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92)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锦琰罗非王玉正姜召彩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疼痛
  • 2篇动物
  • 2篇抑郁
  • 2篇失匹配负波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痛苦
  • 1篇杏仁中央核
  • 1篇抑郁症
  • 1篇音乐
  • 1篇音乐训练
  • 1篇应激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认知神经
  • 1篇认知神经机制
  • 1篇神经机制
  • 1篇随机对照实验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王锦琰
  • 4篇罗非
  • 2篇王玉正
  • 2篇姜召彩
  • 1篇齐伟静
  • 1篇王宁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抑郁症对疼痛感知的调节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疾病,能够影响多种感知觉模态的加工,其中也包括对疼痛感知的调节.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状态能够提高疼痛感受,且抑郁患者抱怨疼痛的频率显著增高.抑郁症和慢性疼痛都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两种疾病的共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然而,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却观察到了矛盾的现象,抑郁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实验室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对热刺激、电刺激或机械刺激的反应减弱.这种矛盾的存在表明抑郁症对于疼痛感知的调节可能较为复杂.动物实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的结果.有些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疼痛,但是还有些研究却证实了抑郁动物对于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这种多样性的调节作用可能源自于抑郁模型的差异以及疼痛类型的不同.本实验室自2010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福尔马林持续痛,同时减弱对于某些诱发痛刺激的反应,这些结果提示抑郁情绪对于疼痛的调节作用会因疼痛模式的差异而不同.疼痛包括感觉-辨别、情绪-动机以及认知-评价3种维度,抑郁情绪对疼痛的影响可能正是其对于这3种维度的调节作用之和.本综述将对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动物研究进行评述,为深入探索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机制提供参考.
王宁魏潇王锦琰王锦琰
关键词:抑郁疼痛动物实验
预期调节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预期改变个体疼痛体验的过程体现了大脑对疼痛信息加工的"自上而下"的调节。前人的研究发现预期不仅仅影响经典伤害性信息加工网络的活动,也引起认知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所以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预期如何调动多层次的心理过程实现对疼痛的调节。本文系统总结了预期调控疼痛涉及的认知神经机制,主要包括启动情绪过程、调控注意分配、改变动机状态以及反馈。另外,本文还简要分析了临床上预期如何参与慢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未来预期调节疼痛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方向。
姜召彩王锦琰罗非
关键词:疼痛认知神经机制
音乐训练对大脑前注意加工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前注意加工(pre-attentive processing)是发生在注意之前不依赖于意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它反映了大脑对刺激的无意识的、自动的加工。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研究前注意加工最常用的指标。MMN波幅降低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重要临床指征。MMN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典oddball范式和多特征范式等。音乐训练对于人脑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增加灰质体积、改善注意记忆功能都有着显著的功效。音乐训练对MMN也有显著影响,并表现在由各类声音特征构建的范式上。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比较东西方音乐对MMN的影响,探索更具生态化效度的研究范式,揭示音乐训练对老年人MMN的影响及机制。
陈雅弘王锦琰
关键词:音乐训练MMN
间断式呼吸训练法应对焦虑及镇痛效果:随机对照实验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放松方法进行改良,提出了间断式呼吸训练法,并探讨此方法应对焦虑及镇痛效果。方法:共招募在校大学生、研究生93名。随机分成间断式呼吸放松组(简称呼吸放松组)(n=31),音乐放松组(n=31),和对照组(n=31)。被试填写特质焦虑问卷,疼痛灾难化量表,然后分别进行20分钟的呼吸放松、音乐放松或自由等待,之后填写状态焦虑问卷,应激实验、冷压任务,最后填写应对策略问卷。结果:经过20分钟的训练,呼吸放松组和音乐放松组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76±5.08 vs.36.66±7.44,P<0.001;31.41±7.94 vs.36.66±7.44,P<0.01);呼吸放松组的痛阈显著高于音乐放松组和对照组(16.80±13.87 vs.11.49±9.83,P<0.05;16.80±13.87 vs.8.46±4.72,P<0.001);冷压任务中,冷压痛恢复阶段,呼吸放松组与音乐放松组的痛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2±1.67vs.3.10±2.53,P<0.01;1.93±1.67vs.3.10±2.53,P<0.05)。结论:经过短期间断式呼吸放松训练的个体能有效应对焦虑,从痛苦中恢复。并且疼痛耐受性优于音乐放松组。间断式呼吸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法。
