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9123)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雷玉新刘耀兴刘德富纪道斌杨正健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藻类
  • 2篇三峡水库
  • 2篇水华
  • 2篇水库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导流
  • 1篇电镀
  • 1篇电镀废水
  • 1篇需氧量
  • 1篇氧化钠
  • 1篇氧量
  • 1篇叶绿素A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藻类生长
  • 1篇真光层
  • 1篇止水
  • 1篇止水结构

机构

  • 10篇三峡大学
  • 3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刘耀兴
  • 4篇雷玉新
  • 3篇纪道斌
  • 3篇刘德富
  • 2篇杨正健
  • 2篇陈建军
  • 2篇廖再毅
  • 2篇李文章
  • 2篇吴晓云
  • 1篇朱冠霖
  • 1篇李峰
  • 1篇胡念三
  • 1篇张平
  • 1篇尹卫平
  • 1篇黄钰铃
  • 1篇谢涛
  • 1篇马骏
  • 1篇欧阳通
  • 1篇李竹
  • 1篇龙良红

传媒

  • 4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碱解法对二沉池污泥中化学需氧量(COD)的释放研究
2015年
为了考察碱解法对二沉池污泥中COD的释放效率,本文利用NaOH和超声波两种方法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污泥进行消解,考察NaOH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污泥中COD释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浓度为2.0g/L,消解时间为12h时,污泥的COD释放量最大,且COD的释放量随NaOH浓度和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超声波消解污泥相比,NaOH消解污泥释放COD的量明显高于超声波消解释放的COD量.
雷玉新刘耀兴席银李文章张霞
关键词:氢氧化钠消解化学需氧量(COD)
牡蛎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原牡蛎壳、破碎牡蛎壳、塑料球分别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牡蛎壳作为BAF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COD和NH3-N去除方面,牡蛎壳填料要优于塑料球填料,原牡蛎壳、破碎牡蛎壳、塑料球填料BAF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1%、77.8%、74.5%;当HRT大于4 h时,3种填料BAF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7.7%、97.3%和93%;HRT为2h时,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55.5%、89.8%、35.1%;3种填料BAF对TP的去除主要通过磷作为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营养成分而被去除;当HRT大于4h,由于牡蛎壳可中和NH3-N硝化过程产生的H+,2种牡蛎壳填料BAF出水的pH均高于塑料球填料BAF出水的pH,这也是牡蛎壳填料BAF对NH3-N具有较高去除率的原因。牡蛎壳可以作为BAF的填料,且在COD、NH3-N的去除率以及出水pH方面优于塑料球填料。
刘耀兴吴晓云廖再毅陈建军雷玉新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城市生活污水填料
基于小波分析的三峡水库调度水位变化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根据三峡库区2007-2011年期间的日水位资料,首先对库区水位序列进行小波消噪,然后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水位消噪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揭示三峡水库水位调度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结构特性,并分析不同尺度下的水位调度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年日水位调度变化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特点,主要集中在6-12月,且其波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不同年份水位调度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2007-2011年周期性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的变化周期为57d和17d;2008年的变化周期为56d和9d;2009年的变化周期为64d和36d;2010年的变化周期为64d和25d;2011年的变化周期为64d.
严萌纪道斌龙良红李峰李竹
关键词:三峡水库小波分析水位变化
数值模拟法与传统水力学法在导流围堰设计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大多选择围堰隔离河道水流来创造干地作业的条件,导流围堰的修筑关系到主体工程的施工是否能顺利展开.通过对雅口水利枢纽坝址区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采用水动力学数值模拟法建立了流量与围堰的水动力数值模型,在流量为13 500m3/s、3 980m3/s、1 940m3/s 3种不同流量下,对一期导流围堰分别进行水力计算;获得了3种不同流量下,围堰处的上下游水位、进出口流速以及各断面的最大流速;并采用经验水力学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复核,从而得出了导流围堰设计的各项参数,并设计了导流围堰的断面形式.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使得导流计算过程更简便,结果更准确,设计更合理.
廖一天李悠然邓源李萌
关键词:围堰设计数值模拟水力学
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解决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明库湾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香溪河与水库干流交界处至香溪河库湾尾部共12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分析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回水末端处TN和NO-3-N浓度低,河口处浓度高,随着与回水末端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在时间上,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的变异系数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总体上逐渐增大,研究时间内的变化程度逐渐变大;且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朱冠霖刘德富谢涛胡念三阮腾腾周家飞尹卫平
关键词:总氮硝氮
