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2009GJC30034)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俞浩刘汉珍肖新周国梁李英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滁菊
  • 3篇多糖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正交试验设计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土壤
  • 2篇缺血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低产
  • 1篇低产原因
  • 1篇多糖含量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10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安徽菊泰滁菊...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俞浩
  • 6篇刘汉珍
  • 5篇肖新
  • 4篇周国梁
  • 3篇陈世勇
  • 3篇汪建飞
  • 3篇李英峰
  • 2篇马世堂
  • 2篇周金星
  • 2篇张孝林
  • 1篇胡能兵
  • 1篇崔广荣
  • 1篇杨剑婷
  • 1篇张子学
  • 1篇毛斌斌
  • 1篇时维静
  • 1篇石海涛
  • 1篇肖靓
  • 1篇韩贻涛
  • 1篇杜金丹

传媒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6
2011年
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以得率为观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索氏提取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滁菊叶黄酮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3,即在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5h滁菊叶中黄酮的得率较高。索氏提取滁菊叶中黄酮,方法简便,有较高的得率。
刘汉珍肖新毛斌斌马世堂杜金丹汪文革
关键词:黄酮正交试验设计
凤尾草多糖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测定凤尾草多糖的方法。方法:通过热浸法提取凤尾草中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结果: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的稳定性实验RSD分别为1.56%和0.68%,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9.35%和2.28%,回收率平均值分别91.71%和99.23%。结论:苯酚-硫酸法具有稳定性好、精密度高,而且回收率实验也较为理想,是测定凤尾草多糖含量较为理想的方法。
周国梁鲍斌俞浩张孝林刘汉珍时维静
关键词:凤尾草多糖含量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酶法提取滁菊多糖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考察了果胶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醇沉浓度等因素对滁菊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酶法提取滁菊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滁菊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酶用量2%、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0℃、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100℃、醇沉浓度80%的条件下滁菊多糖的得率较高。结论:酶法提取滁菊多糖有较高的多糖得率,与水提醇沉法比较能明显提高多糖的得率。
刘汉珍宋飞俞浩周国梁
关键词:滁菊多糖果胶酶正交试验设计
杭菊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确定杭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杭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工艺为温度85℃,pH值7.0,液固比25∶1,醇沉浓度80%时,杭菊多糖的提取率最高。结论该工艺适合菊花多糖的提取。
刘汉珍刘学俞浩周国梁
关键词:杭菊多糖
滁菊总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观察滁菊总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滁菊总黄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Ⅱ导联心电图J点、心肌梗死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滁菊总黄酮能够明显抑制AMI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减小心肌梗死范围,升高血清中SOD活性和6-Keto-PGF1α含量,降低血清CK、LDH活性及MDA、TXB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滁菊总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俞浩周国梁刘汉珍周金星杨剑婷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脂质过氧化血小板功能
滁菊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6
2011年
为解决滁菊种植的产量偏低问题,促进滁菊产业的发展,采用调查走访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滁菊核心种植区域开展滁菊低产原因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滁菊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较低,土壤养分供应不平衡,水分状况不良,连作障碍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等。在今后的种植中应加强以平整土地、培肥土壤、完善田间水利系统为主体的农田基本建设,科学使用养分资源,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或合理轮作,依据滁菊生长发育规律和种植区域的生态条件制定科学统一的栽培管理技术。
陈世勇李英峰史亚东肖新汪建飞
关键词:滁菊低产原因连作障碍生物有机肥
滁菊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观察滁菊总黄酮对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复制急性MIRI大鼠模型,观察滁菊总黄酮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清及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体外血栓长度及干、湿质量,全血及血浆黏度的影响。结果:滁菊总黄酮能显著减小M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C K、L D H活性,升高血清和心肌组织中S O D活性,降低M D A含量和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干、湿质量,改善全血黏度。结论:滁菊总黄酮对大鼠MIRI具有保护作用。
俞浩肖新刘汉珍周金星马世堂张孝林
关键词: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
LaCl_3对菊花幼苗生长过程中CrCl_3胁迫的缓解效应
2011年
以滁菊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LaCl3对滁菊生长过程中CrCl3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LaCl3对CrCl3胁迫滁菊的生根数量、根长、株高和植株重量均具有缓解效应。当CrCl3胁迫浓度的提高到250mg/L时,其缓解效应不明显。同时,在一定范围内LaCl3对CrCl3胁迫滁菊的POD和SOD同工酶的活性均有促进作用,随着CrCl3胁迫浓度的提高,POD同工酶活性及其表达种类逐渐增加,SOD同工酶活性及其表达种类无明显变化。
张子学李文文石海涛胡能兵崔广荣
关键词:LACL3菊花同工酶
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为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108个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滁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表现为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
肖靓李英峰王振陈世勇史亚东汪建飞肖新
关键词:滁菊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
尿素施用量对道地药材滁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道地药材滁菊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施用量的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N1(225kg N/hm2)或N2(450kg N/hm2)处理的酶活性较高,N3(675kg N/hm2)处理的酶活性略有降低;磷酸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以N3(675kg N/h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大。就土壤微生物量而言,土壤微生物C和土壤微生物N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尤其以土壤微生物N变化较为明显。表明适宜尿素施用量有益于滁菊根际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提高,施用量过高则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下降。
肖新李英峰韩贻涛陈世勇史亚东俞浩汪建飞
关键词:尿素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