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4007)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跃飞朱彦刘双江振作张蕾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外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症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脂肪酸
  • 1篇止痛
  • 1篇止痛方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疏风
  • 1篇酸血症

机构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国际生物...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篇朱彦
  • 2篇王跃飞
  • 1篇王怡
  • 1篇张德芹
  • 1篇陈荣荣
  • 1篇张蕾
  • 1篇杨静
  • 1篇刘海涛
  • 1篇王安红
  • 1篇王少峡
  • 1篇张晗
  • 1篇刘志东
  • 1篇江振作
  • 1篇柴丽娟
  • 1篇刘双
  • 1篇潘卫三
  • 1篇王亚静
  • 1篇代向东
  • 1篇李楠
  • 1篇刘虹

传媒

  • 2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UPLC-UV法应用于丹红注射液多个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考察丹红注射液多个活性成分在高温、强光照射、与不同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已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UV)检测丹红注射液中16个主要活性成分在60℃高温、(4 500±500)lx强光照射,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丹红注射液5-羟甲基糠醛、酚酸类成分(咖啡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A、C等)在高温和强光照射下含量降低;紫草酸在高温下含量增加。丹红注射液与两种不同注射液配伍后,丹酚酸B、A、C迅速下降;在4 h内丹酚酸A随着时间延长不断降低,丹酚酸C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其他成分基本稳定。[结论]阐明了影响丹红注射液中多个活性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为丹红注射液的储存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静刘海涛王跃飞朱彦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中药补骨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对近年来补骨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了综述,补骨脂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酚类成分,具有治疗白癜风、血管性痴呆、骨质疏松、抗癌、抗炎、抗抑郁等药理作用。
柴丽娟张晗王少峡王虹王安红徐金虎
关键词:补骨脂药理作用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制备稳定持续、简便易行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单纯氧嗪酸钾、氧嗪酸钾+次黄嘌呤、腺嘌呤+乙胺丁醇、单纯酵母膏、酵母膏+腺嘌呤、酵母膏+腺嘌呤+氧嗪酸钾不同药物与不同浓度进行实验,检测模型动物血清尿酸值。[结果]单纯氧嗪酸钾、氧嗪酸钾+次黄嘌呤模型组尿酸值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但模型不稳定,重复性差,个体差异较大。腺嘌呤+乙胺丁醇、单纯酵母膏、酵母膏+腺嘌呤模型组尿酸值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酵母膏+腺嘌呤+氧嗪酸钾模型组尿酸值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模型稳定,个体差异小。[结论]采用酵母膏+腺嘌呤+氧嗪酸钾复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最佳。
孟笑玮樊克涛代向东王怡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疏风止痛方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以藁苯内酯、欧前胡素为指标考察疏风止痛方的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大鼠腹皮为模型,UPLC法测定指标成分的累积渗透量。结果:选择乙醇/PEG400/生理盐水(1∶1∶8)作为该实验接收液;随着给药量的增加藁苯内酯的累积渗透量变化不大,而欧前胡素的累积渗透量随着给药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藁苯内酯和欧前胡素的透皮行为分别符合一级和Higuchi方程。结论:疏风止痛方具有经皮渗透特性性,为其透皮吸收给药途径提供了依据。
李雪茹刘虹王亚静张晓玉张德芹
关键词:藁苯内酯欧前胡素透皮吸收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被引量:34
2014年
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粪便样品用6% H3P04溶液按1∶2(m/V)混悬后密封于顶空进样瓶中,直接进行HS-GC/MS检测.顶空振荡室加热温度为80℃,振荡加热时间30 min,顶空进样针温度为80℃,不分流进样1 mL;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215;0.25 mm&#215;0.25 μm),进样口温度为250℃,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10℃/min升至200℃),载气(高纯氦)流速为1.0 mL/min;使用电子轰击(Electron impact,EI)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50℃,传输线温度为280℃,电子倍增器电压为0.95 kV,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33 ~ 2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应用于人及大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分析,通过NIST标准谱库检索,采用对照品比对以及质谱数据解析的方法,在人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9种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己酸、庚酸;在大鼠粪便中检测到8种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庚酸.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乙酸、丙酸、丁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约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的85%.本方法简单、灵敏,可用于人和大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江振作王跃飞陈荣荣朱彦张蕾刘双刘海利
关键词:粪便肠道菌群挥发性脂肪酸
黄芩素PLGA纳米粒的体外评价及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制备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以及体外角膜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评价其性质和体外缓释效果,主要包括:纳米粒粒径,纳米粒包封率,药物载药量和体外缓释曲线等。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黄芩素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芩素PLGA纳米粒粒径(92.5±2.35)nm、Zeta电位(-21.1±2.5)mV、包封率(92.5±2.35)%、载药量(23.12±1.45)%。体外缓释实验提示:突释阶段黄芩素释放率在1 d内达(8.37±0.31)%,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0 d时释放达(51.30±0.50)%,细胞增殖实验提示黄芩素PLGA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李楠刘志东范丽丽李琳王爱潮郭丽丽潘卫三
关键词:缓释PLGA纳米粒黄芩素细胞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