水体中铁离子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配制不同氮磷质量比和铁离子浓度的培养液对蓝藻(微囊藻)进行培养,测量其叶绿素a含量,探究不同氮磷比以及铁离子浓度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为40︰1,铁离子浓度为1.2 mg·L–1时,蓝藻的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铁离子浓度为0时,藻类基本不生长,当氮磷比为80︰1或铁离子浓度为4.8 mg·L–1,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蓝藻生长时,不仅要控制水中氮磷质量比,同时需控制铁离子浓度。
雷玉新刘耀兴席银李文章
关键词:蓝藻铁离子氮磷比叶绿素A
两步混凝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铜和镍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两步混凝法对某电镀废水中的Cu2+和Ni 2+进行去除,并对混凝剂的类型、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废水pH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可作为该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当溶液pH值为11.0、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投加量为1.0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0.2g/L时,电镀废水具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废水中Cu2+和Ni 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3mg/L和0.06mg/L.同时,处理成本可降至1.9元/m3.
刘耀兴雷玉新廖再毅吴晓云欧阳通纪道斌陈建军
关键词:混凝电镀废水铜离子镍离子聚合氯化铝铁
三峡水库春季水华期生态调度空间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水华频繁暴发.通过水库调度,改变支流库湾水动力条件,防控水华被认为是一种近期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长江宜昌站长时间序列径流数据,考虑三峡水库运行要求,兼顾防洪、发电及航运等效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三峡水库的水位库容曲线,计算了春季水华高发期3-5月份三峡水库的调度空间.结果表明,3月份理论上最大日降幅可达2.87m,最大日升幅仅有0.14m;4月份最大日降幅为3.17m,最大日升幅为0.47m;5月份最大日降幅为3.76m,最大日升幅为1.3m.5月份调度空间最大,3月份最小,4月份次之,此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实施生态调度方案提供依据.
马骏余伟纪道斌杨正健刘德富
关键词:三峡水库生态调度
混合层深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频繁暴发水华.为研究水华暴发关键因子,以临界层理论为指导,于2012年初冬季,在香溪河野外观测站建立围隔实验系统,研究水体混合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制.围隔水下深度按梯度布设,表底掺混均匀,并注入由浮游动物网过滤的低Chl-a浓度的香溪河河水.结果表明,Zeu/Zmix(真光层深度与混合层深度之比)>1的围隔藻类生长迅速并暴发水华,Chl-a浓度最高达到90 mg·m-3,反之生长缓慢.临界层理论适用于本实验,Zeu/Zmix也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浮游植物生长会受光限制而不易暴发水华;在临界层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得藻类净初级生产力与Zmix存在负相关关系,即Zmix越小藻类净初级生产力越大.
陈洋杨正健黄钰铃张平刘德富
关键词:混合层水华真光层混合层藻类光照
An eco-environmental friendly operation: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itigate the harmful blooms in the tributary bay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被引量:14
2013年
Harmful algal blooms, which frequently occur in different tributaries, have become a serious water quality proble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since its initial filling. A three-year monitoring campaign from 2008 to 2010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lgal blooms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Layered and bidirectional currents, called intrusive density currents, dominate the tributary bays of the TGR year round; 2)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water level can make the intruding density current shift from the middle to the surface, and surface intrusive water can reduce the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and break the stable stratification of the tributary; 3) the appearing or fading away of algal bloom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luctuations in the TGR water level. Thus,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tide-types" ma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lgal bloom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and the "stair-type" tides may control autumn blooms during the impounding period. These methods we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hroughout the actual TGR's operation in 2009 2011. These patterns formed an eco-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peration (EEFO) to mitigate algal blooms. As an in situ treatment with easier operation and less negative impact and loss, compared with chemical and filter-feeding fish methods, the EEFO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the most feasible remedial measure to remit the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 the Three Gorges Dam (TGD).
YANG ZhengJianLIU DeFuJI DaoBinXIAO ShangBinHUANG YuLingMA Ju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