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008006)

作品数:24 被引量:174H指数:9
相关作者:薄景山李孝波崔杰许卫晓李大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地震
  • 4篇抗震
  • 3篇震害
  • 3篇振动
  • 3篇时频
  • 2篇地下结构
  • 2篇地震动
  • 2篇地震反应
  • 2篇震害预测
  • 2篇振动台
  • 2篇振动台试验
  • 2篇时程
  • 2篇时程分析
  • 2篇时频分析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台试
  • 2篇频分
  • 2篇强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位移法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工...
  • 10篇防灾科技学院
  • 6篇四川省地震局
  • 4篇广州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铁西南科学...

作者

  • 7篇薄景山
  • 5篇李孝波
  • 4篇李大虎
  • 4篇李平
  • 4篇崔杰
  • 4篇许卫晓
  • 3篇万卫
  • 3篇景立平
  • 3篇杨伟松
  • 3篇郭迅
  • 3篇宾佳
  • 2篇梁明剑
  • 2篇蔡晓光
  • 2篇何福
  • 2篇赵培培
  • 2篇王强
  • 2篇顾勤平
  • 2篇何强
  • 2篇王兰民
  • 2篇何玉林

传媒

  • 3篇世界地震工程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6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应位移法计算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反应位移法计算参数多样性的特点,在设定一个基本工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反应位移法中的弹簧系数、地层位移、地层剪力、惯性力4种计算参数以及2种常用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归纳了各个参数的取值方法及误差来源,并对比分析了2种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地层剪应力的取值对结构内力的计算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地层变形,弹簧系数的影响最小;在计算模型的选取上,采用结构顶部加弹簧的模型计算的结构内力整体上要比顶部不加弹簧的模型计算的结构内力大,忽略上部土体约束作用,后者的计算结果偏于危险。
宾佳景立平崔杰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反应位移法
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时频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中,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了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本文选取了一些不同断层距的台站所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在数据处理中,采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有效获得了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提取了中心频率、Hilbert能量、最大振幅对应的时频等特性,并与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非线性的强震记录采用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能抑制经验模态分解(EMD)中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与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相比发现,HHT边际谱在低频处幅值高于傅里叶谱;与小波变换受到所选取的母波强烈影响不同,HHT直接从强震记录中分离出固有模态函数(IMF),更能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固有特性,Hilbert谱反映出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和频率范围内,而小波谱的能量却在频率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因此,基于EEMD的HHT在客观性和分辨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提取到更多强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特性.
李大虎赖敏何强马新欣顾勤平
关键词:希尔伯特-黄变换
安宁河及邛海周边地区地脉动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地脉动测试获得的安宁河和邛海周边地区45个场点的地脉动数据,采用谱分析方法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场地条件对地脉动谱曲线进行分析总结,得到了该区地脉动频谱特性,给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建议值,所得结果可以为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场地背景资料和分析依据,也可为西昌市以后的工程场地选址、场地类别划分和结构抗震设计等提供参考。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张宇东李孝波赵金鑫万卫
关键词:地脉动
西北地区农村民房现状及抗震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在对西北地区农村民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承重结构、建筑材料和工艺的不同,将其划归为生土墙体承重房屋、砖砌墙体承重房屋、木构架承重房屋和混合承重房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房屋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年代特征,抗震性能差异较大,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震安全问题;提高西北地区农村民房的抗震能力,需要加快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快危房的拆除重建和抗震加固工作,开展民房抗震技术研究,推广抗震农居。
王兰民王强
关键词:结构类型抗震技术
