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BC217704)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于广锁许慎启周志杰杨帆于遵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气化
  • 3篇气化反应
  • 2篇煤焦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蒸汽
  • 1篇石墨
  • 1篇石墨化
  • 1篇水蒸汽
  • 1篇气化动力学
  • 1篇热解
  • 1篇热解温度
  • 1篇热重
  • 1篇热重分析
  • 1篇微晶结构
  • 1篇煤气
  • 1篇煤气化
  • 1篇金属
  • 1篇灰分
  • 1篇碱金属
  • 1篇焦碳

机构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周志杰
  • 3篇许慎启
  • 3篇于广锁
  • 2篇于遵宏
  • 2篇杨帆
  • 1篇代正华
  • 1篇龚欣

传媒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快速热解温度下的淮南煤焦与水蒸汽气化反应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考察了淮南煤在不同温度下快速热解制得的煤焦与水蒸汽的气化反应,研究发现煤焦的气化反应速率不仅与转化率有关也与气化反应时间有关,对不同热解温度煤焦在x=0.2、t=2min附近时,化学反应速率存在极值或转折点(Q),即反应速率开始急剧减少的点。用未反应芯缩核模型和随机孔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随机孔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更为准确,并将拟合得到的结构参数ψ与煤焦气化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同一种煤焦ψ相近,但ψ与煤焦的气化反应活性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用SEM和XRD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的煤焦表面孔隙结构与微晶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得的煤焦,其形态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热解温度越高,煤焦表面壳状凸起越多,化学反应性降低。此外,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的微晶结构趋于石墨化,化学稳定性增强。
许慎启周志杰杨帆于广锁于遵宏
关键词:高温热解
神府煤焦与CO_2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加压热天平在1173~1323K、0.1~3MPa范围内,对神府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温度、压力对神府煤焦与CO2气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气化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气化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近似呈正态分布,建立了气化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正态分布动力学模型。与随机孔模型对比,发现正态分布时间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煤焦的气化动力学规律。由正态分布模型求得的反应速率常数r0、rm遵循Arrenius定律,lnr0、lnrm对1/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1~3MPa范围,求得的反应活化能为150~185kJ/mol,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许慎启周志杰杨帆于广锁于遵宏
关键词:煤气化热重分析气化动力学
碱金属及灰分对煤焦碳微晶结构及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对原煤、酸洗原煤、酸洗后负载NaOH的原煤在750-1050℃热解制得焦样,用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热解温度、NaOH负载量以及灰分对热解过程中煤焦微晶结构变化的影响,并运用高温高压热天平(PTGA)考察了热解后煤焦的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灰分的存在可以明显减小煤焦的微晶结构参数的变化(堆垛高度Lc、微晶尺寸La、及晶层间距d002),阻碍煤焦的石墨化进程,提高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堆垛高度Lc增大显著,而微晶尺寸La和晶层间距d002变化较小。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岛和煤焦微晶结构参数Lc、d002存在如下关系:lnk0=a(Lc/d002)+b;研究还表明用氧化还原循环机理来描述碱金属的催化作用机理是不恰当的,但碱金属Na的存在可以明显降低煤焦的石墨化程度,提高煤的活性,对煤焦的气化起到部分催化作用。
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龚欣
关键词:气化反应碱金属微晶结构石墨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