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4001)
-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德义王爱兰闻广坤高航郝英奇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深部开采复合顶板离层稳定性判别被引量:20
- 2011年
- 为研究深部开采复合顶板力学机理,分析离层稳定性判别标准及依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条件复合顶板结构面剪应力、法向拉应力和离层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法向拉应力是结构面中部离层的主要原因,可用法向拉应力作用范围作为结构面离层范围,并作为离层稳定性判别标准,结构面离层范围及其离层值分布具有相关性,结构面离层范围扩展使结构面不同位置离层值分布趋于均匀,但对结构面最大离层值影响并不显著,以离层值作为离层稳定性判据时,应采用允许离层范围两端离层实测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来判别.
- 吴德义闻广坤王爱兰
- 深部开采梯形棚支护棚腿底部合理约束的确定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力和梯形棚支架支撑作用,针对新集三矿普通梯形棚支护工程实际,分析了围岩表面容许位移量以及支架极限承载力,确定了棚腿底部合理水平支撑抗力系数和垂直支撑抗力系数及其合理约束。结果表明,煤和泥岩围岩表面容许位移可取200 mm,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围岩表面容许位移可取100 mm,12#矿用工字钢水平极限承载力和垂直极限承载力分别为40 kN/m和65 kN,合理水平支撑抗力系数m=2.0×105kN/m3,垂直抗力系数为K1=1.8 MPa/m,混凝土垫块合理尺寸a=600 mm,b=450 mm,h1=200 mm,t1=100 mm,t2=100 mm,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实际效果。
- 吴德义王爱兰杨蔡君
- 矿井瓦斯涌出量灰色动态预测可视化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为充分体现"新息优先"建模思想和有效利用采掘过程中最新瓦斯涌出信息,以及为煤矿企业在现场实际快捷应用提供可视化工具,基于灰色系统中的新陈代谢灰色模型构建理论,利用VC++和MATLAB混合编程来实现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的可视化.这不仅实现了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动态预测和真实表达,而且还可提前有效地排除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的瓦斯涌出.
- 曹爱虎吴德义陈凯周世威
- 关键词:瓦斯涌出量VC++MATLAB可视化
- 深部开采煤巷复合顶板层间离层确定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了判断深部开采煤巷复合顶板离层稳定性,分析了层间离层和塑性变形随时间不同特点以及多点位移计测得的深部开采煤巷复合顶板离层随时间变化信号特征。结果表明:反映塑性变形随时间衰减快慢系数一般大于0.04,大小为10 cm量级,25 d后变形达到稳定;反映层间离层速度随时间变化快慢系数一般为0.01左右,大小为cm量级;多点位移计工程实测值包括塑性变形和层间离层,可以对工程实测的复合顶板初期(0~25 d)离层随时间变化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塑性变形大小,用工程实测值和塑性变形差值表示层间离层大小。最后对工程实测新集一矿1606煤巷复合顶板离层进行分析,从工程实测中分离出层间离层,为复合顶板离层稳定分析提供依据。
- 郝英奇王爱兰吴德义
- 关键词:深部开采复合顶板塑性变形
- 不同岩性围岩变形随巷道埋深变化分析
- 2013年
- 分析了不同岩性围岩表面位移、围岩松动圈及塑性圈半径随巷道埋置深度即原岩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围岩表面位移随巷道埋深即原岩应力加速增加,围岩松动圈及塑性圈范围随巷道埋深近似线性增长。围岩岩性越差,围岩表面位移随原岩应力增长速度增加越快,而松动圈及塑性圈范围随巷道埋深即原岩应力增长有趋于稳定的趋势。
- 刘杭杭金燕燕
- 关键词:围岩变形
- 注浆深度对围岩表面变形影响分析
- 2012年
-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注浆深度围岩表面变形以及围岩表面变形速率随原岩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注浆深度围岩表面变形及变形速率随原岩应力变化呈现不同特点,深部开采围岩注浆效果显著,存在合理注浆深度,注浆效果最佳。
- 吴德义王巍
- 关键词:注浆原岩应力
- 新集二矿1608运输巷顶板离层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解决新集二矿1608运输巷复合顶板原锚杆支护存在问题,选用合理锚杆支护参数保持巷道复合顶板离层稳定,基于对塑性离层和层间离层随时间变化的不同特点分析,将工程实测的新集二矿1608运输巷复合顶板总离层分离为层间离层和塑性离层。结果表明该巷道复合顶板离层不稳定主要是由层间离层引起的,原锚杆(索)支护主要为总预紧力不够,在增加锚(索)预紧力基础上调整锚杆(索)间距和排距,经工程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支护效果。
- 吴德义
- 关键词:复合顶板锚杆预紧力
- 巷道复合顶板离层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为分析各种因素对复合顶板离层的影响程度,选用原岩应力、巷道宽度、复合顶板岩性、复合顶板厚度及结构面黏结力和内摩擦角6个因素5水平的正交实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条件的离层值和结构面分离范围。结果表明:巷道宽度和复合顶板厚度对层间离层值和结构面分离范围都产生显著影响,随巷道宽度增加和复合顶板厚度减小,离层值和结构面分离范围近于线性增加;一定范围内原岩应力、复合顶板岩性对结构面分离范围产生显著影响,对结构面层间离层有一定影响;结构面黏结力和内摩擦角对离层和结构面分离范围影响很小。
- 吴德义高航王爱兰
- 关键词:离层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