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01035)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于广涛徐向东赵宏展曲庆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挪威船级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危险源
  • 1篇阴阳
  • 1篇阴阳调和
  • 1篇生产安全
  • 1篇企业
  • 1篇企业生产系统
  • 1篇组织学习
  • 1篇危险分析
  • 1篇危险源辨识
  • 1篇文化
  • 1篇解空间
  • 1篇价值观
  • 1篇价值观结构
  • 1篇安全管理
  • 1篇安全管理体系
  • 1篇安全控制
  • 1篇安全文化
  • 1篇本土
  • 1篇本土化
  • 1篇本土化研究

机构

  • 4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挪威船级社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4篇于广涛
  • 2篇赵宏展
  • 2篇徐向东
  • 1篇富萍萍
  • 1篇刘军
  • 1篇曲庆

传媒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南大商学评论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实现——生产安全问题确认和求解的视角被引量:18
2009年
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工作与日常安全管理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首先借助企业生产安全"问题空间"和"解空间"的概念,探讨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后,围绕企业具体安全问题的确认和求解,分析了如何在组织层面通过三阶"学习循环"推进体系功能的实现;最后,基于RACI模型探讨了如何在个体层面支持和响应组织层面的各阶"学习循环"以真正实现体系的功能。总之,"两张皮"现象主要来自企业生产安全"目的"和"手段"不能有效对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功能实现应从辨识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入手。
赵宏展徐向东于广涛
关键词:解空间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学习
阴阳调和: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观结构被引量:8
2007年
有着悠久、独特文化传统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研究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与结构,对准确刻画中国人乃至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存在重要学术意义。本研究采用本土化方法研究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观结构,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原始价值项目,通过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问卷建构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调查项目,预试后确定了79个项目的中国人价值观调查工具。共收集了2089份来自全国五个城市的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有效问卷。对其中的一半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包括社会和谐、仁爱友信、开拓创新、成就权力、中庸传统、安居乐业、家庭美满、快乐人生、人情关系和自由平等等10种价值取向,并可进一步分成"阴""阳"两个类别。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主导价值观包括家庭美满、仁爱友信和自由公正等,不同性别和不同性质的被试主导价值观是一致的,只是相对而言,男性更强调开拓创新、人情关系等"阳"性价值观,女性更强调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等"阴"性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和工作群体的价值观基本相同,相对而言,工作群体的被试更强调成就权力。
于广涛富萍萍刘军曲庆
关键词:本土化研究
行为科学关于安全控制的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被引量:13
2009年
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探讨人的因素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笔者从个体因素、群体因素、组织因素以及跨水平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等4个方面总结了行为科学关于安全控制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个体、群体和组织因素在内的整合性事故发生路径模型,指出行为科学关于安全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尤其是需要深入揭示一些高阶变量,如领导、组织学习等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机制,以及采用跨层次的方法来探讨组织因素、群体因素和个体因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于广涛
关键词:安全文化
企业生产系统危险源的结构、特征及其辨识被引量:15
2008年
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企业的生产系统可看作是一个多层递阶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能呈现不同的安全状态;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表明,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功能缺陷是危险源可能的存在形式,而企业生产系统的集成缺陷是其安全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危险源具有层次化的结构和对象化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要全面认识企业生产系统的危险源,需在对工作场所危险生成和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基本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系统状态和功能进行分析。总之,综合应用多种危险源分析和辨识方法,从系统要素、系统状态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可更好地认识危险源。
赵宏展徐向东于广涛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分析危险源辨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