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320300)

作品数:53 被引量:181H指数:7
相关作者:夏善红祁志美孙楫舟边超佟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电子电信
  • 13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0篇传感器
  • 29篇感器
  • 29篇传感
  • 11篇网络
  • 11篇纳米
  • 10篇无线传感
  • 10篇传感器网
  • 10篇传感器网络
  • 9篇无线传感器
  • 9篇无线传感器网
  • 9篇无线传感器网...
  • 7篇电化学
  • 7篇无线
  • 6篇水质
  • 6篇水质监测
  • 5篇电化学传感
  • 5篇电化学传感器
  • 5篇化学传感器
  • 4篇氨氮
  • 3篇灵敏度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电...
  • 9篇中国科学院微...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合...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东电子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夏善红
  • 12篇祁志美
  • 9篇边超
  • 9篇孙楫舟
  • 8篇佟建华
  • 8篇陈杰
  • 7篇金仁成
  • 6篇吴康兵
  • 6篇张虹
  • 5篇潘科
  • 5篇刘学勇
  • 5篇逯丹凤
  • 5篇左勇
  • 4篇陈敦军
  • 4篇卞贺明
  • 4篇胡立群
  • 4篇韩泾鸿
  • 3篇车志平
  • 3篇朱明
  • 3篇张喆