地震烈度异常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首先总结了地震烈度及其异常的特点;其次在分析多个烈度异常区震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条件、土层特性、断层、土层结构及地下水位等五方面详细分析和总结了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最后从宏观考察、现场测试,强震记录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方面对烈度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总的来说,现阶段对烈度异常现象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多是基于宏观震害资料、区域地质构造及局部场地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不能全面充分地解释烈度异常的原因,且对异常现象的定性分析较多,缺少一定的定量分析,特别是缺乏基于强震记录的定量分析.文中对进一步研究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震害影响提出了建议,对下一步开展地震烈度异常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孝波薄景山李平王振宇赵培培
关键词:地震烈度异常
地震动模拟中的谱元法被引量:20
2014年
本文首先从弹性波动方程及其弱形式、空间离散、单元内插函数及积分、全局聚合计算、时间离散以及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对谱元法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然后对其在地震动模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最后采用该法简单分析了埋藏基岩凸起地形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作用.总的来说,谱元法不仅具有有限单元法处理复杂结构的几何灵活性,还具有伪谱法的高精度性和快速收敛性,用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能大大减少内存需求和计算时间.在合理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局部场地条件、介质各向异性以及地震波传播特性等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用该法研究盆地效应、地形效应以及烈度异常现象等是可行的.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在国内应用谱元法进行地震动模拟的研究不多,对谱元法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的更少.因此,本文不仅对推动谱元法在国内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对开展全面的地震动模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孝波薄景山齐文浩王熠琛阮璠
关键词:地震动谱元法数值模拟
阻尼对结构模态测试精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结构振动是多个振型参与的结果。在结构抗震设计及地震工程相关领域,结构模态数值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其准确程度从根本上关系到结构设计和工程抗震的实现效果。为考察阻尼对实际结构模态测试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三层剪切型钢框架模型及可调硅油阻尼器。计算其理论模态,并通过三种常用的模态测试方法,对其在阻尼比由小到大逐渐增大的各种工况下的频率和振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阻尼比对结构模态测试结果确有影响,测试精度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降低,但在实际结构阻尼比量级时,常用测试方法得到的简单结构的模态结果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计算需要;脉动法、初位移释放法和激振法的测试精度依次提高。
杨伟松郭迅何福许卫晓
关键词:模态测试阻尼比
翼墙-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翼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效果,进行了一个缩尺比为1∶4的翼墙-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得到了结构在烈度为7度的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以及8度、9度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和宏观破坏模式。研究表明:翼墙根部首先受到往复拉压破坏,框架柱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多道抗震防线的目的;梁端出现大量裂缝,基本实现了"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而纯框架数值模型则呈现典型的柱铰破坏机制;纯框架模型的底层层间位移角显著大于上部各楼层,翼墙-框架模型各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大小基本一致,层屈服机制得到有效避免。
杨伟松郭迅许卫晓袁星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有限元分析抗震性能
场地条件对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计算时对每种工况均采用9条互不相关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同时用均方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的离散性,发现计算结果离散性很大,其最大均方差为0.206,最小均方差为0.138,且离散性随基岩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而变大,随场地类别的变差也变大。
李建亮亢川川何玉林梁明剑
关键词:地震反应
云南香格里拉、德钦—四川得荣交界5.9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2013年8月31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发生的Ms5.9级地震,发震构造为德钦—中甸—大具断裂。采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HHT计算方法,对通过对震区附近架设的2个流动强震观测台站获取了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得到了不同台站加速度记录分量的边际谱、傅里叶谱及瞬时能量谱,量化提取了平均周期、中心频率和最大振幅等时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EEMD分解及谱分析所得到的FFT谱与Hilbert边际谱相比,随着频率的增加会放大其幅值;并且随着震中距的增加,最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迅速衰减,加速度记录主频成分则随之增加。最后从四川境内近年来不同断层的错动类型与强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特性及Hilbert瞬时能量谱所反映的信号能量释放特点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错动类型对边际谱与傅里叶谱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无论是走滑断层还是倾滑断层错动,Hilbert边际谱在低频处的地震动幅值均大于傅里叶谱的幅值,但断层的错动类型对能量随时间的释放过程影响较大。
李大虎李军邓艳严媚安东妮黄成程汤才成
关键词:HHT加速度记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