付春卫王玉正戴扬慧王锦琰
关键词:焦虑应激疼痛
杏仁中央核在抑郁导致的痛觉减退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探索杏仁中央核在抑郁导致的痛觉减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确定温和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mild stress,UCMS)在大鼠身上建立抑郁模型,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盐水、正常/蝇蕈醇(muscimol)、UCMS/盐水和UCMS/muscimol 4组。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在杏仁中央核内注射muscimol或盐水,用糖水偏好和辐射热痛阈分别测抑郁和诱发痛。结果:6周慢性应激处理后,UCM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糖水偏好下降(P<0.001),痛阈增加(P<0.001)。与盐水对照相比,控制组大鼠双侧杏仁中央核注射muscimol后糖水偏好没有改变,痛阈增加(P<0.001);而UCMS组大鼠糖水偏好增加(P<0.05),痛阈降低(P<0.05)。结论:抑制UCMS抑郁样大鼠杏仁中央核的活动可以缓解抑郁以及抑郁引起的痛觉减退。杏仁中央核活动异常增加是抑郁引起痛觉减退的重要原因。
姜召彩齐伟静王锦琰罗非
关键词:抑郁杏仁中央核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前注意加工能力被引量:1
2022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其典型症状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和限制性兴趣。此外, 感知觉障碍也是ASD个体的常见症状。前注意加工是发生在注意之前, 无需意识参与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反映大脑对环境变化的自动探测能力。研究表明, ASD患者的感觉异常及社会能力障碍可能与前注意加工缺陷有关。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是测量前注意加工能力最常用的指标。ASD个体对非社会性和社会性刺激的前注意加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 其中, 对非社会性刺激的前注意加工缺陷表现为由单音、语音和视觉刺激诱发的MMN波幅或潜伏期异于正常人。对社会性刺激的前注意加工缺陷表现为由情绪性语音、情绪性面孔诱发的MMN波幅或潜伏期异于正常人。这为寻找ASD个体感知觉障碍和社交障碍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帮助, 也为MMN作为ASD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 可通过丰富MMN测量范式、采用更多样的社会性刺激来研究ASD个体的前注意加工能力。同时, ASD遗传因素对MMN的影响也可作为关注点之一。
陈雅弘林潇骁罗非王锦琰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失匹配负波
心理痛苦的测量与评估被引量:7
2021年
心理痛苦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要来自于受挫的心理需求。其特征是对自我及其功能的消极变化的感知,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绪。心理痛苦常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关,被认为是自杀过程的核心,更高的心理痛苦水平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对心理痛苦的测量评估在门诊筛查、临床治疗、危机干预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心理痛苦的识别和自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十余种测量心理痛苦的方法可以纳入临床风险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较多基于Shneidman对心理痛苦的定义及其自杀理论,用于测量心理痛苦的强度和频率。近年来自杀模型和理论的发展,为心理痛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最新的评估方式趋向于更简短、便利的操作,或呈现心理痛苦的具体临床特征。此外,主题统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疾病和自我的图示表征测量、结构化访谈等形式,弥补了自我报告的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神经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在特殊人群和跨文化群体等多元环境中的应用。
历磊孙亚斌王玉正王锦琰
关键词:心理痛苦心理健康自杀
动物前注意加工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基于精神类疾病损伤
2020年
前注意加工(pre-attentive processing)是无需注意参与的,对刺激的早期、自动化的加工,而听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研究前注意加工最常用的指标。很多精神疾病发现MMN损伤,但对MMN损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了解甚少,动物模型具有成熟的神经生物学和药理学操作,可以帮助理解MMN潜在机制。未来动物研究中应考虑到动物特性,结合人类和动物研究优势开展跨物种研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前注意加工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王盛陈雅弘王锦琰
关键词:啮齿类动物失匹配负波精神分裂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