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项目(00056242)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象明谭爽陈晓正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环境治理多元主体的政治博弈——以太湖治理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进一步厘清环境治理的主体构成框架,是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政治具备创新的利益主体框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五类,与当前环境治理的价值诉求具有同一性,即实现真正的绿色变革。在环境与政治的博弈过程中,不同主体地位的不对等与力量的不均衡,以及不同主体在权力、利益以及价值选择上的博弈(失衡—再平衡—平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重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环境政治框架下集权与分权的悖论。因此,党中央执政思维的绿化、生态法治政府的构建、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体制的完善以及建设生态公民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 贾秀飞
-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政治生态文明建设
- 论我国公共治理中公民角色的多元并存与转化被引量:8
- 2010年
- 目前,公共治理中的公民角色研究呈现出对"治理型公民"的推崇和对"顾客型公民"的批判。但诸多原因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公共治理中,"治理者"与"顾客"二种公民角色将共生共存,有必要区别分析、深入研究,并采用有效方法推动"顾客型公民"向"治理型公民"转化。
- 谭爽胡象明
- 关键词:公共治理
- 我国政府治理借鉴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误区与策略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是完善我国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但因在理论引入和实践过程中存在误区,未能有效发挥理论效果。通过对理论借鉴方法和政府治理现状的反思,以"学习并超越"为宗旨,梳理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中对我国政府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并提出理论借鉴的"三层次"策略,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理论,实现善政与善治。
- 谭爽胡象明
- 关键词:政府治理
- “大司局”视野下大部制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探微被引量:12
- 2011年
- 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使大部制改革的框架日趋清晰。为更好地实现中央政府部门行政体制的高效协调运转,学界将目光聚焦于部门间协调机制的构建与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试点,探讨部际关系的互动与地方政府职能整合的大胆探索,但却较少从部内司局的层面探讨其内部的运行机制。本文尝试性提出"大司局"的概念,并从该角度对大部制改革进行解读和探讨,阐述目前部门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内部困境,探索经由部内治理结构的优化来对业务协调、职能整合和司局融合三个命题的破解之道。
- 胡象明陈晓正
- 关键词:大部制
- 地方政府行政监管研究
- 2018年
- 本文将地方政府行政监管看作一个系统结构,对地方政府行政监管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包括:监管的法律、信用制度层面存在的"渗漏";权责界限存在模糊化;监管跨部门之间的协同不足以及监管靶向度较低等,并试图阐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进而得出政府行政监管的未来路径选择机理。
- 贾秀飞
- 关键词:行政监管地方政府系统结构
- 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基于政治机会结构与政府学习维度的检视被引量:2
- 2019年
- 社会抗争关系到利益表达与维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国内的抗争诉求多集中在"权利与利益"方面。社会抗争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场域中包含抗争者、管控者、制度、规则等内容,场域具有非"是非"特征,呈现出一种波动性的"半闭合"状态。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产生离不开政治机会结构,政治机会结构塑造了抗争场域,在场域中放置了政治机会与政治限制。当然政治机会结构是政府"过程学习"的结果,虽然政府有"内生性"学习目标(为人民服务),但是政府的学习也会出现偏差,因而社会抗争行为的场域——政治机会结构——政府的"过程学习",这一衍变过程即是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所在。展望未来,逐步构建回应性政治,在政治吸纳上做功课,遵循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显得尤为重要。
- 贾秀飞
- 关键词:社会抗争场域政治机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