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114)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3
相关作者:谢裕安罗小玲梁安民匡志鹏吴继宁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树突
  • 12篇树突状
  • 12篇树突状细胞
  • 10篇肝癌
  • 7篇肿瘤
  • 6篇免疫
  • 4篇树突状细胞瘤...
  • 4篇细胞瘤
  • 4篇细胞瘤苗
  • 4篇瘤苗
  • 4篇抗肿瘤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肿瘤作用
  • 3篇细胞毒
  • 3篇抗原
  • 3篇抗肿瘤作用
  • 3篇甲胎
  • 3篇甲胎蛋白

机构

  • 1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肿瘤防治...

作者

  • 13篇谢裕安
  • 12篇匡志鹏
  • 12篇梁安民
  • 12篇罗小玲
  • 11篇吴继宁
  • 3篇杨帆
  • 2篇葛莲英
  • 1篇王娟
  • 1篇李媛媛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文摘...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肝癌免疫基因治疗被引量:2
2007年
随着树突状细胞疗法的兴起和应用,很多学者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上研究了应用负载肝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肝癌的途径、效果及机制,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癌,取得了较好疗效,为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防肝癌术后转移复发提供新的途径。
罗小玲梁安民
关键词:肝肿瘤树突状细胞免疫基因治疗
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肝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1-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谢裕安匡志鹏李媛媛罗小玲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移植性肝癌树突状细胞瘤苗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5年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指转输具有抗瘤活性的效应细胞治疗肿瘤。目前ACI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根据诱导方法和来源的不同效应细胞常包括如下几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u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淋巴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
谢裕安
关键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效应细胞抗瘤活性TIL肿瘤生物治疗淋巴因子
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CTL的抗肿瘤效应
2007年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体外杀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采用乳酸脱氢酶(LDH)4h释放法检测CTL在体外对CT26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存活期。结果:负载CT26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肿瘤特异CTL,该CTL对CT26细胞有高效而强烈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83.95±11.25)%,而对B16细胞、3LLLewis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12.75±5.36)%和(11.38±4.57)%。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并能治疗荷瘤小鼠。提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诱导的CTL可能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罗小玲民谢裕安民葛莲英民匡志鹏民吴继宁民梁安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肿瘤抗原
甲胎蛋白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瘤苗对诱发性小鼠肝癌发生发展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构建小鼠甲胎蛋白(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评价其在C57BL/6J小鼠自然肝癌诱发过程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诱导、扩增DC。将表达mAFP的重组腺病毒颗粒转染DC,检测转染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MHCI、MHCII、CD18a(LFA)、CD54(ICAM)、CD80(B7.1)和CD86(B7.2)等的变化。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单纯接种DC组、接种转mAFP基因DC(pAdBM5-mAFP-DC)组、单纯接种重组质粒(pAdBM5-mAFP)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肋部注射5×10^5个细胞,连续免疫3d,以后每7d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构建了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mAFP基因转染后的DC表面高表达MHCⅠ、MHCⅡ、CD18a、CD54、CD80和CD86等共刺激分子,其分子表达率分别为69.3%、41.0%、42.1%、63.2%、39.4%和38.6%,与转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接种DC组、pAdBU5-mAFP-DC组、pAdBM5-mAF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65.0%、25.0%、70.0%和75.0%,pAdBM5.mAFP.DC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对肝癌的发生有免疫保护作用。
谢裕安匡志鹏梁安民罗小玲杨帆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甲胎蛋白免疫保护
mAFP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次),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匡志鹏谢裕安杨帆罗小玲梁安民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肝癌病理形态学
pcDNA3.1-mA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细胞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AFP,观察其在293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Hepa1-6小鼠肝癌细胞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小鼠甲胎蛋白(mAFP)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测序确认后,插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双酶切鉴定。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将构建的重组载体转染293肿瘤细胞,检测AFP蛋白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mAFP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AFP,脂质体转染后可检测到mAFP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pcDNA3.1-mAFP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开展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匡志鹏谢裕安梁安民罗小玲吴继宁
关键词:PCDNA3.1原发性肝癌
肝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与功能的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及其功能异同,探讨能否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出功能正常、具有抗肿瘤作用的DC疫苗。方法取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分离DC前体细胞,应用rhGM-CSF、rhIL-4及肝癌细胞抗原诱导DC。观察DC生长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乳酸脱氢酶4小时释放法检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瘤活性。结果从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诱导的DC具有相似的生长过程和细胞形态及功能,其表面分子HLA-DR、CD1a、CD83、CD80、CD86、ICAM-1的表达水平、DC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所诱生的CTL杀瘤活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出功能正常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DC瘤苗,为以DC基础的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罗小玲谢裕安梁安民匡志鹏吴继宁
关键词:肝肿瘤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肝癌免疫治疗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介导的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制备肿瘤细胞性抗原冲击致敏体外培养的DC,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内外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能力。结果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和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非同种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经BEL7402肿瘤细胞抗原致敏的DC经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野生型BEL7402细胞的再攻击,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出现延迟,生长减慢。结论DC具有强大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在体内外均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谢裕安罗小玲梁安民葛莲英匡志鹏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癌细胞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
肝癌树突状细胞瘤苗诱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负载肝癌抗原的肝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于体外用rhGM-CSF和rhIL-4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DC,并用肝癌细胞抗原冲击致敏,制成负载肝癌抗原的肝癌DC瘤苗。肝癌DC瘤苗活化自体T淋巴细胞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of T-lymphocytes,CT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L分型;乳酸脱氢酸(LDH)4 h释放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MTT法检测肝癌DC瘤苗及其活化CTL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肝癌DC瘤苗活化的CTL培养上清中IL-12、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经肝癌DC瘤苗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群中,CD56+细胞数量显著减少,CD4+T和CD8+T细胞数量增加,其中以CD8+T细胞增加较明显;细胞毒实验显示,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与致敏DC的肝癌抗原无关的CT26结肠腺癌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单纯肝癌DC瘤苗或其激活的CTL培养上清也表现出较强的抑瘤作用,而且这种抑瘤作用具有广谱性,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在CTL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IL-12、TNF-α和IFN-γ的含量。结论:肝癌DC瘤苗不仅诱导了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CTL杀伤作用,而且可激活CD4+T和CD8+T细胞分泌IL-12、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以非杀伤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挥非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
罗小玲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
关键词:癌症疫苗树突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