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11010401010)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孟冠华张俊刘宝河孙曼万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教育部中冶华天工程技术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废水
  • 3篇催化氧化
  • 2篇动力学
  • 2篇染料废水
  • 2篇微波辐射
  • 2篇活性炭
  • 2篇焦化
  • 2篇焦化废水
  • 2篇非均相
  • 2篇非均相催化氧...
  • 2篇FE
  • 2篇臭氧
  • 2篇臭氧氧化
  • 1篇电-FENT...
  • 1篇性能表征
  • 1篇宣纸
  • 1篇亚甲基
  • 1篇亚甲基蓝
  • 1篇盐量
  • 1篇氧化法

机构

  • 8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冶华天工程...

作者

  • 4篇孟冠华
  • 3篇孙曼
  • 3篇刘宝河
  • 3篇张俊
  • 2篇万彤
  • 1篇刘再亮
  • 1篇周江文
  • 1篇徐微
  • 1篇程寒飞
  • 1篇蒋彬
  • 1篇申林
  • 1篇孟海玲
  • 1篇张回
  • 1篇朱丽莎
  • 1篇邱菲
  • 1篇方玲
  • 1篇秦玮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Fenton法降解低含盐量反渗透浓缩液中腐植酸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采用碳毡-Pt电-Fenton体系处理模拟低含盐量反渗透浓缩液中的腐植酸的影响因素和降解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COD_(Cr)去除率为评价指标,以Fe^(2+)添加量、通氧量、电流密度、pH为考察因素,探讨了不同条件对电-Fenton体系ρ(H2O2)和COD_(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Fenton法降解模拟反渗透浓缩液,较低的含盐量有助于COD_(Cr)的去除,与高含盐量(1 000~2 000 mg/L)相比,在低含盐量(500~1 000 mg/L)条件下COD_(Cr)去除率提高10%~20%;并且最佳条件下实际电流效率(GCE)达到15.6%,电化学能耗为32 kW·h/kg.最佳反应条件:通氧量为0.3 m^3/L,Fe^(2+)添加量为0.1 mmol/L,电流密度为3.5 m A/cm^2,pH=3,在该条件下反应180 min时,电-Fenton体系产生的ρ(H2O2)为105 mg/L,可使ρ(COD_(Cr))由150 mg/L降至16 mg/L,COD_(Cr)去除率达到90%.研究显示,较宽的pH范围(3~7)内碳毡-Pt电-Fenton体系对腐植酸的降解表现稳定,COD_(Cr)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
孟海玲刘庭蕾刘再亮朱丽莎
关键词:电-FENTON腐植酸
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诱导载铜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被引量:5
2017年
以焦化废水好氧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诱导载铜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焦化废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催化剂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各影响因素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焦化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可知,微波功率、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微波功率与微波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模型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微波时间5 min,催化剂用量20 g·L^(-1),COD去除率为84.23%,在该条件下通过两次验证实验得出结果平均值为82.63%,预测值与测定值相对误差为1.90%,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孟海玲张回刘再亮朱丽莎
关键词:焦化废水微波催化氧化载铜活性炭响应曲面法
Cu/C-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印染废水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u/C-Al2O3。以Cu/C-Al2O3为催化剂,臭氧为氧化剂,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催化臭氧化处理,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浓度、pH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9,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O3质量浓度为55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60%,色度去除率达到96%。
孟冠华刘宝河万彤孙曼张俊
关键词:非均相催化氧化臭氧印染废水
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被引量:9
2012年
以自制复合颗粒为载体,采用混合-浸渍煅烧法,制备了CuO/C-Al2O3-凹凸棒,考察催化剂在处理酸性大红和活性蓝X-BR染料废水中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酸性大红和活性蓝X-BR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60℃,氧化剂的投加量为80 mL/L,pH值为2,催化剂的投加量分别为40、30 g/L。催化剂稳定性好,重复利用10次后对酸性大红的去除率仍达85%以上。将粉末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凹凸棒复合制成载体,为染料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孟冠华刘宝河万彤程寒飞孙曼张俊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凹凸棒氧化铜
高效微波辐射制备Fe-MSB对磷的吸附
2018年
