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422)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高红亮常忠义金明飞田沛霖刘颖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平顶山天晶植物蛋白有限责任公司泰兴市东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谷氨酰胺转胺...
  • 2篇酸乳
  • 2篇发酵
  • 2篇大豆多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 1篇蛋糕
  • 1篇豆酸奶
  • 1篇多糖
  • 1篇多糖含量
  • 1篇多糖提取
  • 1篇多糖提取工艺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植酸
  • 1篇植酸酶
  • 1篇乳球菌
  • 1篇乳酸

机构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平顶山天晶植...
  • 2篇泰兴市东圣食...
  • 1篇强生(中国)...

作者

  • 8篇高红亮
  • 7篇常忠义
  • 6篇金明飞
  • 3篇陈佳
  • 3篇刘颖
  • 3篇田沛霖
  • 2篇刘倩
  • 2篇鲁心安
  • 2篇吕远
  • 1篇张亦澜
  • 1篇李之珩
  • 1篇张艳芳
  • 1篇孙仁强
  • 1篇赖玉平
  • 1篇刘巧妮
  • 1篇成楠
  • 1篇何灿
  • 1篇李冬青
  • 1篇杨钧茹
  • 1篇邢胜杰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大豆纤维在戚风蛋糕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将提取过可溶性大豆多糖后的豆渣进行浸酸、均质处理后得到改性大豆纤维。添加面粉质量10%的改性大豆纤维能使蛋糕糊的泡沫稳定性达到240 min,且没有显著改变蛋糕的比容;还可在分别添加葡萄干、核桃仁馅料时表现出61%和90%的悬浮稳定性。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改性大豆纤维在戚风蛋糕中的最佳配方为纤维10g,面粉80g,鸡蛋100g,糖100g,油60g。保湿性实验表明改性大豆纤维可使蛋糕的含水量在第8天时依然保持在20%以上。
吕远刘倩高红亮金明飞常忠义崔玉红
关键词:戚风蛋糕保湿性
凝固型大豆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以大豆蛋白和豆油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定、pH值和持水率为评价指标,对大豆酸奶发酵剂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剂乳酸乳球菌1号、2号和3号菌种的最佳配比为5∶3∶2;糖的添加量分别为:蔗糖5%、葡萄糖2%和果糖3%;最适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30℃。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所得产品凝固性强,豆清析出很少,而且口感细腻、润滑,酸甜适中,并且豆腥味小,含有豆酸奶特有的香味。
董攀茗吕静于薇薇刘巧妮杨钧茹蔡小康高红亮
关键词:大豆酸奶乳酸乳球菌发酵
酶法提高大豆分离蛋白酸溶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植酸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温度和料液浓度对大豆蛋白酸溶度、透光率和料液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pH、温度、料液浓度和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量为0.6%时,酶解的最佳条件组合为pH3.0,温度40℃,料液浓度10%,酶解时间45 min,此时大豆分离蛋白的酸溶度为45.79%,透光率为68.5%,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0.65%和29.4%。
黄橙子王静高红亮崔红亮常忠义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植酸酶
NaCl对轮枝链霉菌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促进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提高轮枝链霉菌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产量,研究了3种无机盐(NaCl、MgCl2、KCl)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研究表明0.5%MgCl2、0.5%NaCl均可促进菌体产酶,其中添加NaCl后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提高最为显著。SDS-PAGE图谱分析显示,在各取样点实验组谷氨酰胺转胺酶酶原和成熟酶的总量高于对照,而且实验组成熟酶的增加也比对照快,从而显示NaCl是通过促进酶原的分泌和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成熟,从而提高酶活、提早产酶。对NaCl的添加量进行优化,表明NaCl的最适添加量为0.5%,在此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酶活水平提高了12%以上,发酵终点提前了约15h。
陈佳金明飞谭玉静刘颖田沛霖常忠义步建国
关键词:NACL谷氨酰胺转胺酶
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茂原链霉菌的快速筛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考察茂原链霉菌单菌落表面纹饰特征及边缘特征与产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能力的关系,建立一种根据菌落形态快速初筛高产株的方法。【方法】通过自然选育,将原始菌株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形态的单菌落,从中选出典型的表面纹饰特征和边缘特征单菌落。用试管发酵48h后测定各形态菌落的酶活,并通过摇瓶发酵验证依据菌落形态特征初筛MTG酶高产株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面厚实饱满呈馒头型且边缘毛糙的菌落酶活最高,而表面平薄、边缘光滑的菌落酶活最低。根据这一形态鉴定法,通过摇瓶发酵,筛选出了一株产MTG酶活高达6.33U/mL的菌株,其活性比原始出发株提高了20.1%。【结论】根据菌落形态筛选MTG酶高产株的方法是可行的。
