇刘兴旺
  • 4篇张竹琪
  • 3篇俞晶星
  • 3篇庞建章
  • 3篇葛伟鹏
  • 3篇谢晓峰
  • 2篇闵伟
  • 2篇王伟涛
  • 2篇袁道阳
  • 2篇何文贵
  • 2篇王爱国
  • 2篇陈涛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寺口子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分析这些沉积物的碎屑来源能够为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过程提供重要证据。本文在寺口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的约束下,对该剖面27~4 Ma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示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7~12 Ma的砂岩样品中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00~470Ma(以230Ma、440Ma为峰值年龄)、1600~1890Ma、2100~2450Ma,与>12 Ma的砂岩样品相比,7 Ma的砂岩样品中新增了锆石U-Pb年龄为720~980Ma的年龄峰值;4Ma的砂岩样品中锆石U-Pb年龄谱主要为200~490Ma。这些样品中,1600~1890Ma与2100~2450Ma的锆石εHf(t)值偏负(-31.1~5.1),720~980Ma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为-15.1^-1.7,200~470Ma的锆石εHf(t)值范围较宽为-11.2~12.5。通过与周围构造单元对比,发现1600~1890Ma与2100~2450Ma的锆石可能源于与鄂尔多斯地块西缘,720~980 Ma的锆石与宁夏中部的南华山、西华山岩石具有亲缘性,U-Pb年龄为200~470Ma的锆石则与六盘山南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一致。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与半定量估算表明:六盘山南部可能在27Ma已隆升、变形,成为宁夏南部盆地的物源区,而宁夏南部盆地晚中新世的物源变迁可能反映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强烈的构造变形。
王伟涛郑德文庞建章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
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折定位方法被引量:32
2011年
基于城市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的多次实践,总结出一种优化的断层定位方法——对折法。其步骤为:首先实施剖面两端的钻孔,在确保断层在两孔间之后,在两孔中间位置布设第3孔;继续确定断层所在区段,然后在其间二分之一处布设下一钻孔,依次类推,逐渐限定出断层的准确位置。同时,引入孔间标志层位坡降这一量化指标替代落差分析,并归纳出2个判据:1)若两孔间主要标志层位坡降>0,且坡降由浅至深递增,表明断层位于两孔之间;2)两孔间实施第3孔之后,若两孔间标志层位坡降相对之前及相邻区段显著增大,且随埋深递增,则为断层所在区段,而正常层位区段孔间标志层位坡降显著减小。应用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可较好地实现隐伏活断层的准确定位。
雷启云柴炽章孟广魁杜鹏王银谢晓峰
关键词: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
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工程避让问题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多手段多层次综合探测的结果,评估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未来产生地震地表破裂的可能性;通过对多种勘探剖面深浅部的衔接性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发生的原地重复性。考虑勘探精度和前人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的统计资料,确定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范围,划分了断裂附近的危险地带和不利地带,并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物避让危险地带的建议距离,可供城市规划和建设参考。
雷启云孟广魁柴炽章杜鹏王银谢晓峰
关键词:隐伏活动断裂地表破裂
西秦岭西段光盖山-迭山断裂带坪定-化马断裂的新活动性与滑动速率被引量:46
2012年
位于西秦岭西段的光盖山-迭山断裂带是由3条近平行的断裂所组成,其中坪定-化马断裂是该断裂带的主断层。坪定-化马断裂以宕昌岷江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的新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断裂西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层崖,不同期次的洪积扇上均有断层陡坎发育,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的活动,最新一次活动的离逝时间约为1 kaB.P.左右。通过对断错地貌研究得到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9±0.08~1.15±0.28mm/a,左旋滑动速率为0.51±0.13mm/a。而断裂东段由多条斜交或近于平行的断裂所组成,活动性明显减弱,没有发现最新活动的证据。在地貌上多表现为线性沟谷,向东逐渐被褶皱所替代,从基岩断面及相关地貌特征来看断裂活动性质主要表现为逆冲兼具左旋走滑运动。
俞晶星郑文俊袁道阳庞建章刘兴旺刘白云
关键词:新活动滑动速率晚第四纪
银川盆地西大滩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西大滩隐伏断层位于银川盆地北部,是石嘴山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目标断层之一。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上断点埋深、主要标志层断距及沉积年龄等数据,估算了晚第四纪不同时段断层的滑动速率,结合地层变形情况探讨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西大滩隐伏断层自12 275±45aB.P.以来没有发生明显活动,属晚更新世末活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活动偏弱,平均滑动速率为0.024mm/a;除断层活动外,伴随着地层倾斜变形;两者均具间歇活动的特点,最小间隔约6 600a,最大间隔期12 275a。
雷启云柴炽章王银杜鹏孟广魁
关键词:晚第四纪滑动速率钻孔联合剖面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37