采用高效微波辐射法,以Fe_2(SO_4)_3为改性剂对钠基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硫酸铁改性钠基膨润土(Ferric sulfate modified sodium bentonite, Fe-MSB)。通过对基本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后,分析试样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探讨反应条件对Fe-MSB吸附磷的影响,运用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钠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Fe-MSB投加量为20g/L、初始pH为6、温度为303K和振荡时间为120min时,制得的Fe-MSB对磷的吸附效果最佳,磷的去除率高达98.72%;Fe-MSB吸附磷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达时相关性最好;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Fe-MSB对磷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其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吸热、不可逆的过程。
孟海玲朱丽莎刘再亮刘庭蕾马馥清
关键词: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
酸析—曝气微电解预处理宣纸造纸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安徽省泾县某宣纸厂檀皮清洗环节产生的黑液与抄浆工段白水组成的造纸废水作为处理对象,采用酸析-铁碳微电解进行预处理以削减污染负荷,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结果表明,酸析、铁碳微电解两个过程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和色度,酸析-微电解对宣纸造纸废水的COD、色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62.8%-73.1%和71.3%~89.1%,曝气微电解反应过程可有效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能,GC/MS检测表明铁碳微电解作用可破坏废水中某些有机物的结构,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可改善出水的可生化性;微电解反应系统进水COD浓度小于3000mg/L时,微电解系统出水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不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申林徐微秦玮周江文蒋彬
关键词:酸析曝气微电解造纸废水可生化性
高效微波辐射制备Fe-MSB和Al-MSB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高效微波辐射法,分别以硫酸铁和硫酸铝为改性剂,对钠基膨润土(SB)进行改性,制得硫酸铁改性钠基膨润土(Fe-MSB)和硫酸铝改性钠基膨润土(Al-MSB)。采用单因素试验,以Fe-MSB和Al-MSB对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率为验证效果,探索最佳制备条件;通过Fe-MSB、Al-MSB和SB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表征,分析改性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Fe-MSB最佳制备条件下,硫酸铁投加量为0.08 g/g,微波功率为低火,微波时间为6 min时,磷的去除率和残留浓度分别为99.92%和0.02 mg/L;在Al-MSB最佳制备条件下,硫酸铝投加量为0.10 g/g,微波功率为中低火,微波时间为7 min时,磷的去除率和残留浓度分别为98.82%和0.30 mg/L;改性后Fe-MSB和Al-MSB的孔隙、层间距和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大,吸附性能明显提高,且Fe-MSB的吸附性能高于Al-MSB。
孟海玲朱丽莎刘再亮刘庭蕾周科
关键词:硫酸铁硫酸铝钠基膨润土
剩余污泥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以焦化废水脱水污泥为载体、ZnCl2为活化剂和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采用一步法制备污泥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当ZnCl2浓度为4 mol/L、固液比1∶3、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40 min时,制备的污泥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性能最佳。利用制备的催化剂对活性红X-3B、弱酸性艳红B、活性蓝X-BR溶液进行脱色处理,研究反应时间、染料浓度、溶液pH、催化剂投加量和H2O2用量对染料脱色性能的影响。最佳条件下,3种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到90.7%、97.5%和94.4%。对脱色数据进行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3种染料废水脱色反应分别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
孟冠华孙曼刘宝河张俊
关键词:污泥催化剂亚甲基蓝染料废水脱色
臭氧氧化法连续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连续通入废水和臭氧的方式,利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为151~183 mg/L、pH约为8),并通过添加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探究了臭氧氧化的机理。在不调节废水pH、臭氧投加量12.15mg/L、废水流量2 mL/min的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54.5%,出水COD达到GB 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稳定运行时,降解1 kg COD需投加臭氧741.1 mg。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自身氧化和羟基自由基氧化同时存在,且以羟基自由基氧化为主。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 min^(-1)。
孟冠华邱菲方玲司晨浩
关键词:臭氧氧化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反应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