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1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左丽陈文捷商正玲潘宇周永兵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病毒
  • 7篇登革病毒
  • 6篇细胞
  • 5篇登革2型病毒
  • 5篇登革热
  • 5篇登革热病毒
  • 5篇细胞因子
  • 5篇小鼠
  • 5篇NGC株
  • 4篇TH1/TH...
  • 4篇TH1/TH...
  • 4篇TH1/TH...
  • 4篇2型登革病毒
  • 4篇BALB/C
  • 4篇BALB/C...
  • 3篇血清
  • 3篇发热
  • 3篇分离株
  • 3篇TH2
  • 3篇E基因

机构

  • 13篇贵阳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左丽
  • 6篇潘宇
  • 6篇商正玲
  • 6篇陈文捷
  • 4篇周永兵
  • 3篇王娇
  • 2篇刘世国
  • 2篇刘伟
  • 2篇王定明
  • 1篇杨志军
  • 1篇韦隆华
  • 1篇赵星
  • 1篇舒丽萍

传媒

  • 7篇贵阳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中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对贵州省独山县、兴义市两地夏秋季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登革病毒(DEN)核酸检测,以了解贵州省人群DEN的感染情况。方法2005年6-10月份,收集贵州省独山县、兴义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356份;用常规碘化钠法提取发热病人血清总RNA,用DEN NS1基因区特异性通用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对部分目的条带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氨基酸序列预测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贵州省独山县、兴义市两地夏秋季不明发热病人血清中DEN NS1基因区的核酸阳性率为9.83%(35/356);对其中7份标本(兴义5份,独山2份)进行序列测定,均为DEN-2;根据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证实其与DEN-2-43同源性较高,为97.4%(525/539),7份标本之间的同源性为97.6%(526/539)。结论贵州省独山县、兴义市两地人群中存在DEN感染。
周永兵左丽刘伟谢庭华何成友王定明
关键词:登革病毒核酸检测
登革2型病毒NGC株感染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浓核病毒DNA的扩增和序列测定
2008年
目的:探索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登革2型病毒(Dengue Type 2 virus,DEN2)不敏感的原因。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DEN2新几内亚株(NGC株)NS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设立病毒对照组、病毒DNA酶(DNase)处理组和细胞对照组,通过提取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切、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T-PCR及其酶切产物,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软件比对与白纹伊蚊C6/36细胞浓核病毒(Densonucleosis virus,DNV)基因的同源性。结果:经RT-PCR,细胞和病毒组均出现约1300bp的条带,不能被HindⅢ酶切,而病毒DNase处理组未能扩增出此条带;经GenBank比对,该片段序列与白纹伊蚊C6/36细胞DNV部分序列的同源性达95%以上。结论:C6/36细胞对DEN2不敏感的原因是由于伊蚊C6/36DNV的污染。
王娇左丽周永兵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伊蚊属
登革2型病毒B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蛋白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2011年
目的通过构建登革2型病毒B株E基因区1~476 bp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研制登革病毒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将登革2型病毒B株E基因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E,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菌株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筛选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E原核表达重组质粒,SDS-PAGE分析表明,E基因区部分序列获得高效表达,获得了1株持续分泌抗E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8B3,该单抗为IgG2a亚类。结论成功制备了抗E蛋白mAb,为对登革病毒引起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刘世国郑红陈姗李勤张里克严春潮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2007年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TH1/TH2类细胞因子BALB/C小鼠NGC株间接ELISA法2型登革病毒小鼠血浆
登革热病毒Ⅱ型临床株感染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登革病毒2型临床分离株B株(DEN2B)感染Balb/c小鼠后,其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4,5,6,10(IL-2,IL-4,IL-5,IL-6,IL-10)、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动态变化,并探讨DEN2B株感染后小鼠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应答机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1.用不同剂量DEN2B株经皮下多点注射感染Balb/c小鼠,建立动物模型;2.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DEN2B株感染后各组动物血浆中(体内)IFN-γ,IL-2,IL-4,IL-5,IL-6,IL-10,TGF-β的产生动态。结果:1.DEN2B株感染动物后,各剂量组动物血浆中均检出特异性抗DEN2IgM,IgG类抗体,出现病毒血症及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建立了DEN2B株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2.DEN2B株感染动物后,其血浆IFN-γ,IL-2,IL-4,IL-5,IL-6,IL-10,TGF-β水平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细胞因子产生动态有差异。结论:IFN-γ,IL-2,IL-4,IL-5,IL-6,IL-10,TGF-β等细胞因子与登革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病情关系密切,DEN2B株再次感染阶段以TH2应答为主。
