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l0004309)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海萍冯霞赵艳王熠张欣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诱导
  • 1篇乙型
  • 1篇核心抗原
  • 1篇干扰素
  • 1篇干扰素Γ
  • 1篇肝炎
  • 1篇肝炎核心抗原
  • 1篇HBCAG

机构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张国元
  • 1篇黄云丽
  • 1篇林芳
  • 1篇王爽
  • 1篇闫惠平
  • 1篇刘燕敏
  • 1篇张欣
  • 1篇王熠
  • 1篇赵艳
  • 1篇冯霞
  • 1篇张海萍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蛋白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摘要】目的分析HBcAg蛋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产生干扰素(IFN-Υ)反应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和Luminex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在HBcAg刺激后产生IFN-Υ的反应特征。结果(1)抗病毒治疗前HBcAg蛋白诱导的Υ细胞反应频率为69.6%,治疗后为91.3%,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核苷类似物组与干扰素组治疗后Υ细胞反应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治疗前HBcAg诱导Υ细胞分泌IFN-Υ的反应强度120斑点形成细胞(SFU)/10。PBMCs,治疗后为1060SFU/10。PBMCs,治疗后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Υ细胞分泌产生IFN-Υ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后的Υ细胞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初始病毒学应答组与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P=0.63)和治疗后(P=0.41)Υ细胞的反应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核苷类似物组治疗后患者Υ细胞反应强度1713SFU/10。PBMCs比治疗前189SFU/10。PBMCs有明显增强(P=0.0034)。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患者Υ细胞反应强度305SFU/10。PBMCs比治疗前120SFU/10。PBM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抗病毒治疗前两组患者Υ细胞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治疗后核苷类似物组患者Υ细胞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干扰素抗病毒组(P〈0.001)。(4)抗病毒治疗前后HBcAg诱导的PBMCs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一Υ的含量分别为(38±9)ng/L和(90±9)ng/L,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抗病毒治疗后,慢乙肝患者HBcAg蛋白诱导Υ细胞产生IFN-Υ反应明显增强,提示患者免疫状态由免疫抑制向免疫清除转换。
冯霞闫惠平刘燕敏黄云丽张国元林芳张欣赵艳张海萍王爽王熠
关键词:肝炎肝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