田沛霖朱一辰金明飞陈佳刘颖高红亮常忠义刘莉袁涵
关键词:菌落形态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株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蛋白质的脱酰胺基作用,可以促进植物蛋白的溶解、乳化和起泡等。对产吲哚金黄杆菌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代谢曲线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氨浓度和pH值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发酵12 h酶活最高,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5.2时酶活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乳糖和蔗糖为最适碳源,大豆蛋白胨和多聚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胨、乳糖和Tween 80最适浓度分别为1.2%、0.7%和0.15%,培养基优化后酶活最高为0.661 U/mL。
何灿宋佳雯黄迪关静张扬郑烨陈曦乐朱晨旦岑院汉凤孙仁强赵怡姗成楠张艳芳高红亮
关键词:培养基
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对酸性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水溶性大豆多糖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低粘度的稳定蛋白质,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以酸性乳沉淀率为指标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其深入开发。单因素试验表明,pH、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大豆多糖得率及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糖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的各因素的顺序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水平组合为pH3.5、温度125℃、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5.05%,蛋白含量为3.69%,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为0.72%。
谭静常忠义高红亮金明飞鲁心安张亦澜崔红亮
关键词:大豆多糖多糖含量蛋白含量
可溶性大豆多糖对面包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可溶性大豆多糖对面包烘焙特性和面包货架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1.5%的SSPS面包比容增大,当添加量为1.0%或1.5%时,面包保水性增强,并且延缓了面包淀粉老化,可以延长面包的货架期。感官评定表明,SSPS对面包外观和面包芯色泽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添加量在1.0%~1.5%时提高了面包的烘焙品质,感官评价分数最高。因此大豆多糖在面包中的最适添加量为1.0%~1.5%。
刘倩吕远邢胜杰金明飞高红亮崔红亮常忠义
关键词:可溶性大豆多糖面包面包品质
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的高通量筛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菌株。【方法】利用紫外诱变获得茂原轮枝链霉菌突变体库后,分别利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初筛产MTG菌株,然后依次用试管和摇瓶发酵法复筛,并对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利用醋酸纤维素膜显色法从3 000株紫外诱变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MTG茂原轮枝链霉菌,其MTG活性为4.9U/mL,较出发株(MTG活性2.7U/mL)提高了80%。优化的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为:直径为3mm左右的单菌落接种至150μL发酵培养基中,30℃200r/min培养72h;利用该法从3 415株紫外诱变的菌株中筛选获得了2株MTG高产株,其MTG活性为5.4U/mL,较出发株(MTG活性为3.0U/mL)提高了80%。【结论】利用基于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的2种高通量筛选方法分别筛选到1株和2株高产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相较传统的选育方法,这2种高通量筛选方法都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筛选效率,缩短了选育周期。
刘颖田沛霖陈佳高红亮鲁伟鲁心安常忠义金明飞
关键词: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高通量筛选醋酸纤维素膜
皮肤共生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防御外部环境有害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除了由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物理屏障外,还能分泌抗菌肽、活性氧和游离脂肪酸等,对入侵皮肤表皮的病原微生物起直接杀伤作用,是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表面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和某些原虫,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
李冬青李之珩李茜赖玉平
关键词:机体免疫应答皮肤表皮共生菌病原微生物游离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