潘宇左丽陈文捷商正玲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登革出血热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类小鼠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浆IL-2、IFN-γ、IL-4、IL-5、IL-6、IL-10的含量。结果:(1)在初、再次感染阶段,DEN2 NGC株各感染组产生IL-4、IFN-γ、IL-2、IL-5、IL-6、IL-10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①在初次感染阶段,NGC株各感染组血浆IL-2、IL-5、IL-6于第4、6、8天出现;在再次感染阶段,各感染组产生IL-2、IL-5、IL-6均于第1天迅速升高;IL-2水平于第4天达高峰(104448.46±13314.1pg/ml),维持5—7天后迅速下降;IL-5于48小时达到高峰(135.125±46.75pg/ml);各组小鼠IL-6产生的动态相似,在再次感染后第1天,达高峰(555.823±44.639pg/ml)后逐渐下降。②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1天,IL-4水平达最高峰(4294.668±349.038pg/ml),IFN-γ则于第4天和第11天达较高水平,两者的产生彼消此长,且产生动态与感染病毒量有关。(2)在初、再次感染阶段,用不同量DEN2 NGC株感染组产生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结论:DEN2 NGC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TH1和TH2应答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TH细胞及其产生的CK在DEN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TH1TH2细胞因子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用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IL-2、IFN-γ、IL-4、IL-5、IL-6、IL-10的含量。结果:1.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DEN2 NGC株各感染组产生IL-4、IFN-γ、IL-2、IL-5、IL-6、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在初次感染阶段,NGC株各感染组血浆IL-2、IL-5、IL-6于第4,6,8天出现;在再次感染阶段,各感染组产生IL-2、IL-5、IL-6均于第1天迅速升高;IL-2水平于第4天达高峰(104448.46±13314.1)ng/L,维持5~7天后迅速下降;IL-5于48h达到高峰(135.125±46.75)ng/L;各组小鼠IL-6产生的动态相似,在再次感染后第1天达高峰(555.823±44.639)ng/L后逐渐下降。(2)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1天,IL-4水平达最高峰(4294.668±349.038)ng/L,IFN-γ则于第4天和第11天达较高水平,两者的产生彼消此长,其水平与感染病毒量有关。2.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用不同量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结论:DEN2 NGC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TH1和TH2应答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TH细胞及其产生的CK在DEN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TH1/TH2类细胞因子BALB/C小鼠NGC株IL-2水平IFN-Γ间接ELISA法
登革2型病毒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蛋白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登革2型病毒NGC株E基因区1~476bp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将登革2型病毒NGC株E基因区部分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命名为pET28a(+)-En;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菌株,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蛋白;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并滴定对C6/36细胞的TCID50。结果:(1)成功构建了pET28a(+)-En原核表达重组质粒,SDS-PAGE分析表明,E基因区部分序列获得高效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23kD,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9%;Western印迹表明该目的蛋白可与登革2型病毒鼠单克隆抗体结合;(2)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原核表达蛋白,纯度达90%;(3)DEN-2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对C6/36细胞的TCID50为10-4.88/0.1ml。结论:pET28a(+)-En可在BL21(DE3)菌株中高效表达,DEN-2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对C6/36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刘世国左丽王娇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基因基因表达
贵州独山、兴义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登革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对贵州独山、兴义两地夏秋季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登革病毒(DEN)分离及鉴定,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贵州省人群DEN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05年6至10月份收集贵州独山县、兴义市两地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356份,并接种于生长良好的单层C6/36细胞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型别鉴定;用DENNS1基因区特异性通用引物进行RT-PCR检测分离的DEN毒株核酸,经序列测定并作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3份病人血清标本可使C6/36发生细胞病变,用单克隆抗体、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鉴定为DEN2;系统发生树分析证明,分离的病毒与DEN2-43、DEN2-44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结论贵州省独山、兴义两地人群中存在DEN感染。
周永兵左丽刘伟谢庭华何成友王定明
关键词:登革病毒病毒分离发热病人血清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中2型登革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夏秋季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2型登革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贵州省不同地区2002和2003年夏秋季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364份,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2型登革病毒特异性IgM,IgG类抗体。结果:病人血清抗2型登革病毒特异性IgG类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2.6%,特异性IgM类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8.4%,特异性IgG,IgM类抗体均阳性为4.7%。42份病人双份血清中,抗2型登革病毒特异性IgG类抗体效价增高4倍或以上为13份(31%);结论:贵州省夏秋季发热病人部分为2型登革病毒感染。
杨志军左丽韦隆华周永兵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登革出血热登革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