2013年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内严重破坏范围也完全位于该断裂带内,这与临潭-宕昌断裂复杂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也说明地震的发生是多条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受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向南侧的扩展和青藏高原向NE扩展过程中东昆仑断裂带的NE向挤压作用共同影响下的临潭-宕昌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郑文俊闵伟何文贵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李峰
关键词:地震震害发震构造
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断裂特性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高角度铲形逆冲断层,伴随这种类型地震的远近场强地面运动在中国是第1次被记录到。综合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破裂过程和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资料,探讨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作用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内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大于断裂带外的台站,前者可达后者的2倍多。同时,该地震强地面运动具有很大的垂直分量,近断层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结合远场资料,发现龙门山断裂带上盘峰值加速度垂直分量总体上大于下盘,上盘垂直分量的衰减比下盘慢。不考虑远场的高值异常,水平分量似乎也存在上盘效应,但目前无证据表明这些异常应该被剔除。另外,远场地面运动特征显示,相对于反方向,沿同震断层扩展方向(NNE)的峰值加速度水平分量衰减较慢,垂直分量的这种方向效应不明显。考虑到汶川地震破裂浅、断面陡和以垂直形变为主这3个显著的同震构造特性,近场和远场地面运动记录反映出位错类型和台站的实际断层距的控制作用。正因为汶川地震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地面运动与普通逆断型地震强地面运动的同震效应在某些分量上相同,其他分量存在差异。
黄蓓张培震张冬丽李小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
基于物联网的地震监测台网应急调度平台设计与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以地震信息采集为应用背景,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关键技术,讨论了无线网络在地震信息采集方面的系统构成方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决策为一体的地震监测及应急调度系统。将XML用于数据交换,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数据交换技术具有的格式不灵活、成本高以及交互性差等缺点,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跨平台间模式转换和数据交换。在采集环节,针对监测环境恶劣,面积大、监测点多、监测时段长而人手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在有线网络为主体的前提下,添加无线传感网络作为补充,以弥补有线网络无法全覆盖的缺陷,大量传感器节点按一定布点规则分布于地震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多跳的组织网络,并选用了ZigBee技术予以实施。对加强地震监测、强震动地震预警等灾情信息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马文娟金伟祖许文俊刘坚
关键词:物联网地震监测台网无线传感器XML应急预警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被引量:69
2013年
第四纪地貌体的位错精确测量是活动断裂研究的基础,提高地形数据的分辨率是关键.激光雷达三维扫描(LiDAR)是一种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的先进有效方法.在我国一条标志性的大型活动断裂——海原断裂带上成功开展了机载激光雷达扫描,覆盖128km的区段,获取了高密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达0.5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了对海原断裂带的微地貌形态和断层几何的高清晰度三维再现.高密度大范围的三维激光扫描促进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规律的精细化研究.
刘静陈涛张培震张会平郑文俊任治坤梁诗明盛传贞甘卫军
关键词:海原断裂
1954年山丹7_(1/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机制探讨被引量:24
2013年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断裂段之间的一条转换断层上形成了长7km左右的连续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北西向右旋兼正断为主要特征,这与区域上近东西向左旋逆断构造运动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地质填图,发现在主断层上没有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而地震震害的分布又完全受龙首山南北两条断裂所围限,说明地震的孕震可能与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有关,转换断层上的地表破裂仅为局部的应力释放.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模拟可以看到,如果主震发生在南缘断裂上,对地表破裂有显著的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北缘断层可能存在的动态触发作用,说明目前所见地表破裂是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地震的同震响应.小震精定位也显示,龙首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在约10km范围内形成一狭窄的倒三角形,并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郑文俊张竹琪张培震刘兴旺郭晓庞建章葛伟鹏俞晶星
关键词:地震破裂孕震构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