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无)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莹陈莹丛杭青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遗忘
  • 1篇认识论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篇丛杭青
  • 1篇陈莹
  • 1篇陈莹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认识论重构被引量:2
2011年
证据被认为是进行推理的主要根据,是当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证据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证据被视为一种符号证据;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归纳证据;当代证据的概念,则是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理论之上的。在中国,证据的概念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字本位"证据观到现代的"逻辑中心主义"证据观的演变。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表明,证据的概念绝非用简单的逻辑语言可以表达,它依赖于对证据内容的认识论考察。
陈莹丛杭青
关键词:认识论
如何理解证据主义被引量:2
2013年
证据主义是当代知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是当前讨论知识与确证难题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谓证据主义,就是信念的确证是由认识者有关该信念的证据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为内在主义进行辩护的证据主义理论,其提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确证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其自身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困境。本论文从证据、拥有证据和证据支持这三个概念对证据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重构,同时从被遗忘的证据、概率证据以及实用主义三个方面对证据主义的批评进行了回应,这对于证据主义理论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