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71)

作品数:23 被引量:275H指数:9
相关作者:罗秋菊靳文敏陈可耀高志洋陶卫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城市
  • 5篇亚运会
  • 5篇交会
  • 5篇广交会
  • 4篇会展
  • 4篇会展业
  • 4篇广州亚运
  • 4篇广州亚运会
  • 4篇感知
  • 3篇游客
  • 3篇体育
  • 3篇旅游
  • 2篇动机
  • 2篇上海世博
  • 2篇上海世博会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世博会
  • 2篇体育事件
  • 2篇满意度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城市职业...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金融职业...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21篇罗秋菊
  • 4篇靳文敏
  • 3篇陈可耀
  • 2篇陶卫宁
  • 2篇高志洋
  • 2篇孔蕾
  • 1篇卢仕智
  • 1篇庞嘉文
  • 1篇杨云露
  • 1篇朱峰
  • 1篇卢相宇
  • 1篇彭冰洁
  • 1篇梁宇婷
  • 1篇梁仲怡
  • 1篇杨娟
  • 1篇张安安
  • 1篇李艳平
  • 1篇林潼

传媒

  • 7篇旅游学刊
  • 3篇人文地理
  • 3篇热带地理
  • 3篇旅游论坛
  • 2篇旅游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运会开幕式对广州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仪式理论的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既是体育事件的仪式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事件。基于事件与仪式理论视角,阐述亚运会开幕式的文化呈现及文化象征符号意义,透过举办地本地居民对具有本地文化表征事件的态度,分析亚运会开幕式事件与举办地文化的关系,探讨在事件背景下文化认同的呈现及可能的变化趋势。透过对作为阈限的事件、事件的文化表演、事件的文化时代连结、事件对地方意识的激发等关系的阐释,呈现亚运会开幕式的文化认同。研究发现:①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事件唤起的情绪是文化本体认同的体现,事件亦提供认识文化体系中文化符号及其意义的一个途径,同时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事件推进了文化的整合;②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事件影响文化认同的过程需要相关群体的积极参与,只有将暂时的情绪转化成人们对于文化的主动性思考、认知与认同,事件的刺激作用才能得以延续并最终作用于文化认同。此外,事件对文化认同的影响需要在时间延伸上进行讨论和完善,事件后文化的发展状态也需要被关注。
罗秋菊林潼
关键词:体育事件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文化认同仪式理论
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触媒效应研究——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例被引量:15
2010年
本文基于城市触媒视角,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案例,探讨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触媒效应。研究表明:其一,会展中心具有变化、综合的触媒效应,它存在触媒强度、触媒对象和触媒机理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触媒强度呈现距离衰减规律,触媒对象主要是与会展相关的形式和项目,且受到城市其他元素的作用增强或减弱;其二,会展中心带动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提升房地产的价格,影响房地产的功能定位;其三,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来源于会展中心以及其所承载的会展活动两个方面。
罗秋菊卢仕智
关键词:会展中心城市触媒房地产
居民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影响的感知变化研究——基于事件举办前视角被引量:31
2010年
现有大多数研究是从"反馈问题(reactive)"的视角出发研究事件活动发生之后的影响结果。将研究重心转向大型事件发生之前的规划和管理阶段,以积极的"未雨绸缪(proactive)"视角审视大型事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居民的感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广州亚运会举办前,先后相隔5.5个月对居民进行调研,研究显示,随着举办时间的推近,居民对大型事件的影响感知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的变化表现一是居民对大型事件关注度增加,居民作为东道主的自我存在感有增强之势;二是居民对大型事件的感知由无形影响逐渐转化为有形影响;三是居民对大型事件的社会成本的感知越来越强烈,对经济成本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感知减弱,同时对社区利益的感知有逐渐增强之势;四是居民对事件的态度越来越理性,对负面影响的关注有增强之趋势。
罗秋菊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事前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事件学术发展研究——以2000-2012年《Event Management》载文统计为例被引量:7
2014年
旨在与戴光全和保继刚(2003)进行对话,该文已发表近10年,而这10年间事件研究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主体以及研究趋势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以2000—2012年《Event management》发表的43卷共273篇文献作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量方法,对文献特征及主题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事件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事件起步早发展快的国家;研究涉及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且高度分化延伸;学科研究的核心点和热点一致,集中在事件旅游、事件管理、事件影响、事件参与等方面;事件研究主体内容包含事件旅游及影响研究、事件本身原真性和参与度研究、事件管理研究。研究还表明事件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打破了原来比较单纯的学科关系,其未来将融合不同学科的范式,形成相互交叉、兼容、渗透的研究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与戴光全和保继刚提出的事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传播媒介、大众文化、公共关系和休闲旅游等4个学科领域,内容涉及事件管理研究、事件供求关系研究和事件影响研究存有一些差异,尤其对事件旅游和事件参与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本文结论与Getz(2008)提出的事件三类研究话语体系观点吻合,分别对应事件旅游体系、经典话语体系和事件管理体系。
