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438)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幼生黎介寿郭明晓王剑李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器官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器官保存
  • 3篇器官保存液
  • 3篇小肠移植
  • 3篇供体
  • 3篇保存液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器官移植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后并发症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弹力
  • 1篇血功能

机构

  • 9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匹兹堡大学

作者

  • 12篇李幼生
  • 8篇黎介寿
  • 7篇郭明晓
  • 5篇王剑
  • 3篇李宁
  • 2篇李元新
  • 2篇孔文成
  • 2篇王志梁
  • 2篇姚丹华
  • 2篇郑磊
  • 1篇赵允召
  • 1篇朱维铭
  • 1篇任乐乐
  • 1篇张少一
  • 1篇朱雁飞
  • 1篇李刚
  • 1篇倪小冬
  • 1篇王凯
  • 1篇沈璟
  • 1篇任建安

传媒

  • 3篇器官移植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移植手术方式及免疫抑制方案的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已超过40年,应用初期一直受到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和术后感染等难题的困扰,导致发展缓慢。近20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免疫抑制剂和小肠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个体抗感染监测的持续进步,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得以迅速发展。
沈璟李幼生
关键词:免疫抑制方案小肠移植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免疫抑制剂排斥反应
新型器官保存液低温保存猪小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Lifor器官保存液对猪小肠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 24只白色杂种猪,随机分成Lifor液组和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组,分别采用4℃的Lifor液和UW液灌洗并低温保存移植小肠,每组再根据供肠保存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为保存6h、9h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建立猪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比较低温保存小肠结束时Lifor液组和UW液组小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及三磷腺苷(ATP)含量的改变,并测定移植小肠造口输注麦芽糖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观察移植后小肠吸收功能情况。结果供肠保存6h和9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保存9h的小肠黏膜形态异常,损伤较保存6h的小肠黏膜严重。供肠保存6h和9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小肠黏膜AT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肠黏膜的ATP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移植后7、14d两组小肠吸收功能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or液低温保存小肠的效果与UW液相当,且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郭明晓李幼生王志梁THAI Ngoc L黎介寿
关键词:器官保存液小肠移植
猪控制型心死亡供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建立猪控制型心死亡供体模型,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白色杂种猪10只,麻醉成功后静脉给予阿曲库铵(1 mg/kg)及肝素(150 ~200 U/kg),同时撤除呼吸机以建立心死亡模型,监测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以及乳酸)的变化.结果 心死亡时间为(17.40±3.37) min.撤除呼吸机5 min内,猪出现短暂升高血压、心动过速,收缩压由(113.90±11.52) mmHg(1 mmHg=0.133 kPa)升至(118.50±10.40) mmHg,心率由(108.20±4.94)次/分升至(154.90±7.06)次/分,之后血压、心率迅速降低直至心跳停搏;同时机体动脉氧分压迅速降至(17.40±3.13) mmHg,乳酸水平升高,酸中毒加重.结论 通过模拟临床控制型心死亡供体“撤除呼吸机、机体肝素化、确定死亡时间”3个阶段,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高的猪心死亡模型.
郭明晓姚丹华孔文成李幼生黎介寿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腹腔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心死亡供体(DCD)作为重要器官来源已开始用于临床。但DCD移植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缺血损伤及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DCD器官移植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其器官保护效果已逐步得到认可。
郭明晓李幼生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器官移植供体腹腔术后并发症热缺血损伤
脑死亡供体器官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死亡供体器官相关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研究脑死亡供体器官研究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脑死亡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血流动力学、内分泌、代谢、炎症反应等,对供体器官质量、免疫活性以及移植后移植物长期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甚多,但具体机理仍未完全阐明。结论脑死亡供体病理生理改变对移植物预后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郭明晓李幼生
关键词:脑死亡病理生理
外科治疗慢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缺血性结肠炎是肠缺血的最常见形式,其中少部分病例需要外科干预,这一群体的最普遍症状是结肠梗阻。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9例进行外科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慢性并发症接受外科治疗,包括5例男性和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9~78岁。所有患者有外伤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史,诊断依靠腹部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肠镜检查过和血管造影,手术为一期或分期的病变肠段切除,所有诊断为病理所证实,随访最长至33个月,患者状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对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并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确切。
王剑李幼生王凯李刚黎介寿
关键词:结肠炎肠梗阻结肠切除术
新型器官保存液低温保存猪肾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新型器官保存液Lifor液对猪肾脏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 24只白色杂种猪,随机均分为Lifor液保存组和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组各12只,建立离体肾脏非循环灌注模型,供肾取出后分别以0~4℃的Lifor液和UW液灌注并低温保存,再根据保存时间随机分成2个亚组,分别为保存24h、48h组,然后行猪自体肾移植。比较两组肾脏低温保存结束后其病理学及肾皮质三磷腺苷(ATP)含量的改变,并观察自体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供肾离体保存24h、48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肾皮质AT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两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or液低温保存肾脏的效果与UW液相当,且成本低廉,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郭明晓李幼生王志梁THAI Ngoc L黎介寿
关键词:器官保存液肾移植
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对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长期存活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模型,比较环孢素A(CsA)与他克莫司(Tac)诱导的CR的特点。方法供、受鼠分别为雄性近交系F344、Lewis大鼠,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鼠肾下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切除受鼠原小肠,移植小肠两端分别与受鼠肠行端端吻合。研究工为受鼠手术当天至术后第13天肌肉注射CsA,5mg·kg^-1·d^-1。研究Ⅱ为手术当天至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20、27天肌肉注射Tac,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分别为0.3、0.5、1.0mg·kg^-1·d^-1。观察大鼠存活率、体重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研究I中,受鼠术后60、90d的病理表现均为CR,但肠黏膜钝化不明显。研究Ⅱ中,低、中剂量组受鼠最长存活126d,而高剂量组受鼠存活超过180d,体重增长曲线接近同系移植组。CsA与Tac制备的受鼠移植小肠病理学表现均为中、重度CR,但Tac制备的模型更接近临床小肠移植的CR病理学特征。结论以F344大鼠为供鼠、Lewis大鼠为受鼠,分别以CsA、Tac为免疫抑制剂均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CR模型,Tac制备的受鼠存活时间更长,病理学特征更为典型。
李幼生王剑魏威朱雁飞吴波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小肠移植移植物排斥疾病模型
器官保存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7
2011年
维持器官保存期间移植物的活力,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目前,单纯低温保存(cold storage,CS)仍是当前各大器官移植中心首选、最常用的保存方法。随着供体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供体和边缘供体被用于临床,这对传统的器官保存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着重对器官保存的理论、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器官保存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郭明晓李幼生
关键词:器官移植器官保存器官保存液
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 CRII)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连续治疗的206例CRII患者资料.其中男64例,女142例,年龄(50±11)岁.总结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206例CRII患者手术治疗229次,其中手术≥2次者31例.手术原因为肠梗阻142例次、肠瘘56例次、直肠炎12例次、出血6例次及其他手术13例次.229例次手术包括:病变肠切除+Ⅰ期肠吻合术142例,病变肠切除+肠造口术57例,病变肠袢旷置术14例,其他手术16例.术后肠道相关并发症53例(25.7%),术后28 d内病死率2.4%( 5/206).结论 合并肠梗阻、瘘、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CRII需要外科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可以成功地实施病变肠切除Ⅰ期吻合,合理地应用肠造口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李幼生李宁李元新任建安朱维铭赵允召王剑郑磊黎介寿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