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青年科学基金(0991061)

作品数:3 被引量:80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向春梁巧倩冯业荣祁丽燕黄海洪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台广西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强对流
  • 2篇强对流天气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辐合
  • 1篇中尺度辐合线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列车效应
  • 1篇桂西北
  • 1篇辐合
  • 1篇辐合线
  • 1篇暴雨
  • 1篇暴雨过程
  • 1篇冰雹
  • 1篇超级单体风暴

机构

  • 1篇广西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东省气象台

作者

  • 1篇农孟松
  • 1篇冯业荣
  • 1篇梁巧倩
  • 1篇王冀
  • 1篇许向春
  • 1篇黄海洪
  • 1篇祁丽燕

传媒

  • 3篇气象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桂西北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导致冰雹发生的天气系统是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线,冰雹发生前上午百色探空站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上干下湿层结结构、强的深层垂直环境风切变,速度矢图上低层强的顺时针旋转曲率,已经具备强对流潜势发生条件。(2)超级单体右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钩状回波,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超过65 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中等强度的中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2 m·s-;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70kg·m^(-2)和5 g·m^(-3)。(3)高空低涡正涡度区、高CAPE值、地面辐合线在右江河谷滞留以及特殊地形作用,是多个对流单体沿相似路径移动的主要原因。
农孟松祁丽燕黄海洪邓汝伊班荣贵
关键词: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强对流天气
交叉相关算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10年
利用"雨燕"临近预报系统的雷达回波外推算法,对三次强对流个例的3 km CAPPI反射率因子、回波顶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进行0~1小时外推预测,将预测结果和组合阈值比较进行强对流天气预警区域预报试验。资料来源于CINRAD-SB雷达基数据经RPG算法处理得到的雷达产品数据。所用的方法是在扩展后的交叉相关追踪算法基础上实现雷达回波移动预测。试验结果表明:3 km CAPPI反射率因子、回波顶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雷达产品与实况有较好的吻合,能较好地预报出回波的形状、变化趋势和移动方向,回波的范围、位置和强度中心与实况相似,外推时间越短,预报效果越好。交叉相关追踪算法外推得到的雷达回波结果在0~1 h内是可用的;外推预测结果经过组合阈值的过滤后,得出的强对流天气预警区域预警结果也是可行的,对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曾小团梁巧倩农孟松冯业荣许向春陈业国
关键词:强对流
2009年7月2—4日广西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被引量:21
2012年
本文运用NCEP 1°×1°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自动站以及SWAN系统等资料,用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4日广西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冷空气很弱,以渗透的方式影响广西,使地面西南暖低压得以长时间维持,是这次过程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辐合线稳定少动,是桂北强对流发展的触发机制,也是产生"列车效应"的主要因子;柳州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显示在7月2日20时到3日08时的"列车效应"使得河池东部和柳州北部出现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径向速度上反映为强烈的辐合。此外对SWAN产品进行检验和分析,Cotrec风场对回波的移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TITAN在预报强回波的移动和强度上有着一定的预报能力;1小时雨量预报与实况雨量大致相近。
祁丽燕农孟松王冀
关键词:中尺度辐合线列车效应暴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