罗秋菊李艳平
关键词:EVENTMANAGEMENT社会网络共词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民营会展企业成长路径研究——以广州光亚展览公司为例被引量:38
2011年
文章以我国民营会展企业的典型代表——广州光亚展览公司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三个严谨的分析步骤,分析案例企业的成长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光亚公司的成长沿着"先收后放,柔道运势"型的成长路径,在快速成长、质变式成长和跨越式成长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成长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文章提出了基于案例企业成长的过程、路径和影响因素三者相关关系的逻辑传导机制,对快速成长的民营会展企业有现实意义,希望给该领域尚是盲点的理论研究提供启示。
罗秋菊陈可耀
关键词:扎根理论影响因素译码
“赛中会”型会议旅游者的综合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研究——以2011年深圳FISU学术大会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与营销推广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流行的趋势。本文以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例,就大会期间举行的FISU学术大会与会者的旅游动机、综合形象感知以及后续旅游意向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双变量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1)与会者的旅游动机不仅与学术大会本身有显著的关系,同时还会对更大范围内的赛事以及整个目的地认知形象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2)受大运会作为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中心事件"的影响,与会者对赛事的认知形象可以对目的地情感形象以及后续的目的地旅游意向产生作用;同时,会议型旅游者对深圳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认知也多集中在"节事"这个维度,并进而对目的地情感形象以及旅游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发展事件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陶卫宁高志洋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感知
参会者的动机对会后行为的影响及参会决策模型——以“可持续和可替代性旅游国际研讨会”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会议旅游是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之一,协会会议占会议市场70%以上,对协会会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协会会议中的研讨会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某学术会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对学术会议参会者的动机及其参会决策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发现:第一,中国学术会议参会者动机包括6大因子,显示出"学术—关系"的二元特征。第二,会后行为是参会动机和满意度二者影响之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对会后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参会动机对会后行为的影响起次要作用。第三,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参会决策模型进行了修正。
朱峰罗秋菊
关键词:满意度
会议筹办机构内部信息沟通结构研究——以首届亚洲能源论坛秘书处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选取首届亚洲能源论坛秘书处作为案例,运用社会网络方法,通过档案法和深度半结构访谈法获得数据,从整体视角研究会议筹办机构内部信息沟通结构的特点。研究发现,会议筹办机构内部的信息沟通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实时性,其信息沟通结构的规模与组成模式存在阶段性变化,而且愈临近会期,结构成员愈加紧密地围绕着核心成员和部门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合作。
罗秋菊孔蕾
关键词:社会网络
基于博文分析的上海世博会旅游体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大型事件的旅游体验与一般旅游体验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两者的差异研究尚不多见。以126篇博文为研究样本,运用RostCM、MAXQDA软件辅助文本内容分析,从五大方面提取信息点阐述上海世博会游客体验的类别及其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世博会作为大型事件的典型代表,具有不同于一般旅游吸引物的独特性,基于此提出世博会旅游体验双维度分类模型,两个维度是"核心"对应"附带"体验、"实质"对应"象征"体验,并据此将世博会园区内旅游体验划分为4类;(2)世博会某项体验的重要性与其是否是核心体验或实质体验无关,某项体验也并不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世博会旅游体验的重要性实则带有很鲜明的世博特征;(3)四类体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罗秋菊孔蕾
关键词:文本分析世博会旅游体验
城市会展业资金类政策效果评估——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我国城市会展业资金类政策可模仿性强,容易引起业界敏感和关注,也最容易表明政府态度,其出台具有明显的区域传播与扩散特征。文章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例,依据韦德(Vedung,1997)、陈振明(2003)、谢明(2004)以及周炼石(2006)等学者对政策效果评估的模式和方法,以地方政府、主办方、场馆经营方、参展企业、展览行业协会、会展业界人士作为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分别论证了主办方、参展企业两方政策主体的感知和态度,并进而站在整个会展行业健康发展的立场,运用寻租理论及补贴理论综合评估资金类政策的利弊和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税改政策兼备公平与效率;(2)对主办方的场租补贴政策产生悖论;(3)补贴利弊共存,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使其有更多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却也助长了企业的依赖心理,使得政府退出资助变得困难;(4)补贴总体效果是低效的,弊大于利:对参展企业的补贴收效甚微,甚至诱发不良效应;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寻租现象;缺乏公平性。
靳文敏罗秋菊
关键词:会展业主办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