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2023)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哲张丹丹蒋自强赵鹏王新刚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发光
  • 1篇上转换发光
  • 1篇酸盐
  • 1篇钼酸
  • 1篇钼酸盐
  • 1篇稀土
  • 1篇稀土掺杂
  • 1篇稀土离子掺杂
  • 1篇离子
  • 1篇离子掺杂
  • 1篇光谱
  • 1篇发光性
  • 1篇发光性能
  • 1篇发射光谱
  • 1篇WO
  • 1篇YB
  • 1篇
  • 1篇
  • 1篇掺杂

机构

  • 2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篇于晓晨
  • 1篇段理
  • 1篇王新刚
  • 1篇赵鹏
  • 1篇蒋自强
  • 1篇张丹丹
  • 1篇李哲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Er^(3+)/Yb^(3+)掺杂NaGd(WO_4)_2粉体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Er^(3+)/Yb^(3+)双掺杂的NaGd(WO_4)_2纳米粉体,研究了不同络合剂、水热温度对样品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测量了不同Er^(3+)掺杂浓度样品的可见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980nm LD激发下,可观测到样品强烈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对应Er^(3+)的~2H_(11/2)→~4I_(15/2)(530nm)和~4S_(3/2)→~4I_(15/2)(552nm)跃迁,以及较弱的红色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分别对应Er^(3+)的~4F_(9/2)→4I15/2(656nm)和~4I_(13/2)→~4I_(15/2)(1 532nm)跃迁。且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上转换红绿光和1.54μm附近的近红外光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显示,在378nm处的激发峰最强,对应Er^(3+)的~4I_(15/2)→~4 G_(11/2)能级跃迁,最强发射峰位于552nm。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红光和绿光的发射主要为双光子吸收过程,但红光还包含了一定的单光子吸收成分。
于晓晨张丹丹李哲王高凯高孟磊段理蒋自强王新刚赵鹏
关键词:发光
稀土离子掺杂钼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022年
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材料近年来在照明、太阳能电池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水热法制备了HO^(3+)/Yb^(3+)掺杂的NaGd(MO_(4))_(2)荧光粉,通过XRD、SEM、光谱分析等手段对NaGd(MO_(4))_(2)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O^(3+)/Yb^(3+)掺杂对钼酸盐荧光粉发光特性的影响。形貌结构分析表明,HO^(3+)/Yb^(3+)掺杂的NaGd(MO_(4))_(2)荧光粉均为纯的四方相结构,颗粒尺寸约为0.4~0.9μm,HO^(3+)/Yb^(3+)的掺杂使NaGd(MO_(4))_(2)荧光粉的晶胞参数变小。光谱分析表明,NaGd(MO_(4))_(2)荧光粉中546 nm处的绿光是来自HO^(3+)的^(5)F_(4)能级跃迁回^(5)I_(8)能级释放出的光子,659 nm处的红光是来自HO^(3+)的^(5)F_(5)能级跃迁回^(5)I_(8)能级释放出的光子;随着HO^(3+)掺杂量的增大,659 nm处的红光发射强度提高,当n(HO^(3+))∶n(Yb^(3+))=2.0∶5.0时,NaGd(MO_(4))_(2)荧光粉的红光发射峰强度最高;HO^(3+)的掺杂比例增大后,样品的CIE色坐标从绿光区域逐渐向红光区域移动。对样品的上转换跃迁机制分析发现,HO^(3+)/Yb^(3+)掺杂的NaGd(MO_(4))_(2)荧光粉在546 nm处的蓝光和659 nm处的红光均为双光子过程。
张朝光党快乐李华健
关键词:稀土掺杂钼酸盐上转换发光发射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