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630339)
- 作品数:9 被引量:355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群杨兴柱顾朝林卢松韩卢敏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16
- 2011年
-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卢松
- 境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被引量:20
- 2012年
-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热潮的掀起,旅游业作为减碳的重要部门,其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立足旅游碳排放视角,对国外关于旅游业三大主体碳排放的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的公众认知、旅游碳足迹测度、碳抵消目标及具体措施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据此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框架,提出旅游碳足迹测度及碳减排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深入揭示了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并为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 王群杨兴柱
- 关键词:旅游业碳排放
- 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被引量:120
- 2011年
- 旅游流是旅游现象和旅游业的基础,也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国内旅游流驱动力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从旅游流空间分布简单描述转向多学科视角的机制探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深入剖析旅游流驱动机制,构建旅游流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旅游流形成理论基础涉及心理学的推拉理论、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旅游流驱动力包括旅游者的外在驱动力、旅游需求的外在动力、旅游供给的外在动力、距离阻力、惯性力、空间结构力等。结合旅游流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驱动力,构建了旅游流驱动机制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反映了形成旅游流的动力来自旅游活动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由客源地旅游需求推动和旅游地吸引所构成,同时还受两地阻力、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结构影响。概念模型也体现了综合性、整体性,是动态发展变化的。
-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
- 关键词:旅游流驱动力
-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兼论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被引量:24
- 2011年
- 我国目前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郊型乡村旅游,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景区边缘乡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景区环境等.本文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并以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即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整合资源与景区形成互补;在功能定位上,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在布局模式上,实现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实现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
- 韩卢敏焦华富李俊峰
- 关键词:乡村旅游黄山风景区
- 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被引量:135
- 2013年
- 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论文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能源消费结构、居住条件、环境卫生5个方面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皖南旅游区进行实证测度,探讨该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①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总体上呈现"双核突出,中部跟进,外围凹陷"的异质异构空间格局;②基础设施空间呈现"三核并驾,北高南低"分布结构,主要位于屯溪区、青阳县和案例区北部,展现东西向渐变特征;③公共服务设施兼具"双核"分布特征;④能源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呈现以屯溪区为核心的单核结构;⑤环境卫生则主要集中在在歙县和宁国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发展、地域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作用大小、方向存在明显差异。气候条件、贫困程度、空间距离3个因子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产生负向影响,其余因子均为正向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等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长期延续积累下来的对人居环境质量起到相对稳定作用。旅游发展过程中注入的一系列新型人地关系因素是当前影响皖南旅游区人居环境关键性驱动力。影响因子与评价因子两组变量之间存在典型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同时,影响因子对人居环境质量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其他变量对人居环境质量产生间接作用效果。
- 杨兴柱王群
-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熵值法皖南旅游区
-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区域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旅游高等教育布局发生怎样的变化及变化是否合理是当前我国旅游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区域大众化、稳定性和生源流动性出发,分析表明:核心区多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始终居于劣势地位;稳定能力薄弱,且省际之间发展稳定性差异明显;生源流动性相对较弱,生源结构及受益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种旅游高等教育区域差异成因,既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教育投入等直接相关,也受到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政策影响。
- 杨兴柱陆林
-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影响因素
- 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被引量:31
- 2011年
- 将传统分析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空间数据模型,采用Surfer动态图,实态模拟南京旅游客流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南京市内部旅游流位序—规模分布非常典型。流量规模参数|q|大于1,但一直趋于减小,说明极化作用、不均衡发展仍是旅游流空间格局演变中主要特征。②南京市旅游流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1995~2005年间,全局Moran's I指数有一定的波动,1995年Moran's I最小,2001年后,全局Mo-ran's I快速扩大。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关联程度逐渐增强,局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Local Mo-ran's I显著性检验表明,南京旅游流在局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象限由1995年4个增至2005年8个;"低高"象限由1995年2个增至2005年8个,而"高低"象限变化不明显。③通过R型和Q型因子分析,识别了4个重要的旅游集聚场和扩散场,但首级集聚场和扩散场强度非常大。首级核旅游吸引力具有较广的吸引范围,且吸引景区级别较高。其它3个核吸引范围呈现分片区特征。扩散场分布相对均衡且"大分散、小集聚"。④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南京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变化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南京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变化模式呈现出空间层次性、动态变化性特征。旅游流空间分布呈现从少数旅游节点向多数旅游节点转变,旅游节点体系逐渐发育成熟。
-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卢松
- 基于学校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行业忠诚度培养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旅游业的空前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然而,这类人才的主体——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行业的忠诚度却非常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文章剖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行业忠诚度不高的原因,并着眼于现实,从学校层面入手,提出应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培养、加大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素质熏陶等措施,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忠诚度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群杨兴柱
-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学生
- 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被引量:16
- 2011年
- 低碳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遇到了诸多困境。该文纵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结果,从旅游者碳排放认知、旅游业碳足迹测度和碳补偿措施有效性等方面,梳理与分析了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提出理论上应从澄清相关概念、界定旅游业系统、统一碳足迹测度口径、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等方面加强研究,实践上应从政府领导、主体参与、重点领域突破、多重措施并举等方面建立低碳旅游实施机制,以期丰富旅游环境研究视角,为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王群章锦河
- 关键词:低碳旅游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