传媒

  • 6篇分析化学
  • 4篇单片机与嵌入...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电子与信息学...
  • 3篇纳米技术与精...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篇传感器世界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物理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仪表技术与传...
  • 2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电子科技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仪表技术
  • 1篇微电子学与计...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17篇2011
  • 15篇2010
  • 5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适用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协议被引量:7
2010年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高效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协议。以源路由的方式建立多路径,中间节点通过有选择的转发RREQs,降低路由建立开销。将链路质量量化为数据接收率,利用数据接收率、节点能量及路径跳数等,定义了路径效率模型,将路径效率模型引入到路由建立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与SMR及TinyONDMR协议相比,新协议建立路由的开销更低,所建路径上节点能量分布更理想,进行数据传输时的能量效率更高,同时不会显著增加路径的传输时延。
金仁成秦纪云高腾王立鼎胡熠东
关键词: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多路径路由
分布式探测器系统测量数据的无线传送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在一个广阔区域中监测水质变化,需要布居多个智能传感器,采用无线数据传送是理想的数据汇总方式。分析比较了无线射频模块、GSM模块、GPRS模块的特性,给出了本地单片机与这3种模块进行连接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3种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传送;同时也给出了在一种分布式系统中对终端数据信息的识别方法。所建立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分布式水环境监测系统已投入试验应用。
胡立群陈敦军张开骁
关键词:GSMGPRS模块数据传送
纳米铜COD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正>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一定条件下,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被强氧化剂氧化消耗的氧化剂所对应的氧的浓度。传统的COD测定方法不仅分析时间长,而且操作复杂,成本高。电化学分析方法具备灵敏、...
杨金泉程芹吴灿吴康兵
基于虚拟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部署策略被引量:11
2014年
为提高大规模密集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力的节点分簇动态部署策略.将传统基于虚拟力的节点动态部署分成簇间部署与簇内部署两阶段,以达到打破网络中部节点受力平衡、降低部署过程中簇间干涉、提高节点覆盖率的目的.利用二元感知模型对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VPF算法及VFA算法,该策略在随机部署大量密集节点的网络中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与显著的优化效果,覆盖率最终可达90%以上,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控制要求.
金仁成韦宁徐浩王立鼎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虚拟力
基于复合光波导偏振干涉技术的高灵敏度生化检测仪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射频溅射技术在一个单模玻璃光波导的局部表面淀积一层两端呈梯度的高折射率透明氧化物薄膜,形成低损失、高灵敏度平面复合光波导芯片。这种结构能够使得玻璃光波导内沿同一路径传播的横电基模(TE0)与横磁基模(TM0)在梯度薄膜区间产生纵向空间分离,导致TE0模的消逝场相比TM0模显著增强。利用复合光波导芯片,结合棱镜-样品池组合体和集成式选偏光探测器研制出基于偏振干涉测量的OWG-01型生化检测仪。对液体折射率响应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光波导芯片的热光效应非常小,而仪器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待测液体自身的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
祁志美刘瑞鹏逯丹凤
关键词:传感器
用于氨氮检测的三维微纳氨气传感芯片及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该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多层微结构的安培型氨气三维微纳传感芯片,并构建了以此微传感芯片为敏感单元的氨氮检测系统,探索了使用安培型氨气微传感器检测氨氮的方法。该微传感芯片采用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使用聚合物键合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实现了微传感器多层结构的封装。使用纳米铱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能力,可使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Ag/AgCl微参比电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使用自行设计的氨氮检测系统对氨氮样品进行检测,对微传感器的时间响应特性、浓度响应特性、重复性及选择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0.5~10 mg/L的测试范围内,检测电流与氨氮浓度保持良好的线性,灵敏度为1.62μA/(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重复性偏差为5.73%。同时,传感器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
卞贺明边超佟建华孙楫舟张虹韩泾鸿夏善红
关键词:水质监测氨氮
小型水样氨氮自动光学检测装置被引量:5
2014年
研制了基于气相可逆比色法的小型水样氨氮自动光学检测装置样机,该装置主要由样品室、测试室、自动进样模块和数据处理与控制电路组成。以不同浓度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氨氮样品测试了样机性能,建立了样机吸光度与氨氮浓度的线性依赖关系式;通过比较样机对氨氮标样的测试值和样品标准值,验证了样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样机能够在室温下对水样氨氮进行连续长时间的自动检测,具有较好的测试重复性,探测极限约为0.04mg/L(以N计),低于国家标准对一类水的检测上限(0.15mg/L,以N计)。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小,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对水样进行复杂预处理,适合水环境现场的快速检测。
逯丹凤李洋祁志美
关键词:自动化测试水污染
基于平滑预测LQI的WSN动态功率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当前WSN功率控制算法运算量大、需精确定位且不适用移动网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质量指示(Link Quality Indication,LQI)的动态功率控制方案。接收节点根据LQI及发送节点的发送功率来计算发送节点的最优发送功率,并采用三次指数平滑算法对LQI进行平滑预测,改善了LQI波动较大的缺陷。Matlab在线建模仿真证明了功率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并利用库仑计对JN5148节点的动态功率控制方案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功耗降低了15.3%。
朱明金仁成车志平李应琛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功率控制
纳米多孔光波导漏模共振传感器的折射率灵敏度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在玻璃基片上射频溅射50 nm厚的金膜,然后利用TiO2胶体溶液在金膜表面制备了厚度约为320 nm的TiO2纳米多孔薄膜.以此双层膜为漏模光波导芯片,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光波导漏模共振(LMR)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TiO2纳米多孔薄膜的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实验研究了在纳米多孔光波导中给定漏模的共振波长及折射率灵敏度与入射角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共振波长逐渐蓝移,折射率灵敏度随之下降.此外,与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共振波长下,纳米多孔光波导LMR传感器折射率灵敏度大于SPR传感器.
张喆祁志美
关键词:纳米多孔
基于二元混合自组装包裹纳米颗粒的微传感器抗体固定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二元混合自组装膜修饰纳米金颗粒,在经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的金电极上阵列式排布,并通过共价键固定抗体形成生物敏感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阻抗谱分别对电极表面的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纳米粒子在微电极表面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团聚,并且可实现抗体有效固定。基于标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和微加工技术,利用该抗体固定化方法,制备了糖化血红蛋白免疫微传感器,可同时检测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其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检测范围分别为14~170μg/L和167~570μg/L。
薛茜男边超佟建华孙楫舟张虹夏善红
关键词:纳米金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微加工糖化血红蛋白集成芯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